多功能传热分离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750185 阅读:1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3-08 23: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化工单元,尤其是一种多功能传热分离单元,属于化工装备技术领域;所述多功能传热分离单元塔体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填料段、第一管壳换热段、第二管壳换热段和储液段,所述塔体设置有进液口、出气口和出液口,所述进液口和出气口设置于塔体的上部,所述出液口设置于塔体储液段;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多功能传热分离单元构思巧妙、设计合理,能够在一个塔体内实现传统的多个传热和传质单元过程,提高了设备的集成度,节约了多个单元的空间占地,同时一个单元操作也降低了控制成本和操作成本,位于第一管壳换热段上部的分布套管设计能够有效的将原料液沿列管内壁切向流下,使第一管壳换热段和第二管壳换热段内的传热传质效率得到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功能传热分离单元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化工操作单元,尤其是一种多功能传热分离单元,属于化工装备

技术介绍
在化工单元设备中,通常采用独立设计的单元进行传热或者传质,各操作单元之间通过管道连接,实现工艺流程,各单元占用面积大、设备布置零散,且单元控制点多,操作控制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多功能传热分离单元,能够将传热和传质多种功能集中在一个单元设备内以提高单元的集成度。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多功能传热分离单元,整体结构的传热分离单元塔体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填料段、第一管壳换热段、第二管壳换热段和储液段,所述塔体设置有进液口、出气口和出液口,所述进液口和出气口设置于塔体的上部,所述出液口设置于塔体储液段。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所述传热分离单元能够在同一个塔体内实现原料液的传质和传热过程,原料液通过进液口进入塔体内,并按照填料段、第一管壳换热段、第二管壳换热段和储液段依次通过,所述第一管壳换热段为管壳换热器的结构,热源走壳程,原料液走管程,原料液在第一管壳换热段的列管内完成加热蒸发或者加热分解反应,产生的气体通过列管向上流动,通过填料段时在填料段内进一步与原料液进行传质和传热,通过填料段的气体从设置在塔顶的出气口采出,在第一管壳换热段经蒸发或者分解后液体继续向下流动,通过第二管壳换热段继续传热以后,沿列管进入塔体底部的储液段,最终通过出液口采出,本专利技术的多功能传热分离单元结构紧凑,实现了同在一个单元内实现多种单元操作过程,提高了单元的运行和操作效率。本专利技术的多功能传热分离单元,所述填料段上部的塔体内设置有分布器,所述进液口的管道穿过塔体与分布器连通。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分布器能够用于进液口液体的分布,使得在液体能够在填料段的分布更加均匀,有效的防止出现原料液在填料段内出现沟流,扩大液体在填料内的表面积,提高气液接触面积有利于传热和传质;基于本技术方案,从第一管壳换热段上来的液体通过分布器外侧和塔体内壁间的空隙至出气口,而分布器内的原料液由于受热所产生的气体也通过其上部的开口至出气口。本专利技术的多功能传热分离单元,所述填料段和第一管壳换热段间设置有分布套管,分布套管顶部密封,上部设置有气孔,中部设置有一组位于同一高度的切向孔,分布套管下端与第一管壳换热段的列管在上管板处配对连通。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分布套管能够使得原料液在第一管壳换热段和第二管壳换热段的列管内壁上形成均匀的液膜,从而提高其传热效率,促进原料液其蒸发或者分解,分布套管顶部密封,第一管壳换热段列管内的蒸汽通过上部设置有气孔流出,而切向孔则有利于原料液以列管内壁切向流入,有利于在管壁上形成均匀分布的液膜,提高蒸发或分解效率。进一步的,所述分布套管顶部所在塔体内还设置有格栅板。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格栅板能够用于分布套管的固定,同时格栅板还能对气液的均勻分布起到促进。本专利技术的多功能传热分离单元,所述第一管壳换热段列管和第二管壳换热段列管为一整体结构的列管,所述列管与第一管壳换热段和第二管壳换热段间的中管板采用胀接结构连接。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由于中管板位于塔体的中部分割第一管壳换热段和第二管壳换热段,列管与中管板的焊接难度大,且中管板的两端采用不同的冷源和热源,需要进行密封以满足工艺要求,胀接结构连接一方面能够替代列管与中管板的焊接结构,同时也能满足中管板两侧冷源和热源的密封要求。进一步的,所述胀接结构包括中管板和列管,所述中管板上设置有管孔,且管孔中段的孔壁设置有一组胀接环形槽,所述列管穿过中管板并通过胀接组合为一体结构。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中管板和列管间的胀接结构,所述中管板上设置有管孔,管孔沿长度方向中部的孔壁上设置有一组胀接环形槽,所述中管板在管孔的两端部是不胀区,而胀接环形槽所在的区域是高强度胀区,在不胀区和高强度胀区之间的过渡区是贴胀区,通过胀接环形槽采用胀接操作使得管板和列管间形成高强度的密封圈,进一步提高了中管板两侧的密封需求,特别适合中管板两侧的压差较大的工艺条件。本专利技术的多功能传热分离单元,所述第一管壳换热段所在的塔体上设置有膨胀节。本专利技术的多功能传热分离单元,所述第二管壳换热段所在的塔体上设置有膨胀节。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膨胀节能够提高第一管壳换热段和管壳冷凝的热膨胀变形的补偿能力,特别是在同一塔体上同时设置有加热段和冷却段的工艺情况下,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本专利技术的多功能传热分离单元,所述出液口通过伸底管连通至储液段的底部位置。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伸底管是指出口位置高于储液段底部位置的管道,伸底管一方面可以使塔体的出液口管道设计更加灵活和便于操作安装,另一方面能够减少储液段底部液体死角残留和杂质堆积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多功能传热分离单元,所述第一管壳换热段的第一换热源进口所在位置的塔体内设置有防冲板,所述第二管壳换热段第二换热源进口所在位置的塔体内设置有防冲板。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防冲板能够对热源或第二换热源进口所在位置的列管提供保护,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所述多功能传热分离单元构思巧妙,设计合理,能够在一个塔体内实现传统的多个传热和传质单元过程,提高了设备的集成度,节约了多个单元的空间占地,同时一个单元操作也降低了控制方案成本和操作成本,位于第一管壳换热段上部的分布套管设计能够有效的将原料液沿列管内壁切向流下,使第一管壳换热段和第二管壳换热段的传热传质效率得到提高。【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 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塔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图1中A点放大不意图;; 图3是本专利技术图2中分布套管结构及其安装示意图; 图4是本专利技术图1中B点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专利技术图4中胀接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专利技术图1中C点放大示意图。图中标记:1-出气口、2-塔体、3-填料段、4-人孔、5-第一管壳换热段、6_第一换热源出口、7-第二管壳换热段、8-第二换热源进口、9_储液段、10-出液口、11-进液口、12-分布器、13-第一换热源进口、14-折流板、15-膨胀节、16-第二换热源出口、17-惰性气体入口、18-上管板、19-分布套管、20-格栅板、21-列管、22-拉杆、23-气孔、24-切向孔、25-中管板、26-胀接环形槽、27-下管板、28-防冲板。【具体实施方式】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本说明书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实施例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多功能传热分离单元,其结构如图1所示,整体结构的传热分离单元塔体2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填料段3、第一管壳换热段5、第二管壳换热段7和储液段9,所述塔体2的上部开设有进液口 11和出气口 1,塔体2的储液段9底部开设有出液口 10。所述填料段3上部的塔体2内设置有分布器12,所述进液口 11的管道穿过塔体2与分布器12连通,填料段3下部为第一管壳换热段5,所述第一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功能传热分离单元,其特征在于:整体结构的传热分离单元塔体(2)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填料段(3)、第一管壳换热段(5)、第二管壳换热段(7)和储液段(9),所述塔体(2)设置有进液口(11)、出气口(1)和出液口(10),所述进液口(11)和出气口(1)设置于塔体(2)的上部,所述出液口(10)设置于塔体(2)储液段(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传热分离单元,其特征在于:整体结构的传热分离单元塔体(2)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填料段(3)、第一管壳换热段(5)、第二管壳换热段(7)和储液段(9),所述塔体(2)设置有进液口(11)、出气口(I)和出液口(10),所述进液口(11)和出气口(I)设置于塔体(2)的上部,所述出液口( 10)设置于塔体(2)储液段(9)。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传热分离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段(3)上部的塔体(2)内设置有分布器(12),所述进液口(11)的管道穿过塔体(2)与分布器(12)连通。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功能传热分离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段(3)和第一管壳换热段(5)间设置有分布套管(19),分布套管(19)顶部密封,上部设置有气孔(23),中部设置有一组位于同一高度的切向孔(24),分布套管(19)下端与第一管壳换热段(5)的列管(21)在上管板(18)处配对连通。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传热分离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布套管(19)顶部所在塔体(2)内还设置有格栅板(20)。5.如权利要求1或2或4所述的多功能传热分离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壳换热段(5)列管和第二管壳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安段启勇邹生智张军涂德强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科新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