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变形组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焊接
,尤其是一种抗变形组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一些不锈钢材质的薄板工件在加工时对变形要求较高,如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111095436A所公开的燃料组件运输容器中,上壳体两端的吊装结构,即吊装盒,在和上壳体外壁组焊后,要求四个吊装盒上表面的平面度≤1mm,则对单个吊装盒的要求更高。
[0003]但对不锈钢材质进行焊接时,面临着以下问题:1、不锈钢线膨胀系数大以及导热率低(为碳钢的1/5
‑
1/6),热量不易散失,积热严重,熔池附近形成较大温度梯度,产生较大的应力和变形;2、不锈钢薄板自身拘束度不足,刚性小,抵抗变形能力差;3、焊缝两侧母材厚度差导致热容差异,在局部热源加热同等受热情况下,两侧温升严重不一致,温度场的分布极不均匀。以上问题容易导致工件焊后出现局部变形,后续装配后无法满足平面度要求。
[0004]现有焊接工艺中,通常针对焊接变形进行干预控制,以避免焊接变形过大影响产品良率。基于现有焊接变形的控制方法来看,焊接变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变形组焊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采用刚性固定组装法使用工装对工件进行压紧;步骤二:通过密集点固焊对工件进行定位焊接;步骤三:调整电弧增加壁厚侧的热输入对工件进行整体焊接,并在整体焊接时采用强迫冷却法进行冷却;步骤四:将工件与工装一起进行受限振动时效处理。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变形组焊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工装包括分别与工件两侧形状匹配的刚性胎具和夹具,所述夹具可拆卸的设于刚性胎具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变形组焊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包括至少两个,所述夹具之间的距离小于330mm,其中两个所述夹具分别设于工装的两端部。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变形组焊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使用跳跃点固的顺序进行密集点固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俊恒,陈康,冯浩,张德明,吴均平,李锡伟,龚榆晟,卢全禄,李君立,唐兴全,胡世强,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科新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