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邓柏福专利>正文

一种多元植物营养油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748458 阅读: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3-08 06:00
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多元植物营养油,包含中温水炒油、高温煎炸油和低温凉拌油,它们分别由茶籽油、花生油、稻米油等10种植物油中的任何2-6种组成,同时在营养油中添加松花粉、杏仁等多种植物功能性元素,该多元植物营养油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比为0.45:1:0.9,其中n-6多不饱和脂肪酸与n-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比为3-6:1。本发明专利技术营养油配比合理,性价兼顾,解决了传统饱和脂肪酸、亚油酸摄入量过多,亚麻酸摄入量不足可能引起的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疾病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油脂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多元营养植物油生产过程中合理配比脂肪酸含量,采用续饼柏低温低压榨出植物油的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人们日常生活中,食用植物油是重要的消费必需品,吃什么油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目前,从市场上来看,植物调和油种类多达数十种,价格各有千秋,差别明显。由外包装来看,很难让消费者看出质量的差异,标签上能看到的只是茶籽调和油、花生调和油,压榨、非转基因等字样,调和油的比例配方却无一家标明,在茶籽调和油中茶籽油的比例不到5%,却冠名为茶籽调和油,大幅度提高销售价格,还有不少商家夸大其词,显得让购买者不知所措,无疑这些存在许多健康安全隐患。面临种种原因的出现,生产企业应是心知肚明,只有专利技术创新,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为人们生产出营养、健康食用油,才是企业做大做强的根本。现有食用植物油专利技术技术,专利申请号为201110096993.3的专利技术技术,公开了一种营养植物调和油,优选亚油酸的重量百分比含量为48%,亚麻酸的重量百分比含量为12%,专利技术技术注重的是提高亚油酸的摄入量;专利申请号为201310135002.7的专利技术技术,公开了一种茶籽调和油的生产方法,由重量百分比为76% -83%:18% -22%的茶仁与油菜籽得到茶籽调和,这种调和油的饱和脂肪酸只有10%左右,注重提高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专利申请号为201210060140.9的专利技术技术,公开了一种脂肪酸组分平衡的植物调和油,所述植物调和油中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比为1:1:1,其中多不饱和脂肪酸中n-6多不饱和脂肪酸与n-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比为3~4:1 ;且n-6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不高于28重量%,n-3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不低于6重量%,所述植物调和油中饱和脂肪酸占33%,这种基于动物肥肉的高饱和脂肪酸,不利于人们的长期食用。还有专利技术技术,在生产工艺上不论油脂原料的差异性,一并实施化学溶剂、高温精炼提取,使有益成分受到极大的破坏。综述现有专利技术技术来看,主要设计理念就是把调和油脂肪酸的比例,设计符合中国营养学会对膳食总脂肪酸的推荐值,忽视了日常生活中易得的脂肪酸,对人们摄入食用油种类、数量以及生活条件的差异了解得甚小,缺乏对植物油特性的认知等问题。在此,全力提升我国食用油产品的标准水平,研究、开发营养健康食用油,对推动社会经济发展,造福人民健康生活,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合理配比脂肪酸平衡`、富含功能性营养物质的健康食用油,从关键上解决现有食用调和油生产配方的一体化,合理生产价钱不贵的营养健康食用油。一、食用油主要脂肪酸的健康指数?中国营养学会推荐: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而制定食用油脂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为:0.27:1:1 ; (n-6)多不饱和脂肪酸:(n-3)多不饱和脂肪酸= (4-6):1。世界卫生组织提出《-6:?-3的比值应小于6:1,日本卫生福利部提出应小于4:1。?关于饱和脂肪酸:中科院副研究员、高级营养师徐蓉芬告诉我们,高摄入饱和脂肪酸它会增加血液中的胆固醇、堵塞血管、易引起心脏病、高血压。在食品加工中,一些非奶制品,象小甜点、饼干、巧克力中的可可脂等就是它们最好的外衣。这些小败坏分子门,能使人体内胆固醇的制造速度加快,就跟吃了很多肥肉一样。?关于单不饱和脂肪酸:科学家发现单不饱和脂肪酸不只降低坏胆固醇含量,还能显著增加好胆固醇含量,从而防止胆固醇沉积,降低心血管病发生率。?关于co-6多不饱和脂肪酸:美国遗传、营养和健康中心主席斯茂普乐斯博士指出,《_6系不饱和脂肪酸的高摄入会把生理状态转变促血栓形成、促凝集的状态,特点是血粘度增加,血管痉挛、血管收缩和出血时间减少,从而直接导致心脏病。国际专家组成员兰德博士,30年来一直警告大家《-6系不饱和脂肪酸的毒性作用,《-6系不饱和脂肪酸同?_3系不饱和脂肪酸比率越高,肥胖问题及代谢失调的程度就越严重。?关于co-3多不饱和脂肪酸:英国皇家医学院研究发现:人的智商的高低与大脑中a-亚麻酸及其代谢物的含量成正比。日本科学家对全球320名院士的研究令人震惊:这些科学家大脑中a-亚麻酸含量较正常人高3倍。世界卫生组织推荐a-亚麻酸的日摄入量为I克,而我国人群膳食普遍缺乏a -亚麻酸,日摄入量约为0.4克。二、食用油主要脂肪酸摄入量的分析?由长期食用茶籽油人群中分析脂肪酸的摄入量:我最清楚家乡的茶籽油,长年以它来作为食用油,一年除能吃上几次猪肉,再没有其它作为油脂食用的替代品,却个个村民身体棒棒的,八九十岁寿命的人真是不小,按平均一家5 口人来说,多的一年食用茶油50-60斤,小的一年也就是10-20斤,食用量多的人显得光亮红润,食用量小的人也未见身体异常,就是觉得人人摄入粗粮量特别大,感觉吃肉类动物的味道特别好之问题。茶籽油的成分含量是饱和脂肪酸约为11.5%,油酸约为78%,n-6亚油酸约为10%,n-3亚麻酸约为0.5%。由此表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摄入高油酸对人体健康是有益无害的,只是受条件限制食用不起而异,至于摄入粗粮量大,感觉吃肉类动物的味道好,这可能与摄入茶油饱和脂肪酸不足和促进消化成分有关,对于摄入低含量的亚油酸和亚麻酸,在这类人群的健康生活中还体现不明。?由长期食用亚麻籽油人群中分析脂肪酸的摄入量:据报道显示,我国甘肃会宁县,是西北丘陵地区一个国家级贫困县,但是那里又号称状元县。在通过与当地人谈话中得知,他们长年的食用油并非全部亚麻籽油,还多少配有一些动物类油脂,每人一天的食用亚麻籽油约为5-10克,长期食用未见有不良影响。那里得名状元县的原因,可能是当地以亚麻籽油为食用油,它含有50 %以上亚麻酸,这就足以说明摄入亚麻酸对补脑是大有好处的。?由长期食用调和油人群中分析脂肪酸的摄入量:在一次测试问卷得知,多数人说:长时间食用植物调和油肚里感觉发谎,煮菜就象没放油一样,用于煎炸较好,调和食中掺入小量猪油炒蔬菜好吃,食用自榨花生油比购买的调和油要好得多,现患有心脑血管病的人很多等。面对上述诸多问题,本人对菜籽调和油、茶籽调和油、大豆调和油以及花生调和油作了检验,饱和脂肪酸含量在10%左右,亚油酸高达60%,油酸均低于亚油酸,亚麻酸含量在1%左右,由此看出问卷调查中所涉及的几个问题,其原因可能是饱和脂肪酸和油酸含量低,其次就是调和油中营养成分含量低,对于调和油用于煎炸较好,这是因为烟点高的原因,有关多人患有心脑血管病,是否与摄入高含量的亚油酸有关,大部分消费者还未意识到这个问题。?由长期食用猪油和植物油人群中分析脂肪酸的摄入量:本人对动物猪油和植物油总的摄入量作了调查,由地市和县城的几大区域居民来看,一家4 口人每月食用猪油约1000克,菜籽油、花生油以及调和油约3000克,其中菜籽油、花生油和调和油用量的比例约为2:1:5,用于凉拌菜用油一般100-200克,是否能从数据中得出食用油主要脂肪酸含量的合理配比,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综合上述,一是肯定了高油酸摄入量是对人体有益无害的;二是肯定了每天摄入亚麻油5-10克是安全的,亚麻油中的亚麻酸是补脑健脑的好脂肪酸;三是肯定了现有调和油中饱和脂肪酸及功能性营养物质含量太低。近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元植物营养油,其特征在于,包含中温水炒油、高温煎炸油和低温凉拌油,它们分别由茶籽油、大豆油、花生油、低芥酸菜籽油、玉米胚芽油、稻米油、亚麻籽油、椰子油,棕榈油、芝麻油10种植物油中的任何2?6种组成,各植物油占含量比例为5%?5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兀植物营养油,其特征在于,包含中温水炒油、高温煎炸油和低温凉拌油,它们分别由茶籽油、大豆油、花生油、低芥酸菜籽油、玉米胚芽油、稻米油、亚麻籽油、椰子油,棕榈油、芝麻油10种植物油中的任何2-6种组成,各植物油占含量比例为5^-5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元植物营养油,其特征在于,中温水炒油、高温煎炸油和低温凉拌油的饱和脂肪酸含量为15% -25%,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40% -55%,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35% -45%,其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比为0.45:1:0.9,n-6多不饱和脂肪酸与n_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比为3-6: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元植物营养油,其特征在于,中温水炒油多不饱和脂肪酸中n-6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25% -35%,n-3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5% -10%,优选n_6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31%,n-3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7%。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元植物营养油,其特征在于,高温煎炸油多不饱和脂肪酸中n-6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30% -40%, n-3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0% _5%,优选n_6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38%,n-3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0%。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元植物营养油,其特征在于,低温凉拌油多不饱和脂肪酸中n-6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20 %-30%, n-3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10 %~20%,优选n_6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22%,n-3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16%。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元植物营养油,其特征在于,中温水炒油烟点为160°C_190°,高温煎炸油烟点为190°C-240°C,低温凉拌油烟点为100_°C 160°C,在设定烟点范围可用于食品可以接受的任何炒制方式。7.—种多元植物营养油,其特征在于,所述营养油中添加葡萄籽、核桃仁、松花粉、石榴籽、姜黄、绿茶、杏仁植物原料0-7种食用油可以接受的任何营养提取物。8.—种多元植物营养油,其特征在于,包括但不限于所述植物油榨出、浸出以及精制等工艺技术,还不限于任何一种或几种植物油原料进行选择性的制备。9.本发明综合植物油的提取技术包括如下工艺步骤: i、续饼柏低温低压榨出植物油 (1)预榨原料:茶籽、大豆、花生、低芥酸菜籽、玉米胚芽、稻米皮、亚麻籽、椰子,棕榈、芝麻。要求分别榨油,水分含量< 10%,无杂质、无霉变现象。 (2)脱壳:取茶籽仁、棕榈仁、亚麻籽仁及椰子果等,分别进行脱壳90%以上。 (3)漂洗:将预榨原料加水浸泡,除去水面悬浮及沉淀的杂质,放出水凉干待用; (4)烘干预榨原料:将原料加入蒸汽烘干机中,压力为0.3-0.5Mpa,温度控制60_65°C,烘干时间为30-60min,经烘干后的水分含量为3% _7%。 (5)原料粉碎:将预榨原料粉碎至0.5-5mm,饼柏粉碎至5_10mm。 (6)饼柏炒制:将粉碎饼柏加入蒸炒锅中,温度控制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柏福
申请(专利权)人:邓柏福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