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猴头菌的培养基的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748133 阅读:225 留言:1更新日期:2014-03-08 02: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猴头菌培养基的使用方法,步骤有:(1)取适量主料和辅料进行混合,形成一混合物;(2)向所述主料辅料混合物中添加适量醋酸调节PH值为5.2,将调节后的酸性混合物装入塑料袋中;(3)将上述酸性混合物封闭在65-75℃下灭菌3.2小时,降温后进行猴头菇菌种的接种;(4)在23-30℃的温度下经25-30天的培养后,移进出菇室进行保湿出菇,15-20天后采收可得富硒猴头菇。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培养基菌体生长旺盛,猴头菇中的碘元素含量较高,菌体的营养价值相比较高,菌株对培养基的利用效率高,生物转化率高,节省成本,提高了猴头菇培育的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 本专利技术涉及猴头菇的生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猴头菇培养基的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 猴头菇是中国传统的名贵菜肴,肉嫩、味香、鲜美可口。是四大名菜(猴头、熊掌、海参、鱼翅)之一。有“山珍猴头、海味燕窝”之称;猴头菌的营养成分很高,每百克含蛋白质26.3克,是香菇的二倍。它含有氨基酸多大17种,其中人体所需的占8种。每百克猴头含脂肪4.2克,是名副其实的高蛋白、低脂肪食品,另外还富含各种维生素和无机盐。猴头菇有增进食欲,增强胃粘膜屏障机能,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提升白细胞等作用。目前市面上猴头菇培养基采用的是木屑26%,麦皮20%,石膏或碳酸钙2%,糖1%,过磷酸?丐1%为主要原料培育猴头燕,杂木屑的碳源营养兀素单一,培养的猴头燕的生长环境限制要素较多,产量相对较低,且选用麦皮为猴头菇生长的氮源,其氮元素较难被猴头菇的根系分解吸收,不利于猴头菇菌株和菌盖的展开,造成了生长出来的猴头菇的营养价值与成分较少,微量元素的含量较低,不利于人们正常营养的摄入。为 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成本较低,富含碘元素的猴头菇培养基的使用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 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碘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之一,被称为“智慧元素”。健康成人体内的碘的总量为30mg (2(T50mg),其中70%—80%存在于甲状腺。饮食中如果长期缺碘,会引起儿童智力低下等许多临床或临床疾病的发生,严重影响国家民族的人口素质和社会发展。全世界因为缺碘引起的地方性甲状腺肿患者不下两亿,除日本等少数国家外,几乎所有国家都不同程度地有地方性甲状腺肿病患者,我国约有两三千万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包括如下步骤: (1)取适量主料和辅料进行混合,形成一混合物; (2)向所述主料辅料混合物中添加适量醋酸调节PH值为5.2,将调节后的混合物装入塑料袋中; (3)将上述混合物封闭在65-75°C下灭菌3.2小时,降温后进行猴头菇菌种的接种; (4)在23-300C的温度下经25-30天的培养后,移进出菇室进行保湿出菇,15-20天后采收可得富硒猴头菇。该猴头菌的培养基是按重量比为主料:辅料=7:1配置而成。该猴头菌的培养基中主料由棉籽壳、玉米粉、蛭石和富碘膨润土混合物组成,所述辅料成分有:阔叶木屑,干牛粪,维生素,尿素,石膏,亚硒酸钠,钥酸铵,硫酸铁,磷酸二氢钙。该猴头菌的培养基由如下重量份数的配料和辅料制备而成: 培养主料中重量份为:棉籽壳:玉米粉:蛭石和富碘膨润土混合物=6:2:1 ; 培养基辅料中重量份为:阔叶木屑25-30,干牛粪20-25,维生素2_3,尿素2_4,石膏1-2,亚硒酸钠400ppm,钥酸铵800ppm,硫酸铁500ppm,磷酸二氢钙1000ppm ; 上述猴头菌的培养基是按重量比为主料:辅料=7:1配置而成; 上述蛭石和富碘膨润土混合物为含碘元素重量分数为5%-8%的富碘元素的蛭石和富碘膨润土混合物。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配比简单,使用方便,在降低传统培养基成本的同时,有效保证了猴头菇的碘元素含量。并且生物效率高,方法简单,成本低,易于推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按照上述方法进行培养基的使用,步骤如下: (1)取适量主料和辅料进行混合,形成一混合物; (2)向所述主料辅料混合物中添加适量醋酸调节PH值为5.2,将调节后的混合物装入塑料袋中;(3)将上述混合物封闭在65-75°C下灭菌3.2小时,降温后进行猴头菇菌种的接种; (4 )在23-30 0C的温度下经25-30天的培养后,移进出菇室进行保湿出菇,15-20天后采收可得富硒猴头菇。培养基主料重量份为:棉籽壳:玉米粉:蛭石和富碘膨润土混合物=60公斤:20公斤:10公斤。培养基辅料重量份为阔叶木屑30,干牛粪20,维生素3,尿素2,石膏1,亚硒酸钠400ppm,钥酸铵800ppm,硫酸铁500ppm,磷酸二氢钙1000ppm,按上述重量份称取20公斤。取90公斤主料,20公斤辅料混合均匀。使用本专利技术的培育的猴头菇与传统猴头菇的对比如下:_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猴头菌的培养基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取适量主料和辅料进行混合,形成一混合物;(2)向所述主料辅料混合物中添加适量醋酸调节PH值为5.2,将调节后的酸性混合物装入塑料袋中;(3)将上述酸性混合物封闭在65?75℃下灭菌3.2小时,降温后进行猴头菇菌种的接种;(4)在23?30℃的温度下经25?30天的培养后,移进出菇室进行保湿出菇,15?20天后采收可得富硒猴头菇;所述猴头菌的培养基中主料由棉籽壳、玉米粉、蛭石和富碘膨润土混合物组成,所述辅料成分有:阔叶木屑,干牛粪,维生素,尿素,石膏,亚硒酸钠,钼酸铵,硫酸铁,磷酸二氢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猴头菌的培养基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取适量主料和辅料进行混合,形成一混合物; (2)向所述主料辅料混合物中添加适量醋酸调节PH值为5.2,将调节后的酸性混合物装入塑料袋中;(3)将上述酸性混合物封闭在65-75°C下灭菌3.2小时,降温后进行猴头菇菌种的接 种; (4 )在23-30 V的温度下经25-30天的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永琳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茂丰有机蔬菜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评论
  • 来自[未知地区] 2015年01月13日 22:21
    猴菇菌为多孔菌目齿菌科猴菇菌Hericiumerinaceus(RullexF.)Pers.,是一种腐生菌。子实体团块状,柔软且肉质。子实体中部和中下部被以圆柱状菌针,全行似刺猬或猴头。子实体初期白色,干后呈浅褐色。孢子球形,光滑无色。一般野生生长在大树的高处,大的可达到数十斤重。在多雨季节比较多见。因其外形似猴子的头,故俗称猴头菇或猴菇。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