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以及使用该模具形成正或负透镜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74471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于制造眼科透镜的一次性模具,所述一次性模具包括:    基本非晶的热塑性材料,形成光学精确表面;    其中所述模具还包括与所述光学精确表面直接接触的涂层,所述涂层构造成结合到眼科透镜,并且进一步构造成可从所述模具拆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本申请在2005年11月16日作为PCT国际专利申请被提交,该申请指定的除了美国之外的所有国家的申请人名称是一家美国国营公司:QSpex,L.L.C.,并且Kai Su、Richard Lu、David Wright和Debbie Makita,他们全是美国公民,是只针对美国指定的申请人,并且要求2004年11月18日提交的第10/992,225号美国技术专利和2005年7月22日提交的第11/188,223号美国技术专利的优先权。
本专利技术部分地包含铸造透镜的方法和装置,其中,优选为由塑料形成的两个模具通过一个环被互相连接或者结合在一起,用来形成一个模腔,模腔具有与在其中形成的透镜基本相同的尺寸。本专利技术还指铸造透镜中使用的成分和方法。
技术介绍
铸造透镜的技术包括将例如单体或者单体混合物等的形成透镜的材料引入到一个体积中,然后使形成透镜的材料聚合变成固体。形成的透镜可以被用于眼科或者特殊光学应用。通常,眼科装置可以通过首先在两个分离的模型内部形成一个腔、然后使用将会固化并且形成固体形状的液体材料来填充这个腔而制造。在这类方法中使用的模具通常为玻璃或者金属,这是基于它们的高的化学稳定性和在经历长时间后的较小量的几何变形。更通常的是,两个玻璃模片和一个垫套形成一个体积,该体积形成了要被铸造的透镜的尺寸。有些已有技术的垫套公知为“T垫套”,该垫套包括一个具有两端的孔,所述两端的每一端可互补地接收各自的玻璃模具,所述玻璃模具与另一个模具间隔开预定的轴向距离。需要不同的T垫套来形成各种放大率的透镜,因为他们只允许一种模具之间的分离距离。因此,制造商必须保留一个T垫套来制作+2透镜,保留另一个垫套来制作-3透镜,还有一个来制作-4透镜等等。-->这种“T垫套”的一种改进设计被公开于第6,068,464号美国专利(此后称为“’464专利”)中,其中两个模具的中的至少一个沿着垫套的孔可滑动地移动。因此这种设计具有可被用来形成不同放大率透镜的“通用”垫套,但是,给定的已有技术的T垫套可以被用来形成一种放大率的透镜,并且使用不同的T垫套来形成另一种放大率的透镜。此处包括了第5,551,663号美国专利(此后称为“’663专利”),该专利描述了在镜片的制造中使用的塑料模具,但是没有提到成功地制造这里所包括的透镜。这种方法必须使用“保护涂层”,在使用模具之前,所述的“保护涂层”首先被应用到模具上。这种保护涂层成为模具的永久的一部分,并且允许模具被重复使用。涂层的永久性的证明在粘附力检测的说明书中是显而易见的,所述粘附力检测被用来确保涂层正确地粘附到模具上。该专利说明了“塑料模具具有粘附力、抗磨损性、松开增强表面(release enhancing face)”。’663专利的涂层的目的是防止模具被透镜材料破坏。(通过对比,本专利申请将涂层应用到模具上,但是目的是所述涂层仅是暂时的,并且它通过化学的或者物理的结合被转化成透镜材料。)‘663专利的方法提出了关于它能够始终如一地生产高质量的铸模透镜的有意义的难题。’663专利的方法可能发生的问题包括模具的光学性能上的衰退。在模具任何一侧上的任何缺陷可能影响透镜的成品质量。衰退可能呈现为变黄、裂缝、刮擦以及物理变形。非刚性材料的重复使用可能发生这些形式的衰退。任何一种这些形式的衰退都可能改变制造的透镜的光学性能。另外,塑料材料很难清洁,因为在许多典型的处理中,它们不具有高化学稳定性、不抗刮擦并且不很抗热。因此,需要一种耐用的、低成本的塑料模具,所述模具可被用来生产各种放大率的透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包含用来铸造透镜的方法和装置,以及用来完成所述方法和装置的化学成分。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由塑料形成的前模具和后模具通过一个环被结合在一起或者互相连接形成一个模腔,所述模腔与要被铸造的透镜具有基本-->相同的尺寸。也就是说,环的表面以及前模具和后模具共同地形成了被称为模腔的体,所述模腔是要在其中形成的透镜的反形。更具体来说,前模具具有透镜形成表面和围绕所述形成透镜表面的边缘。类似地,后模具具有透镜形成表面以及围绕它的透镜形成表面的边缘。前模具和后模具的透镜形成表面中的每一个的尺寸由所述环的内周可补充地容纳并且被接收在所述环的内周中。所述模具有支架元件,当它们各自的透镜形成表面在所述环中到达一个预定点时,它阻止模具的插入,因此在两个透镜形成表面之间的距离是所需的间隔距离。这个所需的间隔距离对应于模腔的厚度,模腔的厚度指示出了由铸造装置形成的透镜的厚度和放大率。本专利技术的模具可设计来铸造不同强度和曲率的透镜。即用于具有指定光学表面的透镜,该透镜的厚度可通过制造前和/或后模具来改变,所述模具使其后部件位于距离各透镜形成表面的多个距离之一处。备选地,所述环的长度或高度可变化来改变模腔的厚度。另一个备选方案是包括多个临近透镜形成表面之一的边缘的突出部,其中所述突出部的高度构成模腔的边缘厚度。本专利技术还允许采用公开的装置或者本领域公知的其它系统在眼科用铸造过程中使用一次性的塑料模具。这种一次性的模具可以由各种非晶体热塑性材料制成,并且可以在各种涂层情况下或者在各种非涂层情况下被用来制造透镜。使用这种方法形成的透镜是抗冲击的,可以具有任何折射率,可以是透明的(无色)或对光反应变色的,并且可以用于“装饰”或安全目的。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使用的铸造系统的一个典型实施方式的分解透视图。图2A是图1中所示的前模具的侧截面视图,它优选为被用来形成负透镜。图2B是图2A中所示的前模具的可选择的结构,它优选为被用来形成正透镜。图2C是图1中所示的后模具的侧截面视图。图3A是图1组件中的部件的侧截面视图。图3B是图3A中所示的铸造系统的可选择的结构,其中包含了图2B中的前模具。图4A是由图3A中所示的铸造系统形成的透镜。-->图4B是由图3B中所示的铸造系统形成的透镜。图5是图1的铸造系统连接到容纳单体的填充袋上的透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在下面包含例子的详细说明中将更加具体地说明本专利技术。这些例子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例证,并且其中的许多改进和变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同时也保留在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中。在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一个”、“一”或者“所述”根据它所使用处的上下文可以代表一个或者多个。现在参照附图来描述第一实施方式,其中,在所有附图中相同的数字指代相同的部件。本专利技术包含铸造或者铸造装置10和与之关联的方法,所述方法可以被用来形成具有各种放大率以及几何形状的透镜,例如软焦点透镜等。本专利技术通常包含使用一次性塑料模具来制造镜片的方法。在这个讨论中,在部件以及这些部件的方法的背景中将讨论包含塑料部件的铸造系统的一个第一典型实施方式。这个第一讨论为包含使用塑料模具铸造镜片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
技术介绍
并且由其引导。后面的讨论不是为了限制此处公开的铸造系统的典型实施方式。铸造透镜装置现在参照图1-5,本专利技术的铸造装置10包括前模具20和后模具40,它们都优选由塑料形成。铸造装置10也包括环50,所述环也优选是套筒或者垫套。环50也优选由塑料形成并且具有相对端52、内周54和外周56。如下面所述,前和后模具20、40的部分可互补地由内周54所容纳并且接收在其中来形成模腔60。前模具20具有透镜形成表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用于制造眼科透镜的一次性模具,所述一次性模具包括:基本非晶的热塑性材料,形成光学精确表面;其中所述模具还包括与所述光学精确表面直接接触的涂层,所述涂层构造成结合到眼科透镜,并且进一步构造成可从所述模具拆除。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模具,其中所述基本非晶的热塑性材料选自由丙烯酸、聚碳酸酯、聚苯乙烯、聚酯、聚酰胺、乙酸丁酸纤维素及其组合所构成的组。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模具,其中所述模具在所述透镜形成过程中保持其尺寸稳定性和光学表面质量。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模具,其中所述热塑性材料包括非晶材料和晶体材料的混合物。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模具,其中所述热塑性材料具有玻化温度,高于用来形成透镜的透镜铸造材料的固化温度。6.一种用于制造眼科透镜的一次性模具,所述一次性模具包括形成光学精确表面的基本非晶的热塑性材料,含有小于可操作量的脱模剂。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次性模具,其中所述基本非晶的热塑性材料选自由丙烯酸、聚碳酸酯、聚苯乙烯、聚酯、聚酰胺、乙酸丁酸纤维素及其组合所构成的组。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次性模具,其中所述模具基本没有外部或内部可塑剂;所述可塑剂定义为与所述热塑性材料化学性质不同的材料。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次性模具,其中所述非晶体热塑性材料包括非晶材料和晶体材料的混合物。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次性模具,其中所述非晶体热塑性材料具有玻化温度,其高于用来形成透镜的透镜铸造材料的固化温度。11.一种用于形成眼科透镜的一次性模具,所述模具包括:基本非晶的热塑性材料,形成光学精确表面;和涂层,与所述模具的光学精确表面接触,所述涂层构造成结合到眼科透镜,并且可从所述模具拆除。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次性模具,其中所述非晶体热塑性材料选自由丙烯酸、聚碳酸酯、聚苯乙烯、聚酯、聚酰胺、乙酸丁酸纤维素及其组合所构成的组。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次性模具,其中所述模具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凯·苏理查德·卢大卫·赖特戴比·玛基塔
申请(专利权)人:QSPEX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