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744636 阅读: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3-07 18: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冷却板(1),其可装卸地安装在形成有冷却孔的模具上,并具有流路(2),该流路向插入到冷却孔的冷却管供给冷却流体并对从冷却管排出的冷却流体进行回收,冷却板被分割成至少两个构件(3)构成,各个构件通过配置在规定位置上的接头(4)相互连接。(*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冷却板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对模具进行冷却的冷却板。
技术介绍
已知一种可装卸地安装在形成有冷却孔的模具上,并具有流路的冷却板,该流路向插入到冷却孔的冷却管供给冷却流体并对从冷却管排出的冷却流体进行回收。然而,在试制模具等频繁产生设计变更的模具中,尤其是当冷却孔等冷却配置发生改变时,每次都需要对与该模具的冷却配置相应地形成流路的冷却板进行修改。另外,现有技术的冷却板作为一例,如日本专利技术公开说明书特开2008-132529所示那样因为通过快速成型一体制作而成,故即使是一部分的修改也要重新制作整个冷却板。并且,冷却板为了形成流路需要有复杂的回路,而对具有最佳冷却回路的整个冷却板进行重新制作就要重新构筑冷却回路,不仅花费成本,而且影响交货期。另外,作为与本技术相关的现有技术文献,还存在日本专利技术公开说明书特开2005-288450 和特开 2012-245783。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不用对整个进行重新制作就能够构筑新的冷却回路的冷却板。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冷却板(I)可装卸地安装在形成有冷却孔的模具上,并具有流路(2),该流路向插入到所述冷却孔的冷却管供给冷却流体并对从所述冷却管排出的冷却流体进行回收,所述冷却板被分割成至少两个构件(3)构成,所述各个构件通过配置在规定位置上的接头(4)相互连接。根据本技术的冷却板,由于冷却板被分割成至少两个构件构成,故在模具的冷却配置产生设计变更的情况下,不需要对整个冷却板进行重新制作,而只要通过对与存在设计变更的部位对应的构件进行重新制作,并通过接头进行连接,就能够构筑新的冷却回路并且能够节约成本和缩短交货期。另外,由于各个构件通过接头分别固定在规定的位置,故容易对重新制作的构件进行定位。还可以是所述接头上设置有密封材料。由此,能够防止冷却流体泄漏,提高冷却板对模具的冷却效果。还可以是所述各个构件分别通过快速成型一体制作而成。由此,与其他的试制方法相比,能够进一步实现低成本、短交货期的目标。【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的冷却板的俯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冷却板的俯视图。图中1、冷却板2、流路3、构件4、接头100、现有技术的冷却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所作出的改进,在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之前,先对
技术介绍
部分所提到的现有技术结合附图1加以说明。如图1所示,冷却板100可装卸地安装在形成有冷却孔(未图示)的模具(未图示)上,并具有流路2,该流路2向插入到冷却孔的冷却管(未图示)供给冷却流体并对从冷却管排出的冷却流体进行回收。为了形成流路2,要与模具的冷却配置相应地构筑复杂的冷却回路。作为一例,已知有例如日本专利技术公开说明书特开2008-132529中记载的冷却板100,该冷却板100由冷却管插入部和导管部通过快速成型分别以规定的壁厚一体制作而成,其中,冷却管插入部对插入的冷却管的底部进行固定并在与冷却管之间使冷却流体流通,导管部以最短距离将规定的冷却管插入部之间或者供给、排出冷却流体的歧管与冷却管插入部之间进行连通并使冷却流体流通。冷却流体例如可使用冷却水或者冷却风。模具例如是试制模具,在试制阶段,由于频繁进行设计变更,故有时冷却孔等冷却配置会发生改变。因此,与模具的冷却配置最佳对应的冷却板的冷却回路需要与冷却配置的变更相适应地进行重新构筑。另外,由于上述冷却板100 —体制作而成,故即使是流路2 (冷却回路)从图1的虚线所示的位置变更到其正上方的位置这样仅一部分变更的情况下也需要对整个冷却板100进行重新制作。在这种情况下,在成本增加的同时因交货期而影响对试制品的评价。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就是针对现有技术的冷却板100进行的改进。下面结合附图2对其作出详细说明。相对于现有技术的冷却板100 —体构成,如图2所示,本技术的冷却板I被分割成至少两个构件3 (图2中为八个)构成。各个构件3为了分别形成流路2 (冷却回路)由冷却管插入部和导管部通过作为快速成型的金属熔融沉积成型法分别以规定的壁厚一体制作而成。另外,各个构件3通过连接各自的导管部的接头4相互连接。由此,在流路2(冷却回路)从图2的虚线所示的位置变更到其正上方的位置的情况下,不需要对整个冷却板I进行重新制作,而只要通过对该流路2所处的构件3进行重新制作,并将导管部通过接头4与相邻的其他构件3的导管部进行连接,就能够低成本、短交货期地构筑新的冷却回路。接头4不仅用于连接各个构件3的导管部并使冷却流体流通,而且还用于对各个构件3进行定位。另外,为了防止冷却流体泄漏,提高冷却板I对模具的冷却效果,接头4上也可以设置O形环等密封材料。本技术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可以以各种方式实施。例如,作为现有技术,除了上述【具体实施方式】那样,由冷却管插入部和导管部通过快速成型分别以规定的壁厚一体制作而成的冷却板100以外,不管制作方法和具体结构如何,只要原来是一体制作的冷却板就能够适用本技术。另外,各个构件3也不限于由冷却管插入部和导管部通过快速成型分别以规定的壁厚一体制作而成,只要能够连接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冷却回路即可,其大小、数量、具体结构、制作方法等可以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冷却效果和方便维护等适当设定。另外,接头4只要能够连通冷却回路并对各个构件3进行定位即可,其数量、具体结构等可以根据冷却回路的具体情况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冷却板,其可装卸地安装在形成有冷却孔的模具上,并具有流路,该流路向插入到所述冷却孔的冷却管供给冷却流体并对从所述冷却管排出的冷却流体进行回收,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板被分割成至少两个构件构成,所述各个构件通过配置在规定位置上的接头相互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却板,其可装卸地安装在形成有冷却孔的模具上,并具有流路,该流路向插入到所述冷却孔的冷却管供给冷却流体并对从所述冷却管排出的冷却流体进行回收,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板被分割成至少两个构件构成,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伊藤雄大三矢喜之富田高嗣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