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微型电动转运车,包括安置于车身内部一侧的担架床安放板,担架床安放板水平放置;还包括设置在车身内部另一侧的两个座椅,前后两个座椅沿着所述担架床安放板的长度方向排列。通过上述的方案,使该微型电动转运车的车身最短,能够在楼层间进行病患的转运,有效地解决了楼层以及楼宇间病患的转运问题,减少了医护人员的负担,同时能够直接开进病房,减少病患的转运次数,有利于病患的康复。(*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微型电动转运车
本技术涉及一种转运车,尤其涉及一种微型电动转运车,属于医疗器械
。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医院规模在不断扩大,手术室与病房大多分布在不同的楼层,甚至在不同的楼宇间。当有重患需要做手术时,需要医护人员用担架车将病患在不同的楼层、楼宇间转运。当需要远程转运时,需要救护车接送。这样就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而且,救护车体积庞大,运输过程中并不是十分灵活。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人们开发了一些小型的转运设备。例如,在专利号为ZL201220454586.5的中国技术专利文件中,公开了一种电动救护车,它包括司机座位、医生座位和担架床,司机座位、医生座位和担架床三者呈前后一线的单排排列,使车身能够最窄;司机座位与医生座位背靠背,救护车的前轮设置在司机座位和医生座位下面,使车身能够最短。这种电动救护车其宽度比两轮摩托宽一点儿,运输灵活,通行能力极强。但是,该电动救护车,因其狭长的车身并不能很好地保证救护车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而且,该救护车,因其将司机座位、医生座位和担架床三者单排排列,使得救护车在长度上的缩短受到限制,无法满足通过电梯进行转运的需求。而现有的其他救护车或转运车,对于楼层间通过电梯进行转运工作,以及不同楼宇间不同病房的病人的转运工作,均不能很好的满足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微型电动转运车。该微型电动转运车能够在楼层以及楼宇间进行病患的转运。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下述的技术方案:一种微型电动转运车,包括安置于车身内部一侧的担架床安放板,所述担架床安放板水平放置;还包括设置在车身内部另一侧的两个座椅,前后两个所述座椅沿着所述担架床安放板的长度方向排列。其中较优地,所述后排座椅面向所述担架床安放板设置,所述后排座椅是可折叠座椅。其中较优地,还包括安置在所述担架床安放板上的担架床。其中较优地,所述担架床包括头部抬起机构、上身抬起机构、腿部抬起机构、床身和升降柱;其中,所述头部抬起机构,所述上身抬起机构和所述腿部抬起机构内嵌于所述床身,所述上身抬起机构和所述腿部抬起机构分别与所述床身可旋转连接,所述头部抬起机构与所述上身抬起机构可旋转连接;所述升降柱设置于所述床身的下方,通过驱动连接件与所述床身相连,用于支撑所述担架床和调节所述担架床的高度。其中较优地,所述车身底部安装有防撞保护橡胶。其中较优地,所述车身的长度小于2.5米;所述车身的宽度在I?1.5米之间。其中较优地,还包括安放在所述担架床安放板下的电机,电瓶和充电机。其中较优地,所述车身内部设置有心电监护仪、氧气袋、输液架挂钩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中较优地,还包括设置于车身上部的可开合的活动顶棚。其中较优地,在所述车身的前侧设置有前灯,在所述车身上设置有医用警报灯。本技术是一种微型电动转运车。该转运车能够在楼层间进行病患的转运,有效地解决了楼层以及楼宇间病患的转运问题,减少了医护人员的负担,同时能够直接开进病房,减少病患的转运次数,有利于病患的康复。【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的微型电动转运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微型电动转运车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微型电动转运车的后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所提供的微型电动转运车第二种结构的正视示意图;图5为图4所示微型电动转运车的后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4所示微型电动转运车的担架床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第一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微型电动转运车,包括安置于车身内部的担架床安放板1,两个座椅2,控制装置3,电机4a,电瓶4b,固定装置7以及充电机8。其中,担架床安放板I安置于车身内部一侧,两个座椅2设置在车身内部的另一侧,担架床安放板I水平放置,两个座椅2沿着担架床安放板I的长度方向排列。其中,前排座椅2是司机座位,用于司机控制转运车,后排座位2是陪护座椅,可以乘坐医护人员或者家属,用以照顾病患。在该微型电动转运车中,控制装置3设置于前排座椅2的前方,并与设置在担架床安放板I下部的动力传动系统、转向系统及制动系统等相连。其中,动力传动系统优选无级变速系统,转向系统优选循环球式方向机,制动系统优选前后鼓式液压制动器、双回路液压制动器和驻车制动装置,从而使得本技术所提供的微型电动转运车动力强劲,转向灵活,能够有效地控制微型电动转运车的活动,保证了车辆行驶过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在该微电动转运车中,电机4a,电瓶4b和充电机8安放在担架床安放板I的下方,有效地利用了担架床安放板I下方的空间,不会额外增加车身的长度。其中,电机4a为串励轨道牵引电机,运行噪音很小,行程平稳。电瓶4b由四只24V,210AH的管式电池组成,电力持久,四只电池两两并排放置于担架床安放板I的下方(参见图3),其总体宽度小于担架安放板I的宽度,有效节省了空间。充电机8为智能车载充电机,为电瓶4b进行充电。在担架床安放板I上还设置有固定装置7,当担架床10 (参见图2)被推到担架床安放板1的固定位置后,固定装置7用以固定担架床10,保证担架床10在转运车行驶过程中的稳固。为了满足转运过程中对病患的实时照理,车内的各种配套设施齐全,如:在车内的上层空间或者座椅2的后部空间及底部空间,可以安放心电监护仪、物品放置架、氧气袋等,能有效满足病患在转运过程中的基本需求。而为了给患者及家属提供一种轻松愉悦的环境,使得患者和家属的身心得到放松、缓解,还可以在车内角落处安放音乐播放器以及小型音响设备,用于转运过程中提供音乐,舒缓心情。同时,该微电动转运车在车身的前侧设置有前灯6,用于保证夜间作业的安全性以及方便性。当然,在楼宇间转运病人时,为了便于后车对该微型电动转运车的宽度进行识别,还可以在车尾加装尾灯(未图示)。除此之外,如图2和图3所示,本技术所提供的微型电动转运车在车身上部还设置有活动顶棚9,当该微型电动转运车进入楼层内部时,顶棚9可以收缩,从而保证微型电动转运车可以在楼层内部自由活动;当微型电动转运车行驶在不同的楼宇间时,可以通过伸展顶棚9为病患营造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同时保证了病患的卫生条件。与此同时,在顶棚9上还可以设置医用警报灯5,便于该微型电动转运车在行驶过程中,提示行人及车辆进行避让。第二实施例:第二实施例中,微型电动转运车的结构设置与第一实施例类似,车身长度仍为最短。如图4和 图5所7^,担架床安放板1安置于车身内部一侧,两个座椅2设置在车身内部的另一侧,担架床安放板1水平放置,两个座椅2沿着担架床安放板1的长度方向排列。其不同点在于:如图5所示,后排座椅2 (即陪护座椅)面向担架床安放板1放置,并且,后排座椅2是可折叠座椅。具体来说,手术后均需要对病患进行输液以补充身体必须的物质和供给药物,当病患在输液过程中转运时,在将病人推到转运车上后,需要医护人员跟随进入转运车将输液瓶挂好,可折叠座椅2在不使用时可以折叠,方便医护人员进出转运车,而在转运过程中,可折叠座椅2又可以伸展,方便陪护人员对病患进行护理。除此之外,可折叠座椅2面向担架床安放板1安放,使陪护人员可以面对病患,及时方便地观察病患的状态,便于转运过程中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微型电动转运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安置于车身内部一侧的担架床安放板,所述担架床安放板水平放置;所述微型电动转运车还包括设置在车身内部另一侧的两个座椅,前后两个所述座椅沿着所述担架床安放板的长度方向排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型电动转运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安置于车身内部一侧的担架床安放板,所述担架床安放板水平放置; 所述微型电动转运车还包括设置在车身内部另一侧的两个座椅,前后两个所述座椅沿着所述担架床安放板的长度方向排列。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电动转运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排座椅面向所述担架床安放板设置,所述后排座椅是可折叠座椅。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电动转运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置在所述担架床安放板上的担架床。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型电动转运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担架床包括头部抬起机构、上身抬起机构、腿部抬起机构、床身和升降柱; 其中,所述头部抬起机构,所述上身抬起机构和所述腿部抬起机构内嵌于所述床身,所述上身抬起机构和所述腿部抬起机构分别与所述床身可旋转连接,所述头部抬起机构与所述上身抬起机构可旋转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汉英,康秉荣,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康博思铭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