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扦插的非洲堇组织培养健壮苗优化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733807 阅读:2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3-05 17:32
一种植物再生技术领域的基于微扦插的非洲堇组织培养健壮苗优化生产方法,通过在非洲堇不定芽增殖阶段,在培养基中添加赤霉素,然后将所得组培苗通过瓶外扦插生根方法进行生根,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提高组培苗的高度及健壮程度以及组培苗的成活率,降低了生产成本,便于非洲堇组培苗的大量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是一种植物再生
的组织培养方法,具体是一种。
技术介绍
非洲堇(Saintpauliaionantha)又名非洲紫罗兰,是苦苣苔科(Gesneriaceae)非洲苦苣苔属(Saintpaulia)多年生草本植物。其花色艳丽,品种繁多,且开花期长,适宜在室内养殖,因此有“室内花卉皇后”的美称。非洲堇在荷兰、丹麦、德国、法国都有批量生产,在欧美已成为窗台植物,在超市中随时可买到。中国栽培非洲堇的历史不长,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才从美国和荷兰引种试管苗。目前仅有少数中外合资园艺公司在小批量地生产,栽培尚不普遍,但发展前景很好。非洲堇的工厂化生产主要依赖组织培养法进行。植物的组织培养是指从植物体分离出符合需要的组织、器官或细胞等,通过无菌操作,在人工控制条件下进行培养以获得再生完整植株的一种植物繁殖技术。非洲堇的组织培养一般分为3个阶段:不定芽诱导阶段、不定芽增殖壮苗阶段以及组培苗生根阶段。由于非洲堇叶片自身的脱分化能力很强,在不定芽增殖壮苗阶段,经常可以发现一些叶片不及长大就发生了再分化的现象,如图1所示,严重影响了组培苗增殖阶段的成苗率。同时,由于非洲堇组培苗自身的增殖系数比较大,往往容易造成增殖小苗过多,对生长物质和生长空间的竞争比较严重,不仅造成培养基质的浪费,同时影响了组培苗的生长及壮苗,降低了有效苗的数量和品质,进而影响了后续扦插生根的成活率。经过对现有技术的检索发现,何家涛报道利用MS培养基附加6-苄氨基嘌呤0.1~1.0mg/L、萘乙酸0.01~0.5mg/L、赤霉素0.1~1.0mg/L,对芽的生长及增殖效果好(西北农业学报,2006,15(1):173~175,179)。激素的种类、浓度和配比对植物组织培养扩大繁殖具有重要的作用。过高的激素浓度会增加再生植株的突变率。而非洲堇的染色体更容易发生突变。此报道中的激素范围较大,不够准确,无法用于非洲堇组培苗的实际大规模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出一种,在组培苗生根阶段采取了瓶外生根技术,是指无根试管苗不经瓶内生根过程,直接栽培于培养基中进行生根。相比传统的瓶内生根法,这种技术缩短了育苗周期,降低了生产成本的70%左右。本专利技术能够提高组培苗的高度及健壮程度以及组培苗的成活率,降低了生产成本。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专利技术通过在非洲堇不定芽增殖阶段,在培养基中添加赤霉素,然后将所得组培苗通过瓶外扦插生根方法进行生根,本专利技术具体步骤如下:I)增殖壮苗:将非洲堇无菌不定芽移入培养基中进行壮苗培养,得到组培苗;所述的培养基每升中所含有的组分及含量为:MS培养基干粉4.4g/L、6_苄氨基嘌呤(6-BA)0.1-0.6mg/L、萘乙酸(NAA)0.1-0.3mg/L、赤霉素(GA3) l_2mg/L、蔗糖 20_40mg/L以及吉兰糖胶(Gelrite) 2.6g/L,余量为纯水。2)前处理:无需炼苗,将组培苗直接从步骤I中的培养基中取出洗净后,整理并分成单株。所述的组培苗是指:高度为1.5-2.5cm且最少带有四片展开叶子的培养后的壮苗。 所述的整理是指:剪除组培苗上坏死的叶片及其周边愈伤组织。3)微扦插:将非洲堇单株直接扦插在湿润的蛭石上,保持温度为25±2°C,85%的空气湿度直至单株生根。所述的步骤3)操作前优选先使用1%。高锰酸钾溶液对蛭石进行消毒,薄膜覆盖3小时,扦插前24小时用清水冲洗干净。所述的步骤3)操作后优选进行喷雾压实,以使扦插苗和基质充分接触。4)植后管理:在生根过程的前10天,用透明塑料薄膜进行覆盖保湿,实现健壮苗优化生产。所述的保湿是指:当土表层干燥时采用喷雾方式浇水,生根之后慢慢揭去薄膜,早晚各喷水一次。所述的步骤4)中优选每15天对生根苗使用25%多菌灵500倍液喷雾以防止病虫害。 技术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技术效果包括:抑制不定芽过高的增殖再生率的同时,提高了组培苗的高度及健壮程度,从而提高了移栽成活率。抑制了叶片的脱分化过程,增加了有效苗的数量。利用微扦插方法对组培苗进行生根诱导,降低了生产成本,缩短育苗周期,有利于扩大生产。【附图说明】图1为过度分化的非洲堇组培苗。图2为在未添加GA的培养基非洲堇组培苗生长细弱。图3为在添加GA的培养基上非洲堇组培苗生长强壮。图4为实施例中组培苗的微扦插。【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1本实施例包括以下步骤:I)将生长至高约0.5cm以上的非洲堇不定芽丛从外植体上切下,移入培养基中培养。所述的培养基的组分及含量为(每升):MS培养基干粉(4.4g/L)、6_苄氨基嘌呤(0.lmg/L)、萘乙酸(0.lmg/L)、鹿糖(20mg/L)、吉兰糖胶(2.6g/L),在培养基中分别添加Omg/L、lmg/L以及2mg/L的赤霉素。1.1)调整培养基的pH值至5.8,120°C高温灭菌20分钟。1.2)在温度25±2°C,光照时间12h/d,光照度1500_20001x的条件下进行培养,每隔20天换一次培养基。1.3)培养50天后,统计组培苗高度和增殖系数。结果显示,随着添加赤霉素浓度的升高,组培苗高度逐渐增加,但增殖系数有所下降。因此添加lmg/L的赤霉素最为适宜。2 )将高度在2cm左右,最少有四片展开叶的组培苗直接从培养瓶中取出,用清水洗净粘附的培养基,剪去老 弱叶片和周围的愈伤组织,分成单株。3)扦插之前,使用1%。高锰酸钾溶液对蛭石进行消毒,薄膜覆盖3小时,扦插前24小时用清水冲洗干净。采用直插法将非洲堇小苗扦插在湿润的蛭石上。4)保持温度为25±2°C,85%的空气湿度。插完后进行喷雾压实,以使扦插苗和基质充分接触。在生根过程的前10天,用透明塑料薄膜进行覆盖保湿,待土表层稍干进行喷雾浇水,生根之后慢慢揭去薄膜,早晚各喷水一次。为了防止病虫害,每15天对生根苗使用25%多菌灵500倍液喷雾。如图4所示,组培苗I天左右就开始生根。且生根率在100%左右。 实施例2本实施例包括以下步骤:将高约Icm的非洲堇不定芽切下,在不定芽增殖培养基上继代培养。不定芽增殖所用的基本培养基为MS培养基,添加吉兰糖胶2.6g/L。选择6-苄氨基嘌呤/萘乙酸比例,赤霉素浓度以及蔗糖浓度三个因子,进行正交设计,因素水平见表1。 表1 L9 (34)因素水平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微扦插的非洲堇组织培养健壮苗优化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在非洲堇不定芽增殖阶段,在培养基中添加赤霉素,然后将所得组培苗通过瓶外扦插生根方法进行生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微扦插的非洲堇组织培养健壮苗优化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在非洲堇不定芽增殖阶段,在培养基中添加赤霉素,然后将所得组培苗通过瓶外扦插生根方法进行生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1)增殖壮苗:将非洲堇无菌不定芽移入培养基中进行壮苗培养,得到组培苗; 2)前处理:无需炼苗,将组培苗直接从步骤I中的培养基中取出洗净后,整理并分成单株; 3)微扦插:将非洲堇单株直接扦插在湿润的蛭石上,保持温度为25±2°C,85%的空气湿度直至单株生根; 4)植后管理:在生根过程的前10天,用透明塑料薄膜进行覆盖保湿,实现健壮苗优化生产。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培养基每升中所含有的组分及含量为:MS培养基干粉4.4g/L、6-苄氨基嘌呤0.1-0.6mg/L、萘乙酸0.1-0.3mg/L、赤霉素l-2mg/L、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群录王婷婷张彦婷李欣陈嘉熙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