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锥形齿联动搅拌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723879 阅读:1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27 21: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锥形齿联动搅拌机构,包括动力源,外套筒,内套筒,主动锥形齿,两个从动锥形齿,搅拌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锥形齿联动搅拌机构,由于采用了内外套筒机构,能够提供两种不同方式的搅拌功能,因此能够更好的对流体进行搅拌,因此具有明显的优点。(*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锥形齿联动搅拌机构
本技术属于机械设备领域,涉及一种搅拌机构。
技术介绍
在各种搅拌过程中,需要将流体中的杂质进行均匀化,以方便对检测等过程中的 处理,目前使用的一种简单的搅拌机构,如图1所示,具有动力源、输出轴、搅拌桨,在流体 处理过程中,动力源提供旋转扭矩,通过输出轴带动搅拌桨,对流体进行搅拌,但流体的流 动性不足等情况下,此搅拌机构仅能提供一种模式的搅拌,无法更好的将流体搅拌均匀,因 此需要寻找一种更加方便调节及平衡的搅拌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需要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中的至少一个。本技术提供了一 种锥形齿联动搅拌机构。所述锥形齿联动搅拌机构包括动力源,外套筒,内套筒,主动锥形齿,两个从动锥 形齿,搅拌桨;所述动力源包括动力装置,所述动力装置提供扭矩,带动外部器件进行旋转,及输 出轴;所述外套筒包括贯穿整个所述外套筒的外套筒通孔,所述外套筒通孔由外套筒上 通孔和外套筒下通孔组成,所述外套筒上通孔内径与所述输出轴配合,所述外套筒还包括 外套筒固定孔、外套筒让位孔,所述外套筒固定孔设置在所述外套筒上通孔范围内,通过所 述外套筒固定孔使得所述外套筒被固定在所述输出轴上,所述外套筒让位孔设在所述外套 筒下通孔范围内,起让位作用,所述外套筒下部有搅拌桨通孔;所述内套筒具有贯穿的内套筒通孔,所述内套筒上部有内套筒固定孔,所述内套 筒通过所述所述内套筒固定孔将所述内套筒固定在所述输出轴上;所述主动锥形齿安装在所述内套筒上,由所述输出轴通过带动所述内套筒带动所 述主动锥形齿进行转动;所述从动锥形齿与所述主动锥形齿啮合,由所述主动锥形齿带动进行旋转;所述搅拌桨通过搅拌桨轴穿过所述搅拌桨通孔与所述从动锥形齿相联,由所述从 动锥形齿带动进行转动。根据本专利
技术介绍
中对现有技术所述,如图1所示,目前使用的一种简单的搅 拌机构,如图1所示,具有动力源、输出轴、搅拌桨,在流体处理过程中,动力源提供旋转扭 矩,通过输出轴带动搅拌桨,对流体进行搅拌,但流体的流动性不足等情况下,此搅拌机构 仅能提供一种模式的搅拌,无法更好的将流体搅拌均匀;而本技术公开的锥形齿联动 搅拌机构,由于采用了内外套筒机构,能够提供两种不同方式的搅拌功能,因此能够更好的 对流体进行搅拌,因此具有明显的优点。另外,根据本技术公开的锥形齿联动搅拌机构的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进一步地,动力源是电动马达。进一步地,所述外套筒固定孔有螺纹,所述外套筒通过螺纹锁紧将所述外套筒固 定在所述输出轴上。进一步地,所述内套筒固定孔有螺纹,所述内套筒通过螺纹锁紧将所述内套筒固 定在所述输出轴上。进一步地,所述外套筒固定孔和所述外套筒让位孔为两个,且呈圆周90度分布或 180度分布。进一步地,所述内套筒固定孔为两个,且呈圆周90度分布或180度分布。进一步地,所述搅拌桨为两个,且呈圆周180度分布。本技术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 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 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0021 ] 图1是传统使用的搅拌机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的锥形齿联动搅拌机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的锥形齿联动搅拌机构剖面示意图。图中,I动力源,12输出轴,2是外套筒,21外套筒让位孔,22外套筒固定孔,3内套 筒,31内套筒固定孔,4主动锥形齿,5搅拌桨,51搅拌轴,6从动锥形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 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 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解释为对本技术的 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底”、“顶”、“前”、“后”、“内”、“外”、“横”、“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 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 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联 接”、“连通”、“相连”、“连接”、“配合”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一体地连接,也 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 间接相连;“配合”可以是面与面的配合,也可以是点与面或线与面的配合,也包括孔轴的配 合,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 含义。本技术的技术构思如下,通过采用了内外套筒机构,可以同时提供两种 搅拌动作,能够更快更均匀的将流体搅拌均匀,因此具有明显的优点。下面将参照附图来描述本技术的锥形齿联动搅拌机构,其中图1是传统使用的搅拌机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的锥形齿联动搅拌机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 技术的锥形齿联动搅拌机构剖面示意图。如图2、3所示,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锥形齿联动搅拌机构包括动力源 1,外套筒2,内套筒3,主动锥形齿4,两个从动锥形齿6,搅拌桨5 ;所述动力源I包括动力装置,所述动力装置提供扭矩,带动外部器件进行旋转,及 输出轴12 ;所述外套筒2包括贯穿整个所述外套筒2的外套筒通孔,所述外套筒通孔由外套 筒上通孔和外套筒下通孔组成,所述外套筒上通孔内径与所述输出轴12配合,所述外套筒 2还包括外套筒固定孔22、外套筒让位孔21,所述外套筒固定孔22设置在所述外套筒上通 孔范围内,通过所述外套筒固定孔22使得所述外套筒2被固定在所述输出轴12上,所述外 套筒让位孔21设在所述外套筒下通孔范围内,起让位作用,所述外套筒2下部有搅拌桨通 孔;所述内套筒3具有贯穿的内套筒通孔,所述内套筒上部有内套筒固定孔31,所述 内套筒3通过所述内套筒固定孔31将所述内套筒3固定在所述输出轴12上;所述主动锥形齿4安装在所述内套筒3上,由所述输出轴12通过带动所述内套筒 3带动所述主动锥形齿4进行转动;所述从动锥形齿6与所述主动锥形齿4啮合,由所述主动锥形齿4带动进行旋转;所述搅拌桨6通过搅拌桨轴61穿过所述搅拌桨通孔与所述从动锥形齿6相联,由 所述从动锥形齿6带动进行转动。当输出轴12旋转时,可以同时带动内外套筒2、3旋转,由此带动主动锥形齿4、从 动锥形齿6的旋转,从而带动搅拌桨5围绕自身轴线的旋转,而外套筒2的旋转则带动搅拌 桨5围绕输出轴12的轴线进行旋转,从而提供两种搅拌方式。根据本专利
技术介绍
中对现有技术所述,如图1所示,目前使用的一种简单的搅 拌机构,如图1所示,具有动力源、输出轴、搅拌桨,在流体处理过程中,动力源提供旋转扭 矩,通过输出轴带动搅拌桨,对流体进行搅拌,但流体的流动性不足等情况下,此搅拌机构 仅能提供一种模式的搅拌,无法更好的将流体搅拌均匀;而本技术公开的锥形齿联动 搅拌机构,由于采用了内外套筒机构,能够提供两种不同方式的搅拌功能,因此能够更好的 对流体进行搅拌,因此具有明显的优点。另外,根据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锥形齿联动搅拌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动力源,外套筒,内套筒,主动锥形齿,两个从动锥形齿,搅拌桨;所述动力源包括动力装置,所述动力装置提供扭矩,带动外部器件进行旋转,及输出轴;所述外套筒包括贯穿整个所述外套筒的外套筒通孔,所述外套筒通孔由外套筒上通孔和外套筒下通孔组成,所述外套筒上通孔内径与所述输出轴配合,所述外套筒还包括外套筒固定孔、外套筒让位孔,所述外套筒固定孔设置在所述外套筒上通孔范围内,通过所述外套筒固定孔使得所述外套筒被固定在所述输出轴上,所述外套筒让位孔设在所述外套筒下通孔范围内,起让位作用,所述外套筒下部有搅拌桨通孔;所述内套筒具有贯穿的内套筒通孔,所述内套筒上部有内套筒固定孔,所述内套筒通过所述所述内套筒固定孔将所述内套筒固定在所述输出轴上;所述主动锥形齿安装在所述内套筒上,由所述输出轴通过带动所述内套筒带动所述主动锥形齿进行转动;所述从动锥形齿与所述主动锥形齿啮合,由所述主动锥形齿带动进行旋转;所述搅拌桨通过搅拌桨轴穿过所述搅拌桨通孔与所述从动锥形齿相联,由所述从动锥形齿带动进行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锥形齿联动搅拌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动力源,外套筒,内套筒,主动锥形齿,两个从动锥形齿,搅拌桨;所述动力源包括动力装置,所述动力装置提供扭矩,带动外部器件进行旋转,及输出轴;所述外套筒包括贯穿整个所述外套筒的外套筒通孔,所述外套筒通孔由外套筒上通孔 和外套筒下通孔组成,所述外套筒上通孔内径与所述输出轴配合,所述外套筒还包括外套 筒固定孔、外套筒让位孔,所述外套筒固定孔设置在所述外套筒上通孔范围内,通过所述外 套筒固定孔使得所述外套筒被固定在所述输出轴上,所述外套筒让位孔设在所述外套筒下 通孔范围内,起让位作用,所述外套筒下部有搅拌桨通孔;所述内套筒具有贯穿的内套筒通孔,所述内套筒上部有内套筒固定孔,所述内套筒通 过所述所述内套筒固定孔将所述内套筒固定在所述输出轴上;所述主动锥形齿安装在所述内套筒上,由所述输出轴通过带动所述内套筒带动所述主 动锥形齿进行转动;所述从动锥形齿与所述主动锥形齿啮合,由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永杨爱林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问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