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高压管汇直弯管损伤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717918 阅读:1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27 04: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便携式高压管汇直弯管损伤检测装置,包括:第一检测半环,其侧壁上沿周向均布有多个第一径向通孔,第一径向通孔处装设有一能弹性伸缩的第一推靠机构,第一推靠机构的内端凸伸出第一检测半环的内侧面,并连接有第一传感器盒,第一传感器盒上设有第一金属磁记忆检测传感器;第二检测半环,其侧壁上沿周向均布有多个第二径向通孔,第二径向通孔处装设有一能弹性伸缩的第二推靠机构,第二推靠机构的内端凸伸出第二检测半环的内侧面,并连接有第二传感器盒,第二传感器盒上设有第二金属磁记忆检测传感器;第一检测半环与第二检测半环的第一端头通过合页机构相对铰接,两者的第二端头能分离的通过自锁机构相连接,以形成一环体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高压管汇直弯管损伤检测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石油开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无损检测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基于金属磁记忆效应的便携式高压管汇直弯管损伤检测装置,用于对石油生产过程中易受冲蚀磨损的地面高压管汇(包括直管、弯管)的损伤检测。
技术介绍
在高压油气钻采过程中,高压管汇是一种必备的地面高压设备,通常其工作环境恶劣,在服役过程中往往要承受数十甚至上百兆帕的压力,且面对高速运动固相粒子的冲刷、流体腐蚀及复杂的交变应力。随着使用周期的增长,高压管汇易产生厚度减薄,应力腐蚀及疲劳断裂,安全可靠度大大较低,且这种现象在弯管及变径区域表现更为明显。因此,对高压管汇弯管及直管的早期损伤检测及预防显得尤为重要。目前,针对高压管汇检测方法有很多,如外观检测、超声检测、磁粉检测和声发射检测技术等等,但上述几种检测技术只可以检测出管件内外表面裂纹及内壁的冲刷腐蚀弓I起的管壁减薄等宏观缺陷,换言之,即只是在裂纹等缺陷出现后或发生时才能发生预警;目前还有的采用磁记忆方法,可以检测出管件的应力集中部位和应力集中的程度,在裂纹萌生的早期即可实现预警,如此可避免灾难性事故的发生。然而,在现有检测装置方面,目前针对直管检测装置较为常见,无论是手动还是自动、无论是多通道还是单通道都各有各的特点,而针对弯管的检测装置则相对较少,这是由于弯管尺寸结构较为复杂,对检测结构的设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根据多年从事本领域和相关领域的生产设计经验,研制出一种便携式高压管汇直弯管损伤检测装置,以期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高压管汇直弯管损伤检测装置,能够对地面高压管汇中直管及弯头进行损伤检测,实现对地面高压管汇损伤的早期检测和预防。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便携式高压管汇直弯管损伤检测装置,其包括有:第一检测半环,其侧壁上沿周向均布有多个第一径向通孔,所述第一径向通孔处装设有一能弹性伸缩的第一推靠机构,所述第一推靠机构的内端凸伸出所述第一检测半环的内侧面,并连接有第一传感器盒,所述第一传感器盒上设有第一金属磁记忆检测传感器,所述第一检测半环沿轴向的两相对侧面定义为第一前侧面及第一后侧面;第二检测半环,其侧壁上沿周向均布有多个第二径向通孔,所述第二径向通孔处装设有一能弹性伸缩的第二推靠机构,所述第二推靠机构的内端凸伸出所述第二检测半环的内侧面,并连接有第二传感器盒,所述第二传感器盒上设有第二金属磁记忆检测传感器,所述第二检测半环沿轴向的两相对侧面定义为第二前侧面及第二后侧面;其中,所述第一检测半环与第二检测半环的第一端头通过合页机构相对铰接,两者的第二端头能分离的通过自锁机构相连接,以形成一能套设在待检测管体外侧的环体结构。如上所述的便携式高压管汇直弯管损伤检测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推靠机构包括有第一推杆、第一压缩弹簧及滑套,所述滑套嵌设固定在所述第一径向通孔内,所述第一推杆能移动的穿设于所述滑套,其内端凸伸出所述第一检测半环的内侧面,并连接有所述第一传感器盒,所述第一推杆的外端凸伸出所述第一检测半环的外侧面,并与一密封插头相连接,所述第一压缩弹簧套设在所述第一推杆上,其上端与所述第一检测半环的内侧面相接触,其下端抵接于所述第一传感器盒的上表面;其中,所述第一传感器盒的下表面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推杆为一中空圆筒状结构,其与所述第一传感器盒的第一凹槽相连通,所述第一凹槽内装设有所述第一金属磁记忆检测传感器,所述第一金属磁记忆检测传感器的上端对应容置于所述第一推杆内,所述第一推杆上沿轴向设有第一限位长槽,所述第一限位长槽沿径向贯穿所述第一推杆,第一防转销对应穿设于所述第一限位长槽,并与所述第一检测半环的侧壁连接固定。如上所述的便携式高压管汇直弯管损伤检测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检测半环的第一前侧面上凹设有第一布线凹槽,所述第一布线凹槽为半环形,其沿所述第一检测半环的周向设置,所述第一布线凹槽内设有多个第一轴向通孔,所述第一轴向通孔内嵌设固定有第一航空插头,各所述第一航空插头与各所述第一金属磁记忆检测传感器相对应,所述第一金属磁记忆检测传感器的接线经所述第一推杆的内腔及所述密封插头伸出,并连接至对应的所述第一航空插头处;其中,所述第一布线凹槽的外侧盖设有第一防护板,所述第一检测半环的侧壁上沿径向另设有一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第一布线凹槽相连通,所述第一安装孔处设有一第一外接航空插头,所述第一外接航空插头与各所述第一航空插头电连接。如上所述的便携式高压管汇直弯管损伤检测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推靠机构包括有第二推杆、第二弹簧、定位滑套及直线轴承,所述定位滑套及直线轴承由内至外依次嵌设固定在所述第二径向通孔内,所述第二推杆能移动的穿设于所述定位滑套及直线轴承,其内端凸伸出所述第二检测半环的内侧面,并连接有所述第二传感器盒,所述第二推杆的外端凸伸出所述第二检测半环的外侧面,并螺接有一能与所述直线轴承的上端面相接触的调节螺母,所述第二弹簧套设在所述第二推杆上,其上端凸伸入所述第二径向通孔内,并与所述定位滑套的端面相接触,其下端抵接于所述第二传感器盒的上表面;其中,所述第二传感器盒的下表面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内装设有所述第二金属磁记忆检测传感器,所述第二推杆上沿轴向设有第二限位长槽,所述第二限位长槽沿径向贯穿所述第二推杆,第二防转销对应穿设于所述第二限位长槽,并与所述第二检测半环的侧壁连接固定。如上所述的便携式高压管汇直弯管损伤检测装置,其中,所述第二传感器盒在沿所述第二检测半环轴向的两相对端分别设有一枢接部,所述枢接部包括两凸伸出所述第二传感器盒端面的枢板,两所述枢板之间形成一容部,所述容部内设有一能转动的支撑滚轮,所述支撑滚轮与两所述枢板之间通过穿设枢轴相连接,当所述环体结构套设在所述待检测管体外侧时,所述支撑滚轮能与所述待检测管体的外表面接触,并沿所述待检测管体的轴向滚动前进。如上所述的便携式高压管汇直弯管损伤检测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检测半环的第二前侧面上凹设有第二布线凹槽,所述第二布线凹槽为半环形,其沿所述第二检测半环的周向设置,所述第二布线凹槽内设有多个第二轴向通孔,所述第二轴向通孔内嵌设固定有第二航空插头,各所述第二航空插头与各所述第二金属磁记忆检测传感器相对应,所述第二传感器盒上设有引线孔,所述第二金属磁记忆检测传感器的接线经所述引线孔穿出,并与相对应的所述第二航空插头连接;其中,所述第二布线凹槽的外侧盖设有第二防护板,所述第二检测半环的侧壁上沿径向另设有一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与所述第二布线凹槽相连通,所述第二安装孔处设有一第二外接航空插头,所述第二外接航空插头与各所述第二航空插头电连接。如上所述的便携式高压管汇直弯管损伤检测装置,其中,所述合页机构包括两第一合页座及一第二合页座,两所述第一合页座沿轴向间隔的凸伸在所述第二检测半环的第一端头处的外侧面,两者间形成一容置部,所述第二合页座凸伸于所述第一检测半环的第一端头处的外侧面,其嵌设于所述容置部处,一销轴沿所述环体结构的轴向对应穿设两所述第一合页座及所述第二合页座。如上所述的便携式高压管汇直弯管损伤检测装置,其中,所述自锁机构包括一锁扣、一销孔、一锁销及一螺帽,所述锁扣位于所述第一检测半环的第一后侧面上,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便携式高压管汇直弯管损伤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携式高压管汇直弯管损伤检测装置包括有:第一检测半环,其侧壁上沿周向均布有多个第一径向通孔,所述第一径向通孔处装设有一能弹性伸缩的第一推靠机构,所述第一推靠机构的内端凸伸出所述第一检测半环的内侧面,并连接有第一传感器盒,所述第一传感器盒上设有第一金属磁记忆检测传感器,所述第一检测半环沿轴向的两相对侧面定义为第一前侧面及第一后侧面;第二检测半环,其侧壁上沿周向均布有多个第二径向通孔,所述第二径向通孔处装设有一能弹性伸缩的第二推靠机构,所述第二推靠机构的内端凸伸出所述第二检测半环的内侧面,并连接有第二传感器盒,所述第二传感器盒上设有第二金属磁记忆检测传感器,所述第二检测半环沿轴向的两相对侧面定义为第二前侧面及第二后侧面;其中,所述第一检测半环与第二检测半环的第一端头通过合页机构相对铰接,两者的第二端头能分离的通过自锁机构相连接,以形成一能套设在待检测管体外侧的环体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高压管汇直弯管损伤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携式高压管汇直弯管损伤检测装置包括有:第一检测半环,其侧壁上沿周向均布有多个第一径向通孔,所述第一径向通孔处装设有一能弹性伸缩的第一推靠机构,所述第一推靠机构的内端凸伸出所述第一检测半环的内侧面,并连接有第一传感器盒,所述第一传感器盒上设有第一金属磁记忆检测传感器,所述第一检测半环沿轴向的两相对侧面定义为第一前侧面及第一后侧面;第二检测半环,其侧壁上沿周向均布有多个第二径向通孔,所述第二径向通孔处装设有一能弹性伸缩的第二推靠机构,所述第二推靠机构的内端凸伸出所述第二检测半环的内侧面,并连接有第二传感器盒,所述第二传感器盒上设有第二金属磁记忆检测传感器,所述第二检测半环沿轴向的两相对侧面定义为第二前侧面及第二后侧面;其中,所述第一检测半环与第二检测半环的第一端头通过合页机构相对铰接,两者的第二端头能分离的通过自锁机构相连接,以形成一能套设在待检测管体外侧的环体结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 便携式高压管汇直弯管损伤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推靠机构包括有第一推杆、第一压缩弹簧及滑套,所述滑套嵌设固定在所述第一径向通孔内,所述第一推杆能移动的穿设于所述滑套,其内端凸伸出所述第一检测半环的内侧面,并连接有所述第一传感器盒,所述第一推杆的外端凸伸出所述第一检测半环的外侧面,并与一密封插头相连接,所述第一压缩弹簧套设在所述第一推杆上,其上端与所述第一检测半环的内侧面相接触,其下端抵接于所述第一传感器盒的上表面;其中,所述第一传感器盒的下表面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推杆为一中空圆筒状结构,其与所述第一传感器盒的第一凹槽相连通,所述第一凹槽内装设有所述第一金属磁记忆检测传感器,所述第一金属磁记忆检测传感器的上端对应容置于所述第一推杆内,所述第一推杆上沿轴向设有第一限位长槽,所述第一限位长槽沿径向贯穿所述第一推杆,第一防转销对应穿设于所述第一限位长槽,并与所述第一检测半环的侧壁连接固定。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高压管汇直弯管损伤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半环的第一前侧面上凹设有第一布线凹槽,所述第一布线凹槽为半环形,其沿所述第一检测半环的周向设置,所述第一布线凹槽内设有多个第一轴向通孔,所述第一轴向通孔内嵌设固定有第一航空插头,各所述第一航空插头与各所述第一金属磁记忆检测传感器相对应,所述第一金属磁记忆检测传感器的接线经所述第一推杆的内腔及所述密封插头伸出,并连接至对应的所述第一航空插头处;其中,所述第一布线凹槽的外侧盖设有第一防护板,所述第一检测半环的侧壁上沿径向另设有一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第一布线凹槽相连通,所述第一安装孔处设有一第一外接航空插头,所述第一外接航空插头与各所述第一航空插头电连接。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高压管汇直弯管损伤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推靠机构包括有第二推杆、第二弹簧、定位滑套及直线轴承,所述定位滑套及直线轴承由内至外依次嵌设固定在所述第二径向通孔内,所述第二推杆能移动的穿设于所述定位滑套及直线轴承,其内端凸伸出所述第二检测半环的内侧面,并连接有所述第二传感器盒,所述第二推杆的外端凸伸出所述第二检测半环的外侧面,并螺接有一能与所述直线轴承的上端面相接触的调节螺母,所述第二弹簧套设在所述第二推杆上,其上端凸伸入所述第二径向通孔内,并与所述定位滑套的端面相接触,其下端抵接于所述第二传感器盒的上表面;其中,所述第二传感器盒的下表面设有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樊建春温东张来斌赵坤鹏孙秉才徐鹏谊胡治斌明学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