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式空调送风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717259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27 03: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立式空调送风方法,所述方法在空调本体的内部风道中设置空调送风装置,所述立式空调将内部风道中经热交换器交换后的热交换风从所述热交换风风道送至所述贯通风道,将立式空调外部的非热交换风从所述非热交换风进口吸入至所述贯通风道,所述热交换风与所述非热交换风形成混合风后一起经所述贯通风道从所述混合风出口送出,所述非热交换风的流量是所述热交换风流量的0.05-0.5倍。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空调内部的热交换风及空调外部的非热交换风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形成混合风同时送出,不仅可以增大空调的进风量、加速室内空气流动,而且能够提高空调出风的柔和性,改善用户舒适性体验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空气调节
,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现有市场上的立式空调风道结构一般都由进风ロ、离心风机、蒸发器和出风ロ组成。室内空气从进风ロ进入空调内部,经过离心风机离心加速后,空气经过蒸发器进行热交换,热交換后的空气再由出风ロ吹向室内,实现空调送风的目的。由于现有立式空调仅能将经蒸发器热交换后的空气送出来,送出的风不够柔和。尤其是在制冷模式下,空调所送出的风温度较低,这种温度较低的凉风直接吹到用户身上,会使得用户、尤其是畏寒的老人用户感觉极不舒适。本申 请人曾提出了一种可以应用在立式空调上的空调送风装置,在立式空调中设置该空调送风装置后,可以引入部分来自空调所处环境空间、不直接经过空调热交換器的非热交换风,该部分非热交换风与热交換后的热交换风混合形成混合风后从空调出风ロ送出。由于在立式空调中设置这种空调送风装置之后,颠覆了传统立式空调的送风方式。对于这种新的送风方式,如何对热交换风与非热交换风进行合理的配置,以便为用户提供较佳的使用舒适性,是需要研究的ー个关键技术问题。同时,如何设计空调送风装置的结构,使其满足空调新的送风方式的要求,也是需要研究的技术问题之一。而本专利技术正是针对上述这些要研究的技术问题而进行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而提供了一种,通过将空调内部的热交换风及空调外部的非热交换风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形成混合风同时送出,不仅可以增大空调的进风量、加速室内空气流动,而且能够提高空调出风的柔和性,改善用户舒适性体验效果。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所述方法在空调本体的内部风道中设置空调送风装置,所述送风装置包括有至少两个中间贯通、具有前后开ロ的导风体,每一所述导风体为单体部件,所述导风体的后开ロ为进风ロ、前开ロ为出风ロ,所述至少两个导风体前后依次排列、中间形成前后贯通的贯通风道,相邻两所述导风体之间形成热交换风风道,位于后端的后端导风体的进风ロ为所述送风装置的非热交换风进ロ,位于前端的前端导风体的出风ロ为所述送风装置的混合风出口,所述立式空调将内部风道中经热交換器交換后的热交换风从所述热交换风风道送至所述贯通风道,将立式空调外部的非热交换风从所述非热交换风进ロ吸入至所述贯通风道,所述热交换风与所述非热交换风形成混合风后一起经所述贯通风道从所述混合风出ロ送出,所述非热交换风的流量是所述热交换风流量的0.05-0.5倍。优选的,所述非热交换风的流量是所述热交换风流量的0.15-0.35倍。优选的,所述导风体为环形导风体,所述热交换风风道为环形热交换风风道。优选的,所述环形导风体至少部分从后向前渐缩。优选的,所述环形导风体为片状结构,多个所述环形导风体前后依次排列,形成套叠筒型结构。。优选的,所述环形导风体的径向剖面轮廓线为变曲率半径的曲线。如上所述的,为方便灵活设置其他环形导风体的数量及结构来提高送风风量、送风速度及送风均匀性,所述前端导风体为前端环形导风体,所述前端环形导风体的最小内口径小于其他所有环形导风体的最小内口径。优选的,所述前端环形导风体的最小内口径不小于其他所有环形导风体中最小内口径的0.95倍。优选的,所述送风装置包括有四个所述环形导风体。如上所述的,为有效引导风向,四个所述环形导风体中的前端环形导风体的内口径从其进风口至其出风口先渐缩再渐扩,中间形成内口径最小的颈部,所述前端环形导风体内口径渐缩的部分与其相邻的环形导风体之间形成环形热交换风风道,除所述前端环形导风体之外的其他三个环形导风体的内口径从进风口至出风口渐缩。为实现前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送风方法还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所述方法在空调本体的内部风道中设置空调送风装置,所述送风装置包括有第一导风体和第二导风体,第一导风体中间贯通、具有前后开口,第一导风体的前开口为混合风出口,第一导风体的后开口为进风口,第二导风体中间贯通、具有前后开口,第二导风体的前开口为出风口,第二导风体的后开口为非热交换风进口,第一导风体和第二导风体前后依次排列、中间形成前后贯通的贯通风道,第一导风体和第二导风体之间形成热交换风风道,所述立式空调将内部风道中经热交换器交换后的热交换风从所述热交换风风道送至所述贯通风道,将立式空调外部的非热交换风从所述非热交换风进口吸入至所述贯通风道,所述热交换风与所述非热交换风形成混合风后一起经所述贯通风道从所述混合风出口送出,所述非热交换风的流量是所述热交换风流量的0.05-0.5倍。优选的,所述非热交换风的流量是所述热交换风流量的0.15-0.35倍。优选的,所述空调送风装置具有第一导风体和第二导风体。优选的,所述第一导风体和所述第二导风体均为环形导风体,所述热交换风风道为环形热交换风风道。优选的,所述第一导风导风体至少部分从后向前渐缩,所述第二导风体至少部分从后向前渐缩。更优选的,所述第一导风体和所述第二导风体前后依次排列,形成套叠筒型结构。优选的,第一导风体和所述第二导风体的径向剖面轮廓线均为变曲率半径的曲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采用本专利技术的空调送风方法,在将空调内部的热交换风送出的同时,利用热交换风流动产生的负压吸入与热交换风的流量呈特定比例的空调外部的非热交换风,将两部分风形成混合风同时送出,这样的混合风的温度符合人体体感舒适所需的温度,吹到用户身上会感觉更加舒适,提高了用户舒适性体验效果。同时,利用送风装置所产生的负压作用吸入部分外部未热交换的风参与到空调最后的送风中,增大了空调的整体进风量,加快了室内空气的流动,进一步提高了室内空气的整体均匀性。结合附图阅读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Ah, O【附图说明】图1是应用本专利技术送风方法的立式空调ー个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立式空调的局部侧剖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立式空调中空调送风装置的立体图; 图4和图5均是图3空调送风装置的径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应用本专利技术送风方法的立式空调另ー个实施例的侧剖结构示意图图; 图7是图6立式空调中空调送风装置的径向剖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ー步详细的说明。首先,对该【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术语作一简要说明:下述在提到每个结构件的前或后时,是以结构件正常使用状态下相对于使用者的位置来定义的;对于多个结构件的排列位置进行前或后的描述时,也是以多个结构件构成的装置在正常使用状态下相对于使用者的位置所做的定义。下述的热交换风是指来自空调内部、经热交換器热交换后的风;非热交换风是指来自空调所处环境空间的风,是相对于热交换风而言、不是直接来自于热交換器的部分风;混合风是指热交换风与非热交换风混合形成的风。下述的环,是指环绕形成的封闭结构,并不局限于圆环。请參考图1和图2,该图1所示为应用本专利技术送风方法的立式空调ー个实施例的主视图,图2是立式空调的局部侧剖结构示意图。如图1及图2所示意,该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包括有室内机,室内机包括有构成空调壳体的前面板2、后背板3、左侧面板、右侧面板及顶板和底板(图中未标注),壳体限定了空调的内部风道4。在前面板2的上部开设有混合风出ロ 21,在后背板3上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立式空调送风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在空调本体的内部风道中设置空调送风装置,所述送风装置包括有至少两个中间贯通、具有前后开口的导风体,每一所述导风体为单体部件,所述导风体的后开口为进风口、前开口为出风口,所述至少两个导风体前后依次排列、中间形成前后贯通的贯通风道,相邻两所述导风体之间形成热交换风风道,位于后端的后端导风体的进风口为所述送风装置的非热交换风进口,位于前端的前端导风体的出风口为所述送风装置的混合风出口,所述立式空调将内部风道中经热交换器交换后的热交换风从所述热交换风风道送至所述贯通风道,将立式空调外部的非热交换风从所述非热交换风进口吸入至所述贯通风道,所述热交换风与所述非热交换风形成混合风后一起经所述贯通风道从所述混合风出口送出,所述非热交换风的流量是所述热交换风流量的0.05?0.5倍。

【技术特征摘要】
2013.04.17 CN 201310132602.81. 一种立式空调送风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在空调本体的内部风道中设置空调送风装置,所述送风装置包括有至少两个中间贯通、具有前后开ロ的导风体,每一所述导风体为单体部件,所述导风体的后开ロ为进风ロ、前开ロ为出风ロ,所述至少两个导风体前后依次排列、中间形成前后贯通的贯通风道,相邻两所述导风体之间形成热交换风风道,位于后端的后端导风体的进风ロ为所述送风装置的非热交换风进ロ,位于前端的前端导风体的出风ロ为所述送风装置的混合风出口,所述立式空调将内部风道中经热交換器交換后的热交换风从所述热交换风风道送至所述贯通风道,将立式空调外部的非热交换风从所述非热交换风进ロ吸入至所述贯通风道,所述热交换风与所述非热交换风形成混合风后一起经所述贯通风道从所述混合风出口送出,所述非热交换风的流量是所述热交换风流量的0.05-0.5 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空调送风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非热交换风的流量是所述热交换风流量的0.15-0.35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空调送风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体为环形导风体,所述热交换风风道为环形热交换风风道。4.根据权利3所述的立式空调送风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导风体至少部分从后向前渐缩。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立式空调送风方法,其特征在干,所述环形导风体为片状结构,多个所述环形导风体前后依次排列,形成套叠筒型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立式空调送风方法,其特征在干,所述环形导风体的径向剖面轮廓线为变曲率半径的曲线。7.根据权利要求3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立式空调送风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导风体为前端环形导风体,所述前端环形导风体的最小内口径小于其他所有环形导风体的最小内口径。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立式空调送风方法,其特征在干,所述前端环形导风体的最小内口径不小于其他所有环形导风体中最小内口径的0.95倍。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式空调送风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装置包括有四个所述环形导风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永涛付裕徐荣吉矫立涛王晶晶于世鹏张明杰袁俊军王晓刚
申请(专利权)人:海尔集团公司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