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式空调送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717258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27 03: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立式空调送风装置,包括有至少两个中间贯通、具有前后开口的环形导风体,每一环形导风体为单体部件,环形导风体的后开口为进风口、前开口为出风口,多个环形导风体前后依次排列、中间形成前后贯通的贯通风道,相邻两环形导风体之间形成环形热交换风风道,前端环形导风体包括前后两段,靠近前端环形导风体出风口的前段为外扩的混合风导流部,靠近前端环形导风体进风口的后段为热交换风导流部。在空调中应用该空调送风装置,不仅便于根据送风要求灵活控制每个环形导风体的结构,方便地加工出结构不同的各环形导风体,还能提高送风均匀性和速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立式空调送风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空气调节
,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立式空调送风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立式空调送风时,热交换器热交换后的风直接在内部风扇的作用下、从空调上开设的出风口吹出,且所吹出的风全部是热交换风。一般的,在热交换器与出风口之间不设置额外的送风装置。这种空调送风的一个缺点是由于送出的风全部是热交换风,风量较少,室内风循环速度慢;另一个缺点是送出的风不够柔和,尤其是在制冷模式下,所吹出的凉风直接吹到用户身上,用户感觉不舒适。为解决上述问题,本 申请人:曾提出了一种可以应用在空调上的空调送风装置,空调送风装置包括有环形罩体,在环形罩体中间形成有贯穿环形罩体的贯通风道,在环形罩体壁上形成环形开口,在环形开口上设置若干环形导流片,相邻环形导流片之间形成环形出风风道。在空调热交换器与空调壳体的出风口之间设置该空调送风装置后,不仅可以增大空调的进风量、加速室内空气流动,而且能够提高空调出风的柔和性,改善用户舒适性体验效果。但是,由于环形导流片及环形出风风道均形成在一个环形罩体上,不便于灵活选择和控制环形导流片及出风风道的结构,适用范围较窄。而且,如何在提高空调送风装置适用灵活性和适用范围的基础上来提高送风速度,也是需要研究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立式空调送风装置,有效解决了
技术介绍
所描述的问题。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立式空调送风装置,所述送风装置包括有至少两个中间贯通、具有前后开口的环形导风体,每一所述环形导风体为单体部件,所述环形导风体的后开口为进风口、前开口为出风口,所述至少两个环形导风体前后依次排列、中间形成前后贯通的贯通风道,相邻两所述环形导风体之间形成环形热交换风风道,位于后端的后端环形导风体的进风口为所述送风装置的非热交换风进口,位于前端的前端环形导风体的出风口为所述送风装置的混合风出口,所述前端环形导风体包括前后两段,靠近所述前端环形导风体出风口的前段为外扩的混合风导流部,靠近所述前端环形导风体进风口的后段为热交换风导流部。如上所述的立式空调送风装置,所述前端环形导风体的所述混合风导流部的表面为平面或微弧面,所述前端环形导风体的所述热交换风导流部的表面为曲面。如上所述的立式空调送风装置,所述前端环形导风体的所述混合风导流部的宽度占其所在的整个所述前端环形导风体宽度的40-70%。优选的,所述前端环形导风体的所述混合风导流部的宽度占其所在的整个所述前端环形导风体宽度的60%。如上所述的立式空调送风装置,在所述前端环形导风体的所述混合风导流部的表面为平面吋,该混合风导流部径向截面的轮廓线与其所在的所述前端环形导风体的轴线之间的夹角度数为5-40°。更优选的,在所述前端环形导风体的所述混合风导流部的表面为平面吋,该混合风导流部径向截面的轮廓线与其所在的所述前端环形导风体的轴线之间的夹角度数为10-20。。如上所述的立式空调送风装置,所述后端环形导风体包括前后两段,靠近所述后端环形导风体出风ロ的前段为导流部,靠近所述后端环形导风体进风ロ的后段为安装部。优选的,所述后端环形导风体的所述导流部的表面为曲面,所述安装部是表面为平面的外翻边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在空调中应用本专利技术的空调送风装置之后,将空调内部风道中的热交换风经贯通风道前端吹出的同时,能利用负压作用吸入部分外部未热交换的非热交换风參与到空调最后的出风中,增大了空调的整体进风量,加快了室内空气的流动,进ー步提高了室内空气的整体均匀性。且,这样的混合空气较为柔和,吹到用户身上会感觉更加舒适,提高了用户舒适性体验效果。2、通过采用多个单体部件形式的环形导风体组合构成空调送风装置,不仅便于根据送风要求灵活控制每个环形导风体的结构,方便地加工出结构不同的各环形导风体,还可以灵活选择整个空调送风装置在空调中的装配方式,进而提高了空调送风装置的适用范围和空调的生广效率。3、将前端环形导风体设置成具有外扩导流部的两段式结构,能增加气流流动的顺畅性、尤其是混合风的顺畅流动,进而有助于两部分风的充分均匀混合,并能提高空调送风装置的送风速度。结合附图阅读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Ah, O【附图说明】图1是具有本专利技术空调送风装置的空调ー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空调中的空调送风装置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空调送风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空调送风装置的径向剖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ー步详细的说明。首先,对该【具体实施方式】中涉及到的技术术语作一简要说明:下述在提到每个结构件的前端或后端时,是以结构件正常使用状态下相对于使用者的位置来定义的;对于多个结构件的排列位置进行前或后的描述时,也是以多个结构件构成的装置在正常使用状态下相对于使用者的位置所做的定义。下述的热交换风是指来自空调内部、经热交換器热交换后的风;非热交换风是指来自空调所处环境空间的风,是相对于热交换风而言、不是直接来自于热交換器的部分风;混合风是指热交换风与非热交换风混合形成的风。下述的环,是指环绕形成的封闭结构,并不局限于圆环。请参考图1,该图所示为具有空调送风装置I的空调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意,该实施例的空调包括有构成空调壳体的前面板2、后背板3、左侧面板、右侧面板及顶板和底板(图中未标注),壳体限定了空调的内部风道4。在空调前面板2的上部开设有混合风出口 21,在空调后背板3上部、与前面板2上的混合风出口 21相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非热交换风进口 31。在内部风道4中自下而上设置有风机6、热交换器5和空调送风装置I,且风机6的设置使得空调内部风道4中的风从前面板2上的混合风出口21吹出。其中,空调送风装置I的结构请参考图2的立体组装结构示意图、图3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及图4的径向剖面结构示意图所示。如图2、图3及图4所示意,空调送风装置I包括有三个环形导风体,分别为前端环形导风体11、第一中间环形导风体13和后端环形导风体12。前后依次排列的这三个环形导风体中的每一个环形导风体均为单体部件,独立成型。其中,前端环形导风体11中间贯通、具有前后两个开口,分别为混合风出口 111和进风口 112;第一中间环形导风体13中间贯通、具有前后两个开口,分别为出风口 131和进风口 132;后端环形导风体12中间贯通、具有前后两个开口,分别为出风口 121和非热交换风进口 122。前端环形导风体11、第一中间环形导风体13和后端环形导风体12前后依次排列之后,中间形成前后贯通所有三个环形导风体的贯通风道(图中未标注)。而且,前端环形导风体11与第一中间环形导风体13之间形成有第一环形热交换风风道14,第一中间环形导风体13与后端环形导风体12之间形成有第二环形热交换风风道15,空调中的内部风道4将通过第一环形热交换风风道14及第二环形热交换风风道15与空调送风装置I中的贯通风道相连通。为增加气流流动的顺畅性、尤其是混合风的顺畅流动,前端环形导风体11采用前后两段式的结构。具体来说,前端环形导风体11包括靠近其前开口、也即混合风出口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立式空调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装置包括有至少两个中间贯通、具有前后开口的环形导风体,每一所述环形导风体为单体部件,所述环形导风体的后开口为进风口、前开口为出风口,所述至少两个环形导风体前后依次排列、中间形成前后贯通的贯通风道,相邻两所述环形导风体之间形成环形热交换风风道,位于后端的后端环形导风体的进风口为所述送风装置的非热交换风进口,位于前端的前端环形导风体的出风口为所述送风装置的混合风出口,所述前端环形导风体包括前后两段,靠近所述前端环形导风体出风口的前段为外扩的混合风导流部,靠近所述前端环形导风体进风口的后段为热交换风导流部。

【技术特征摘要】
2013.06.03 CN 201310216245.31.一种立式空调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装置包括有至少两个中间贯通、具有前后开ロ的环形导风体,每一所述环形导风体为单体部件,所述环形导风体的后开ロ为进风ロ、前开ロ为出风ロ,所述至少两个环形导风体前后依次排列、中间形成前后贯通的贯通风道,相邻两所述环形导风体之间形成环形热交换风风道,位于后端的后端环形导风体的进风ロ为所述送风装置的非热交换风进ロ,位于前端的前端环形导风体的出风ロ为所述送风装置的混合风出口,所述前端环形导风体包括前后两段,靠近所述前端环形导风体出风ロ的前段为外扩的混合风导流部,靠近所述前端环形导风体进风ロ的后段为热交换风导流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空调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环形导风体的所述混合风导流部的表面为平面或微弧面,所述前端环形导风体的所述热交换风导流部的表面为曲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式空调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环形导风体的所述混合风导流部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永涛刘一辉吕静静贾广芬王晓刚
申请(专利权)人:海尔集团公司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