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710191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22 13:43
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固持于绝缘本体的第一端子组及屏蔽件,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部及向前延伸的舌板,所述舌板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第一端子组暴露于所述第一表面,屏蔽件设置于舌板且位于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之间,所述第一端子组包括接地端子,所述接地端子设有朝向所述屏蔽件凸设并接触该屏蔽件的接触部。该接触部与屏蔽件达成电性连接,有利于改善电连接器的高频性能。(*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传输高频信号的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发展,更高速率的信号传输是一种趋势,用于传输更高速率信号的电连接器正在开发中。然而,电信号传输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端子间的信号干扰等,这些问题都会影响电连接器的高频性能。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改良的电连接器来解决当前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有利于改善高频性能的电连接器。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电连接器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固持于绝缘本体的第一端子组及屏蔽件,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部及向前延伸的舌板,所述舌板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第一端子组暴露于所述第一表面,屏蔽件设置于舌板且位于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之间,所述第一端子组包括接地端子,所述接地端子设有朝向所述屏蔽件凸设并接触该屏蔽件的接触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电连接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第一端子组中接地端子设有朝向所述屏蔽件凸设且接触该屏蔽件的接触部,使得接地端子与屏蔽件可达成电性连接,从而可减少信号端子之间的信号干扰,进而改善该电连接器的高频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的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金属壳体自绝缘本体分离的部分分解图;图3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部分分解图;图4是图3所示电连接器的第一端子组、第二端子组、对接板及屏蔽件组装后的部分分解图;图5是沿图1所示A-A线的剖视图;图6是本技术电连接器中第一端子与屏蔽件相配合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3及图5所示,本技术电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固持于绝缘本体I的第一端子组2与第二端子组3、设置于绝缘本体I的屏蔽件4及设置于绝缘本体I外的金属壳体5。绝缘本体I包括基部11及向前延伸的舌板12,舌板12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121与第二表面122,第一端子组2暴露于第一表面121,第二端子组3暴露于第二表面122,屏蔽件4设置于舌板且位于第一表面121与第二表面122之间,第一端子组2包括接地端子21,接地端子21设有朝向屏蔽件4凸设并接触该屏蔽件4的接触部211。下面将进一步描述该电连接器100的具体结构。请参阅图3至图6所示,电连接器100进一步包括对接板13及组装框14。第一端子组2包括第一端子20及固持所述第一端子20的第一绝缘体22,第一绝缘体22设有阻挡部221及自该阻挡部221的两侧凸设的配合部222。第一端子20—体成型地固持于第一绝缘体22,且包括上述接地端子21及多对差分信号端子23,其中两对差分信号端子23相邻设置,接地端子21位于该相邻设置的两对差分信号端子23之间。接触部211由接地端子21朝向屏蔽件4折弯形成,可使接触部211与屏蔽件4之间的接触可靠。第一端子组2于舌板12的第一表面121沿纵长方向排列,接地端子21的前端形成自由端,接触部211与自由端之间形成接地端子21的对接部212,接触部211在所述纵长方向上的宽度与接地端子21的对接部212在该纵长方向上的宽度相同。接地端子21的自由端形成限位部213。对接部212位于接触部211前方,接地端子21还具有位于接触部211后方且延伸出绝缘本体I的焊脚。第二端子组3包括第二端子31及固持第二端子31的第二绝缘体32,第二绝缘体32的两侧向上延伸有扣持部321。屏蔽件4包括主体部41及自主体部41后端向下延伸的焊接部,屏蔽件4 一体成型地设置于对接板13。第一端子组2与第二端子组3相对地组装于对接板13后再连同对接板13向前组装于组装框14以形成所述绝缘本体1,对接板13的前端穿过组装框14并位于组装框14前方以形成所述舌板12,第二端子组3暴露于所述舌板12的第二表面122,接地端子21的接触部211位于绝缘本体I的基部11内,且未突伸出所述基部11的前端面110。第二绝缘体32通过扣持部321扣持对接板13的两侧而与该对接板13相固定,第一绝缘体2的阻挡部221位于对接板13的后方,并通过配合部222扣持于组装框14以将第一绝缘体22定位。金属壳体5组装于绝缘本体I外侧。屏蔽件4的主体部41设置于舌板12且位于第一表面121与第二表面122之间,绝缘本体I于基部11内设有连通槽123,接触部211穿过该连通槽123与屏蔽件4的主体部41相接触。接地端子21的限位部213扣持于舌板12的前端以防止接地端子21的前端上翘,主体部41的前端设有对应该限位部213的让位槽410,该让位槽410可避免限位部213接触屏蔽件4,进而可防止该电连接器短路。本技术电连接器100中在接地端子21上设置接触部211接触屏蔽件4,可使屏蔽件4的主体部41为完整的平面状,且平面面积较大,接地端子21与屏蔽件4接触以达成电性连接,可减少第一端子组2中差分信号端子23之间的信号干扰,同时还可减少第一端子组2的第一端子20与第二端子组3的第二端子31之间的信号干扰,有利于该电连接器100与外部装置之间的高频信号传输,进而有利于改善该电连接器100的高频性能。上述说明是针对本技术较佳可实施例的详细说明,此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的专利申请范围,凡本技术所揭示的技术精神下所完成的同等变化或修饰变更,均应属本技术所涵盖专利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固持于绝缘本体的第一端子组及屏蔽件,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部及向前延伸的舌板,所述舌板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第一端子组暴露于所述第一表面,屏蔽件设置于舌板且位于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组包括接地端子,所述接地端子设有朝向所述屏蔽件凸设并接触该屏蔽件的接触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固持于绝缘本体的第一端子组及屏蔽件,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部及向前延伸的舌板,所述舌板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第一端子组暴露于所述第一表面,屏蔽件设置于舌板且位于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组包括接地端子,所述接地端子设有朝向所述屏蔽件凸设并接触该屏蔽件的接触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部由所述接地端子朝向所述屏蔽件折弯形成,所述绝缘本体设有连通槽,所述接触部穿过该连通槽与屏蔽件接触。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组于所述舌板的第一表面沿纵长方向排列,所述接地端子的前端形成自由端,所述接触部与自由端之间形成接地端子的对接部,所述接触部在所述纵长方向上的宽度与接地端子的对接部在该纵长方向上的宽度相同。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端子的接触部位于绝缘本体的基部内,且未突伸出所述基部的前端面。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件包括平板状主体部及延伸出绝缘本体的焊接部,所述主体部设置于舌板且位于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之间,所述接触部与屏蔽件的主体部相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强张刘涛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