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双层缠绕钢丝绳的挡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704851 阅读:1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22 05:13
一种用于双层缠绕钢丝绳的挡圈,涉及起重机卷筒,解决传统的挡圈两层钢丝绳过渡处存在间隙,钢丝绳受挤压,影响使用寿命;挡圈端面为竖直平面,导向效果差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特征在于:在钢丝绳折返处,所述挡圈连接一个小凸台,小凸台外直径与第一层钢丝绳外径相同,小凸台端面为与第一层钢丝绳旋向相同的斜面,在钢丝绳折返处,挡圈端面为与第二层钢丝绳旋向相同的斜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起重机卷筒双层缠绕钢丝绳,具有结构简单,两层钢丝绳过渡处无间隙,钢丝绳使用寿命长,钢丝绳缠绕导向好的优点。(*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种用于双层缠绕钢丝绳的挡圈
本技术涉及起重机卷筒,特别涉及起重机卷筒缠绕钢丝绳的辅助装置。
技术介绍
起重机有许多机构采用卷筒、钢丝绳缠绕装置作为驱动系统,而大起升高度的起重机,由于钢丝绳缠绕量比较大,多采用双层缠绕方式。即:第一层钢丝绳绕满卷筒后,需从端部折返绕第二层,常在卷筒上设置挡圈,将绕满第一层的钢丝绳挡住、折返到第一层上面缠绕第二层。通常,用于双层缠绕钢丝绳的挡圈结构如图1所示,卷筒I的侧面设置挡圈2,由于钢丝绳3在卷筒I上缠绕存在偏角,第一层钢丝绳与挡圈之间存在空隙U,导致第二层钢丝绳绕上时,下部无支撑(如图2)。在空隙U处第二层钢丝绳会与第一层钢丝绳发生挤压,影响钢丝绳的使用寿命。另外,挡圈2的端面为竖直平面,对钢丝绳的导向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用于双层缠绕钢丝绳的挡圈,解决传统的挡圈两层钢丝绳过渡处存在间隙,钢丝绳受挤压,影响使用寿命;挡圈端面为竖直平面,导向效果差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用于双层缠绕钢丝绳的挡圈,包括:缠绕钢丝绳的卷筒,设置在卷筒侧面的挡圈,其特征在于:在钢丝绳折返处,所述挡圈连接一个小凸台,小凸台外直径与第一层钢丝绳外径相同,小凸台端面为与第一层钢丝绳旋向相同的斜面,在钢丝绳折返处,挡圈端面为与第二层钢丝绳旋向相同的斜面。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挡圈增加了一个小凸台,凸台对钢丝绳有支撑作用,减少钢丝绳的挤压,提高了钢丝绳使用寿命。由于凸台端面为与第一层钢丝绳旋向相同的斜面,在钢丝绳折返处,挡圈端面为与第二层钢丝绳旋向相同的斜面,钢丝绳导向效果好。本技术用于起重机卷筒双层缠绕钢丝绳,具有结构简单,两层钢丝绳过渡处无间隙,钢丝绳使用寿命长,钢丝绳缠绕导向好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传统用于双层缠绕钢丝绳挡圈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局部剖面示意图。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如图3、4所示,一种用于双层缠绕钢丝绳的挡圈,包括:设置在卷筒I侧面的挡圈2,在钢丝绳折返处,所述挡圈2连接一个小凸台21,小凸台21外直径与第一层钢丝绳31外径相同,保证第二层钢丝绳32沿小凸台缠绕,小凸台对钢丝绳有支撑作用;小凸台21端面为与第一层钢丝绳31旋向相同的斜面A,对第一层钢丝绳有导向作用;在钢丝绳折返处,挡圈2的端面为与第二层钢丝绳32旋向相同的斜面B,对第二层钢丝绳有导向作用,且钢丝绳圆滑改变旋向,减少挤压,提高钢丝绳使用寿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双层缠绕钢丝绳的挡圈,包括:缠绕钢丝绳(3)的卷筒(1),设置在卷筒(1)侧面的挡圈(2),其特征在于:在钢丝绳折返处,所述挡圈(2)连接一个小凸台(21),小凸台(21)外直径与第一层钢丝绳(31)外径相同,小凸台(21)端面为与第一层钢丝绳(31)旋向相同的斜面(A),在钢丝绳折返处,挡圈(2)的端面为与第二层钢丝绳(32)旋向相同的斜面(B)。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双层缠绕钢丝绳的挡圈,包括:缠绕钢丝绳(3)的卷筒(1),设置在卷筒(I)侧面的挡圈(2),其特征在于:在钢丝绳折返处,所述挡圈(2)连接一个小凸台(21),小凸台(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红恩
申请(专利权)人:太重天津滨海重型机械有限公司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