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704318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22 04: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支架,所述支架包括一用于支撑待装物的底面、位于底面上方的顶面、用于固定顶面和底面的固定件、以及至少两间隔设置的隔离条形成用于隔离所述待装物的隔离层;其中所述固定件的一端与所述底面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顶面固定连接,以在底面和顶面之间形成一个用于放置所述待装物的容置空间;所述隔离条位于底面和顶面之间,且隔离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底面和顶面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有效避免出现注塑件由于叠放数量过多或叠放未稳定,而造成注塑件损坏的现象。(*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支架
本技术涉及集装箱
,特别涉及一种支架。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在注塑件批量生产过程中,通常涉及到注塑件的集装和运转,现有技术中通常将注塑件叠放堆积在小车上,但由于叠放的数量过多或叠放不稳定,容易在转运的过程中损坏注塑件,从而影响注塑件的良品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支架,旨在避免出现注塑件由于叠放数量过多或叠放未稳定,而造成注塑件损坏的现象。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支架,所述支架包括一用于支撑待装物的底面、位于底面上方的顶面、用于固定顶面和底面的固定件、以及至少两间隔设置的隔离条形成用于隔离所述待装物的隔离层;其中所述固定件的一端与所述底面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顶面固定连接,以在底面和顶面之间形成一个用于放置所述待装物的容置空间;所述隔离条位于底面和顶面之间,且隔离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底面和顶面连接。优选地,所述底面由两第一连接管和至少两第二连接管组成,各第二连接管的两端分别与两第一连接管固定连接;所述顶面由两第三连接管和至少两第四连接管组成,各第四连接管的两端分别与两第三连接管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固定件包括至少四根第五连接管,所述第五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管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接管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支架还包括设于所述顶面与底面之间的至少一用于支撑所述待装物的支撑面,所述支撑面与所述固定件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支撑面包括两第六连接管和至少两第七连接管,各第七连接管的两端分别与两第六连接管固定连接,所述第六连接管与所述第五连接管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底面和支撑面上设有用于支撑所述待装物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为中空夹层软质板。优选地,所述支撑板上设有防静电胶皮。优选地,所述隔离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管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四连接管连接。优选地,所述隔离条的外壁设有用于包裹所述隔离条的弹性缓冲层。优选地,所述支架还包括至少三个用于支撑所述底面的脚轮,所述脚轮与所述底面固定连接。本技术提供的支架通过在底面和顶面之间设置若干隔离条以形成隔离层,并通过隔离层分隔出若干用于放置待装物的容置单元,在使用时,可将待装物对应放置在由隔离层分隔形成的各容置单元中。从而可有效避免出现待装物由于叠放数量过多或叠放未稳定,而压坏待装物,造成待装物出现不良。因此本技术提供的支架可提高注塑件的集装效率,同时降低了转运过程中注塑件的损坏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支架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式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支架第二实施例的结构式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支架装入待装物后的结构式示意图。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本技术提供一种支架。参照图1至图3,图1为本技术支架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式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支架第二实施例的结构式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支架装入待装物后的结构式示意图。本技术提供的支架包括一用于支撑待装物I的底面21、位于底面21上方的顶面22、用于固定顶面21和底面22的固定件23、以及至少两间隔设置的隔离条241形成用于隔离所述待装物I的隔离层24 ;其中所述固定件23的一端与所述底面2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顶面22固定连接,以在底面21和顶面22之间形成一个用于放置所述待装物I的容置空间;所述隔离条241位于底面21和顶面22之间,且隔离条24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底面21和顶面22连接。本实施例中,上述隔离层24的数量以及相邻两隔离层24之间的距离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在此不作进一步地限定。优选地,上述底面21与顶面22之间可设置为平行,上述隔离层24可垂直底面21和顶面22设置,即隔离条241垂直底面21和顶面22设置,从而在底面21和顶面22之间通过隔离层24分隔出若干用于放置待装物I的容置单元。应当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上述支架应用在注塑件批量生产中,塑胶件的承装和运输。则上述待装物I为注塑件,上述每一容置单元可容置一个或多个注塑件。本技术提供的支架通过在底面21和顶面22之间设置若干隔离条241以形成隔离层24,并通过隔离层24分隔出若干用于放置待装物I的容置单元,在使用时,可将待装物I对应放置在由隔离层24分隔形成的各容置单元中。从而可有效避免出现待装物I由于叠放数量过多或叠放未稳定,而压坏待装物1,造成待装物I出现不良。因此本技术提供的支架可提高注塑件的集装效率,同时降低了转运过程中注塑件的损坏率。具体地,上述底面21由两第一连接管211和至少两第二连接管212组成,各第二连接管212的两端分别与两第一连接管211固定连接;所述顶面22由两第三连接管221和至少两第四连接管222组成,各第四连接管222的两端分别与两第三连接管221固定连接。上述第二连接管212的数量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管212的数量优选为四根,其中两根第二连接管212分别位于第一连接管211两端,与两第一连接管211围合形成一矩形框。另两根第二连接管212设置在矩形框内,且四根第二连接管212相互平行设置。上述第四连接管222的数量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本实施例中,第四连接管222的数量优选为四根,其中两根第四连接管222分别位于第三连接管221两端,与两第三连接管221围合形成一与底面21的矩形框大小一致的矩形框。另两根第四连接管222设置在该矩形框内,且四根第四连接管222相互平行设置。具体地,上述固定件23包括至少四根第五连接管,所述第五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管21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接管221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五连接管的数量优选为4根,且分别设置在上述矩形框的顶角处,且分别与第一连接管211和第三连接管221固定连接。进一步地,基于上述实施例,本实施例中,上述支架还包括设于所述顶面22与底面21之间的至少一用于支撑所述待装物I的支撑面25,所述支撑面25与所述固定件23固定连接。应当说明的是,上述支撑面25的具体结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例如可支撑面25可以为一板状结构、多根连接杆组成的支撑结构。本实施例中,上述支撑面25包括两第六连接管251和至少两第七连接管252,各第七连接管252的两端分别与两第六连接管251固定连接,所述第六连接管251与上述第五连接管固定连接。上述第七连接管252的数量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本实施例中,第七连接管252优选为两根,与第四连接管222平行且错位设置,即第七连接管252与第四连接管222平行,且第七连接管252和第四连接管222连线与顶面22的夹角小于90度。进一步地,基于上述实施例,本实施例中,上述底面21和支撑面25上设有用于支撑所述待装物I的支撑板26,所述支撑板26为中空夹层软质板。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支撑板26固定的稳定性,上述支撑板26的长度优选为略大于两第一连接管211或大于两第六连接管251之间的间距。从而使得位于底面21上的支撑板26的两端分别与两第一连接管211贴合,且可通过扎线将支撑板26固定在第一连接管211和第二连接管212上;使得位于支撑面25上的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用于支撑待装物的底面、位于底面上方的顶面、用于固定顶面和底面的固定件、以及至少两间隔设置的隔离条形成用于隔离所述待装物的隔离层;其中所述固定件的一端与所述底面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顶面固定连接,以在底面和顶面之间形成一个用于放置所述待装物的容置空间;所述隔离条位于底面和顶面之间,且隔离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底面和顶面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用于支撑待装物的底面、位于底面上方的顶面、用于固定顶面和底面的固定件、以及至少两间隔设置的隔离条形成用于隔离所述待装物的隔离层;其中所述固定件的一端与所述底面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顶面固定连接,以在底面和顶面之间形成一个用于放置所述待装物的容置空间;所述隔离条位于底面和顶面之间,且隔离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底面和顶面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面由两第一连接管和至少两第二连接管组成,各第二连接管的两端分别与两第一连接管固定连接;所述顶面由两第三连接管和至少两第四连接管组成,各第四连接管的两端分别与两第三连接管固定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包括至少四根第五连接管,所述第五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管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接管固定连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殷维正柳争荣刘晓峰邹功永
申请(专利权)人:TCL王牌电器惠州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