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手操作伸缩胶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703607 阅读:2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22 03: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单手操作伸缩胶棒,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胶体,壳体顶部设有供胶体伸出的开口,胶体与壳体的缝隙间竖直设有软性履带,壳体外壁靠近软性履带处竖直设有卡槽,壳体外侧设有控制推钮,所述控制推钮位于卡槽顶部、一端从卡槽伸入壳体内连接软性履带,且能沿卡槽上下滑动并带动软性履带滑动,软性履带四周设有避免其因滑动而变形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固定在壳体内壁,且不与控制推钮和胶体接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单手推动控制推钮上下滑动,从而推动软性履带沿其限位槽上下滑动,从而使胶体从壳体的开口进、出时,同时控制开口的开关状态,从而实现单手一步完成胶棒的使用,与传统的胶棒相比提高了工作效率与用户体验。(*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单手操作伸缩胶棒
本技术涉及一种胶棒,尤其涉及一种单手操作伸缩胶棒。
技术介绍
胶棒是学习工具类中使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无论是在学习中还是在办公中,胶棒以其方便、易用,较之胶水有其明显的优点而被广泛使用。而在当今追求效率、提高用户体验的时代,传统胶棒的缺点也在逐渐显现出来,当我们面前一堆文件需要粘起的时候,是否觉得自己的手忙不过来,可能在双手拧出传统胶棒的时候,不小心将已经整理好的需要粘的纸张打乱,或是被微风吹散,从而浪费了自己宝贵的时间、精力。目前追求用户体验的时代下,市场上却未出现相关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解决上述问题,仅用简单的结构,就能实现单手操作并使用胶棒,从而达到提高工作效率与用户体验的一种单手操作伸缩胶棒。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单手操作伸缩胶棒,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胶体,壳体顶部设有供胶体伸出的开口,胶体与壳体的缝隙间竖直设有软性履带,所述软性履带下端向胶体底部弯曲,且弯曲后下端面固定在胶体底部,软性履带上端沿壳体顶部弯曲并遮盖壳体的开口 ;壳体外壁靠近软性履带处竖直设有卡槽,所述卡槽由多个依次连通的槽孔构成,壳体外侧设有控制推钮,所述控制推钮位于卡槽顶部、一端从卡槽伸入壳体内连接软性履带,且能沿卡槽上下滑动并带动软性履带滑动;软性履带四周设有避免其因滑动而变形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固定在壳体内壁,且不与控制推钮和胶体接触。作为优选:所述卡槽的两边呈对称的波浪形,且控制推钮能定位在卡槽的任一槽孔内。作为优选:所述软性履带的下端弯折呈弧形。作为优选:所述胶体由内座和固定在内座上的膏体构成,软性履带固定在内座上。作为优选:所述壳体内壁设有避免胶体左右晃动的限位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单手推动控制推钮上下滑动,从而推动软性履带沿其限位槽上下滑动,从而使胶体从壳体的开口进、出时,同时控制开口的开关状态,从而实现单手一步完成胶棒的使用,与传统的胶棒相比提高了工作效率与用户体验。从另一个方面为部分手部障碍人士,提供了更方便的产品使用。软性履带设置在胶体与壳体的缝隙间,可以直接与控制推钮连接,不与胶体接触,所述软性履带下端向胶体底部弯曲,且弯曲后下端面固定在胶体底部,软性履带上端沿壳体顶部弯曲并遮盖壳体的开口,这种结构,当软性履带向下运动时,其上端无法遮盖壳体的开头,而下端会推动胶体向上运动,当软性履带向上运动时,其上端重新遮盖壳体的开头,而下端会拉动胶体向下运动,从而一步实现“盖子的开关”和“胶体的伸缩”。软性履带四周设有限位槽,避免其因滑动而变形,无论软性履带如何上下移动,总有一段是直线,且下端是弯曲的连接在胶体上,限位槽固定在壳体内壁,且不与控制推钮和胶体接触,只能限制软性履带不变形,不会阻挡控制推钮和胶体的上下运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未使用状态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未使用状态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使用状态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壳体的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壳体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去掉壳体的俯视图。图中:1、软性履带;2、限位槽;3、壳体;4、内座;5、膏体;6、控制推钮;7、隔挡;8、卡槽;9、限位结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参见图1、图2、图3、图4、图5、图6,一种单手操作伸缩胶棒,包括壳体3,所述壳体3内设有胶体,壳体3顶部设有供胶体伸出的开口。胶体与壳体3的缝隙间竖直设有软性履带1,所述软性履带I下端向胶体底部弯曲,且弯曲后下端面固定在胶体底部,软性履带I上端沿壳体3顶部弯曲并遮盖壳体3的开□。壳体3外壁靠近软性履带I处竖直设有卡槽8,所述卡槽8由多个依次连通的槽孔构成,壳体3外侧设有控制推钮6,所述控制推钮6位于卡槽8顶部、一端从卡槽8伸入壳体3内连接软性履带1,且能沿卡槽8上下滑动并带动软性履带I滑动。软性履带I四周设有避免其因滑动而变形的限位槽2,所述限位槽2固定在壳体3内壁,且不与控制推钮6和胶体接触。本实施例中,所述卡槽8的两边呈对称的波浪形,且控制推钮6能定位在卡槽8的任一槽孔内,所述软性履带I的下端弯折呈弧形,所述胶体由内座4和固定在内座4上的膏体5构成,软性履带I固定在内座4上,所述壳体3内壁设有避免胶体左右晃动的限位结构9。本技术的原理是:通过单手推动控制推钮6上下滑动,从而推动软性履带I沿其限位槽2上下滑动,从而使胶体从壳体3的开口进、出时,同时控制开口的开关状态,从而实现单手一步完成胶棒的使用,与传统的胶棒相比提高了工作效率与用户体验。从另一个方面为部分手部障碍人士,提供了更方便的产品使用。使用时,向下推动控制推钮6,带动软性履带I向下滑动,软性履带I的上端也向下滑动,从而无法覆盖壳体3的开口,实现了“盖子的打开”这个功能,同时,由于软性履带I向下移动,其下端会推动胶体向上运动,从而实现“胶体的推出”这个功能,使用完后,向上推动控制推钮6,带动软性履带I向上滑动,软性履带I的上端重新覆盖壳体3的开口,实现了“盖子的关闭”这一功能,而同时,软性履带I的下端带动胶体向下运动,从而实现“胶体的收入”这个功能。软性履带I设置在胶体与壳体3的缝隙间,可以直接与控制推钮6连接,不与胶体接触,便于人们更好的通过控制推钮6控制软性履带I。软性履带I下端向胶体底部弯曲,且弯曲后下端面固定在胶体底部,软性履带I上端沿壳体3顶部弯曲并遮盖壳体3的开口,这种结构,当软性履带I向下运动时,其上端无法遮盖壳体3的开头,而下端会推动胶体向上运动,当软性履带I向上运动时,其上端重新遮盖壳体3的开头,而下端会拉动胶体向下运动,从而一步实现“盖子的开关”和“胶体的伸缩”。软性履带I四周设有限位槽2,避免其因滑动而变形,无论软性履带I如何上下移动,总有一段是直线,该段与卡槽8是重叠的,且软性履带I的下端是弯曲的连接在胶体上,限位槽2固定在壳体3内壁,且不与控制推钮6和胶体接触,只能限制软性履带I不变形,不会阻挡控制推钮6和胶体的上下运动。卡槽8的两边呈对称的波浪形,且控制推钮6能定位在卡槽8的任一槽孔内,这样的好处是,当人们推出的胶体达到需要的长度时,可以将其定位,避免涂抹的时候胶体滑入壳体3内。软性履带I的下端弯折呈弧形,这样当其上下滑动的时候没有阻碍,滑动很顺畅。胶体由内座4和固定在内座4上的膏体5构成,软性履带I固定在内座4上,内座4起固定、支撑膏体5的作用,当然,也可以不设置内座4,胶体整体由膏体5构成,软性履带I从膏体5底部嵌入膏体5中。由于壳体3内设置的部件太多,所以胶体实际上与壳体3内壁是不匹配贴合的,之间存在较大的缝隙,在推动胶体的时候容易左右晃动,使“推动”不顺畅,所以壳体3内壁设有避免胶体左右晃动的限位结构9,不影响控制推钮6、软性履带1、胶体的相对运动情况下,可以避免胶体晃动,做直上直下运动。—般情况下,壳体3底部是不密封的,此时需要在下部设置隔挡7,参见本技术的附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单手操作伸缩胶棒,包括壳体(3),所述壳体(3)内设有胶体,壳体(3)顶部设有供胶体伸出的开口,其特征在于:胶体与壳体(3)的缝隙间竖直设有软性履带(1),所述软性履带(1)下端向胶体底部弯曲,且弯曲后下端面固定在胶体底部,软性履带(1)上端沿壳体(3)顶部弯曲并遮盖壳体(3)的开口;壳体(3)外壁靠近软性履带(1)处竖直设有卡槽(8),所述卡槽(8)由多个依次连通的槽孔构成,壳体(3)外侧设有控制推钮(6),所述控制推钮(6)位于卡槽(8)顶部、一端从卡槽(8)伸入壳体(3)内连接软性履带(1),且能沿卡槽(8)上下滑动并带动软性履带(1)滑动;软性履带(1)四周设有避免其因滑动而变形的限位槽(2),所述限位槽(2)固定在壳体(3)内壁,且不与控制推钮(6)和胶体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手操作伸缩胶棒,包括壳体(3),所述壳体(3)内设有胶体,壳体(3)顶部设有供胶体伸出的开口,其特征在于: 胶体与壳体(3)的缝隙间竖直设有软性履带(1),所述软性履带(I)下端向胶体底部弯曲,且弯曲后下端面固定在胶体底部,软性履带(I)上端沿壳体(3)顶部弯曲并遮盖壳体(3)的开口 ; 壳体(3 )外壁靠近软性履带(I)处竖直设有卡槽(8 ),所述卡槽(8 )由多个依次连通的槽孔构成,壳体(3 )外侧设有控制推钮(6 ),所述控制推钮(6 )位于卡槽(8 )顶部、一端从卡槽(8)伸入壳体(3)内连接软性履带(1),且能沿卡槽(8)上下滑动并带动软性履带(I)滑动; 软性履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易姗姗刘斌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理工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