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702314 阅读:1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22 01:05
配置在第一单电池与第二单电池(3)之间的隔离物(4)具备被交替地配置的第一蜿蜒部以及第二蜿蜒部(25a、25b)。蜿蜒部(25a、25b)具备在纵向上被连续地交替重复设置的第一突出部(41)和第二突出部(42)。第一突出部(41)从厚度方向的中心(C)朝向第一单电池(3)突出并与第二单电池(3)之间形成作为冷却流道(32)发挥功能的间隙。第二突出部(42)从厚度方向的中心(C)朝向第二单电池(3)突出并与第一单电池(3)之间形成作为冷却流道(31)发挥功能的间隙。第一蜿蜒部(25a)和第二蜿蜒部(25b)的第一突出部以及第二突出部(41、42)的配置的相位不同。因为流经冷却流道(31、32)的冷却媒质与第一单电池以及第二单电池(3)交替地接触,所以能够使单电池间的冷却效率均等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电池组
本专利技术涉及将多个单电池组合在一起而成的电池组,详细而言涉及配设在各单电池之间的隔离物的构造。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公知如下的构造,S卩:为了在电池组的各单电池之间形成使冷却媒质通过的冷却流道,而配设隔离物,由通过该冷却流道的冷却媒质来冷却因反复充放电所发热的单电池。在专利文献I中公开了配设在电池模块之间的隔离物。在该隔离物中,交替地设置有与相邻的两个电池模块之中第一电池模块相抵接的第一抵接部、和与第二电池模块相抵接的第二抵接部,由此交替地形成有第一电池模块与冷却媒质相接触的冷却流道、和第二电池模块与冷却媒质相接触的冷却流道。此外,该隔离物在该第一抵接部与第二抵接部之间具备防止电池模块膨胀时的冷却流道的窄小化的壁。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如下内容,即:在电池模块之间配设波板状的隔离物,通过该隔离物与电池模块之间的间隙而形成有冷却流道。在专利文献3中提出了如下内容:将形成有冷却流道的隔离物配设在二次电池之间,且将波板材插入在二次电池之间。尤其是,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以使横档和纵壁组合在一起的构造来形成被交替地配置的两个种类的冷却流道的隔离物。在专利文献4中公开了在与蓄电电池对置的面上交替地并排设置呈直线状延伸的凹部和凸部,并在凹部与蓄电电池之间的空间内形成有冷却流道的电池座(隔离物)。在专利文献5中公开了在基底壁的两面设置沟槽部,并形成有从基底壁的一端的支承框的狭缝起通过沟槽部而至另一端的支承框的狭缝这样的冷却流道的电池座(隔离物)。在专利文献6中公开了作为凸条和沟槽交替地排列的凹凸状,并在沟槽中流通冷却媒质的隔离物。然而,关于上述在先技术文献所记载的任何隔离物,流通于由隔离物所形成的多个冷却流道的各个冷却流道中的冷却媒质均仅与相邻的单电池之中的一个电池相接触而不与另一个单电池接触。也就是说,通过各个冷却流道中的冷却媒质仅冷却相邻的单电池之中的一个单电池,并未冷却相邻的单电池双方。因而,尤其在相邻的单电池的发热量不同的情况下,在与发热量高的一方的单电池相接触的冷却媒质、和与发热量低的一方的单电池相接触的冷却媒质中,冷却效率产生差异,无法进行有效的冷却。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073461号公报(第0025-0027段、图2)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4-031364号公报(第0056段、图5)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4-047426号公报(第0035-0041段、图7)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10-140802号公报(第0028-0029段、图2)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10-186681号公报(第0017-0018段、图2)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2010-015949号公报(第0022段)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具备形成能效率良好地冷却相邻的单电池双方的冷却流道这样的隔离物的电池组。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池组,其特征在于,具备:第一单电池以及第二单电池,彼此相邻地配置;和隔离物,其配置在所述第一单电池与所述第二单电池之间,且用于设置使冷却媒质通过的冷却流道,所述隔离物具备:第一蜿蜒部,其在与所述冷却流道交叉的方向上交替地重复设置有第一突出部和第二突出部,该第一突出部从厚度方向的中心朝向所述第一单电池突出并与所述第二单电池之间形成作为所述冷却流道发挥功能的间隙,该第二突出部从所述厚度方向的中心朝向所述第二单电池突出并与所述第一单电池之间形成作为所述冷却流道发挥功能的间隙;和第二蜿蜒部,其相对于所述第一蜿蜒部,在所述冷却流道的方向上相邻地配置,且在与所述冷却流道交叉的方向上以与所述第一蜿蜒部不同的相位交替地重复设置有所述第一突出部以及所述第二突出部。相邻地配置的第一蜿蜒部和第二蜿蜒部的第一突出部以及第二突出部的配置的相位不同。因而,通过了第一蜿蜒部的第一突出部与第二单电池之间的间隙的冷却媒质接下来通过第二蜿蜒部的第二突出部与第一电池之间的间隙。此外,通过了第一蜿蜒部的第二突出部与第一单电池之间的间隙的冷却媒质接下来通过第二蜿蜒部的第一突出部与第二电池之间的间隙。也就是说,流经冷却流道的冷却媒质与相邻地配置的第一单电池和第二单电池交替地接触。换言之,在相邻地配置的第一单电池和第二单电池中接触到相同的冷却媒质的流动。因而,能够在相邻的第一单电池与第二单电池之间使冷却媒质所带来的冷却效率均等化,能够减小第一单电池与第二单电池之间的温度差。尤其是,即便在相邻的第一单电池与第二单电池的发热量不同的情况下,也能通过单电池之间的冷却效率的均等化,来效率良好地冷却双方单电池。流经冷却流道的冷却媒质与相邻地配置的第一单电池和第二单电池交替地接触。也就是说,冷却媒质实质上并非以直线状的路径来流经冷却流道,而通过与第一单电池接触乃至碰撞来改变流向而流向第二单电池,且通过与第二单电池接触乃至碰撞来改变流向而流向第一单电池。换言之,冷却媒质反复进行与第一单电池以及第二单电池的接触乃至碰撞,同时以蜿蜒的路径来流经冷却流道。因而,冷却流道中的冷却媒质的流动不是层流或与其相近的形态,而是紊流或与其相近的形态。通过以紊流状态流经冷却流道的冷却媒质,能够有效地冷却第一单电池以及第二单电池。在朝向第一单电池突出的第一突部与第二单电池之间所形成的间隙、和在与第一突部相反地朝向第二单电池突出的第二突部与第一单电池之间所形成的间隙,流动着冷却媒质,这些间隙作为冷却流道发挥功能。因而,既能确保与第一单电池以及第二单电池之间作为冷却流道发挥功能方面所需的截面面积的间隙,也能使隔离物薄型化。具体而言,所述第一突出部与所述第一单电池相抵接,所述第二突出部与所述第二单电池相抵接。此外,所述第一蜿蜒部各自的所述第一突出部和所述第二蜿蜒部各自的所述第二突出部整齐排列在所述冷却流道的方向上,所述第一蜿蜒部各自的所述第二突出部和所述第二蜿蜒部的所述第一突出部整齐排列在所述冷却流道的方向上。进而,在所述冷却流道的方向上交替地重复配置有所述第一蜿蜒部以及所述第二蜿蜒部。根据该构成,流经冷却流道的冷却媒质交替地反复进行向第一单电池的接触乃至碰撞、以及向第二单电池的接触乃至碰撞。每当向第一单电池或第二单电池接触乃至碰撞时流经冷却流道的冷却媒质的紊流化均被促进,冷却媒质所带来的第一单电池以及第二单电池的冷却效率得以提高。也可在所述隔离物形成在与所述冷却流道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狭缝,在所述狭缝的所述冷却流道的上游侧和下游侧形成所述第一蜿蜒部和所述第二蜿蜒部。通过设置狭缝,由此从第一蜿蜒部向第二蜿蜒部的冷却媒质在与冷却流道交叉的方向上被搅拌。根据该搅拌,冷却媒质的紊流化被促进,第一单电池以及第二单电池的冷却效率进一步提闻。所述隔离物还可以具备在与所述冷却流道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连结部。作为一例,所述隔离物还在所述第一蜿蜒部以及所述第二蜿蜒部的与所述冷却流道交叉的方向的一端具备第一横档部,在另一端具备第二横档部,所述连结部连结所述第一横档部与所述第二横档部。通过设置连结部,由此能够增强第一蜿蜒部以及第二蜿蜒部的与冷却流道的方向成直角的方向上的刚性。由于单电池膨胀,因此即便隔离物从第一单电池以及第二单电池受到压缩力,也能防止第一蜿蜒部以及第二蜿蜒部的与冷却流道的方向成直角的方向上的伸展,能够防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池组,其特征在于,具备:第一单电池以及第二单电池,彼此相邻地配置;和隔离物,其配置在所述第一单电池与所述第二单电池之间,且用于设置使冷却媒质通过的冷却流道,所述隔离物具备:第一蜿蜒部,其在与所述冷却流道交叉的方向上交替地重复设置有第一突出部和第二突出部,该第一突出部从厚度方向的中心朝向所述第一单电池突出并与所述第二单电池之间形成作为所述冷却流道发挥功能的间隙,该第二突出部从所述厚度方向的中心朝向所述第二单电池突出并与所述第一单电池之间形成作为所述冷却流道发挥功能的间隙;和第二蜿蜒部,其相对于所述第一蜿蜒部,在所述冷却流道的方向上相邻地配置,且在与所述冷却流道交叉的方向上以与所述第一蜿蜒部不同的相位交替地重复设置有所述第一突出部以及所述第二突出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1.06.17 JP 2011-1354281.一种电池组,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一单电池以及第二单电池,彼此相邻地配置;和 隔离物,其配置在所述第一单电池与所述第二单电池之间,且用于设置使冷却媒质通过的冷却流道, 所述隔离物具备: 第一蜿蜒部,其在与所述冷却流道交叉的方向上交替地重复设置有第一突出部和第二突出部,该第一突出部从厚度方向的中心朝向所述第一单电池突出并与所述第二单电池之间形成作为所述冷却流道发挥功能的间隙,该第二突出部从所述厚度方向的中心朝向所述第二单电池突出并与所述第一单电池之间形成作为所述冷却流道发挥功能的间隙;和第二蜿蜒部,其相对于所述第一蜿蜒部,在所述冷却流道的方向上相邻地配置,且在与所述冷却流道交叉的方向上以与所述第一蜿蜒部不同的相位交替地重复设置有所述第一突出部以及所述第二突出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突出部与所述第一单电池相抵接,所述第二突出部与所述第二单电池相抵接。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蜿蜒部各自的所述第一突出部和所述第二蜿蜒部各自的所述第二突出部整齐排列在所述冷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吉冈俊树增田喜弘
申请(专利权)人:锂能源日本有限公司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