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春华专利>正文

流延辊的改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69996 阅读:1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了克服解决辊面较长的冷却辊产生辊面两端温差较大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可减小温差的流延辊的改良结构。包括有分别设在辊筒两端的内管,辊筒由内辊筒、外滚筒组成,内管与封盖A螺纹连接,外辊筒与轴盖A焊接连接,其中轴盖A带键槽,内辊筒与轴盖A焊接连接,封盖A与轴盖A焊接连接,螺纹线条与内辊筒焊接连接,轴盖B与内辊筒焊接连接,轴盖B与外辊筒焊接连接,封盖B与轴盖B焊接连接,内管与封盖B螺纹连接,平键同时与轴盖A过盈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现采用多头螺旋线条形式,冷却水进入辊筒分成两个流道,一道从左端沿螺旋槽向右流动,另一道从右端螺旋槽向左流动,这样交叉流动,更加减少了辊面表面温差。(*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流延辊的改良结构
:本技术涉及制造塑料薄膜的流延膜塑料机械,特指一种塑料薄膜生产工艺中的关键部件流延辊的改良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在流延薄膜过程中,熔融状态下的塑料从平模头唇口挤出浇注到冷却辊表面,迅速被冷却后形成薄膜,冷却辊依靠冷却水冷却,为了提高冷却效果,降低冷却辊表面温差,如图1所示,设计有夹套式辊筒01,内是空心的,夹套中间有螺旋线条02,使水的流动顺畅,热交换较充分。而在实际工作中,冷却水是从一头进,另一头出,其结构在冷却辊工作面较长时,辊面两端温差较大;另一方面是辊的壁厚较大,热传导性能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克服解决辊面较长的冷却辊产生辊面两端温差较大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可减小温差的流延辊的改良结构。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包括有分别设在辊筒两端的内管,辊筒由内辊筒、外滚筒组成,内管与封盖A螺纹连接,外辊筒与轴盖A焊接连接,其中轴盖A带键槽,内辊筒与轴盖A焊接连接,封盖A与轴盖A焊接连接,螺纹线条与内辊筒焊接-->连接,轴盖B与内辊筒焊接连接,轴盖B与外辊筒焊接连接,封盖B与轴盖B焊接连接,内管与封盖B螺纹连接,平键同时与轴盖A过盈配合。本技术为了克服解决辊面较长的冷却辊产生辊面两端温差较大的问题,现采用多头螺旋线条形式,冷却水进入辊筒分成两个流道,一道从左端沿螺旋槽向右流动,另一道从右端螺旋槽向左流动,这样交叉流动,更加减少了辊面表面温差,另外,在外辊筒壁厚上适当减小厚度,内隔筒起支撑冷却辊刚度作用,这样就提高了冷却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冷却辊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冷却辊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实施例图1~图2,本实施例的内管1、2分别设在辊筒两端,内辊筒10、外滚筒11共同组成辊筒,内管1与封盖A4由螺纹连接,外辊筒11与带键槽轴盖A3焊接连接,内辊筒10与轴盖A3焊接连接,封盖A4与轴盖A3焊接连接,螺纹线条5与内辊筒10焊接连接,轴盖B7与内辊筒3焊接连接,轴盖B7与外辊筒11焊接连接,封盖B8与轴盖B7焊接连接,内管2与封盖B8螺纹连接,平键9同时与轴盖A3过盈配合。以上所述之实施例只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以此限制本技术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技术之形状、构造及原理所作-->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流延辊的改良结构,包括有分别设在辊筒两端的内管(1、2),辊筒由内辊筒(10)、外滚筒(11)组成,其特征在于:内管(1)与封盖A(4)螺纹连接,外辊筒(11)与轴盖A(3)焊接连接,其中轴盖A(3)带键槽,内辊筒(10)与轴盖A(3)焊接连接,封盖A(4)与轴盖A(3)焊接连接,螺纹线条(5)与内辊筒(10)焊接连接,轴盖B(7)与内辊筒(3)焊接连接,轴盖B(7)与外辊筒(11)焊接连接,封盖B(8)与轴盖B(7)焊接连接,内管(2)与封盖B(8)螺纹连接,平键(9)同时与轴盖A(3)过盈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流延辊的改良结构,包括有分别设在辊筒两端的内管(1、2),辊筒由内辊筒(10)、外滚筒(11)组成,其特征在于:内管(1)与封盖A(4)螺纹连接,外辊筒(11)与轴盖A(3)焊接连接,其中轴盖A(3)带键槽,内辊筒(10)与轴盖A(3)焊接连接,封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春华
申请(专利权)人:张春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