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春华专利>正文

流延辊的改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66420 阅读:1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特指塑料薄膜生产工艺中的关键部件流延辊的改良结构。包括有内筒、外筒、外筒加强板、封板、内筒加强板,第一轴头、第二轴头、中间流道,外筒通过外筒加强板与第一轴头、第二轴头连接,内筒通过内筒加强板与第一轴头、第二轴头连接,内外筒之间是中间流道,流道上的螺旋线条把流道分成均等的多个通道,螺旋线条的导程约900±10mm,主冷辊直径为φ1200mm,辊面长3500mm,外筒壁薄,内筒壁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保证了冷却水以合适的时间通过冷却辊,带走辊面的热量,同时让热交换达到最佳效果。(*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制造塑料薄膜的流延膜塑料机械,特指塑料薄膜生产工艺中的关键部件流延辊的改良结构
技术介绍
在流延膜生产过程中,熔融状态下的塑料从平模头唇口挤出浇注到冷却辊表面,迅速冷却后形成薄膜,冷却辊依靠冷却水冷却,为了同时提高生产量和薄膜质量,必须提高冷却效果,降低冷却辊表面温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冷却效果较佳的流延辊的改良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流延辊的改良结构,包括有内筒、外筒、外筒加强板、封板、内筒加强板,第一轴头、第二轴头、中间流道,外筒通过外筒加强板与第一轴头、第二轴头连接,内筒通过内筒加强板与第一轴头、第二轴头连接,内外筒之间是中间流道,流道上的螺旋线条把流道分成均等的多个通道,螺旋线条的导程约900±10mm,主冷辊直径为φ1200mm,辊面长3500mm,外筒壁薄,内筒壁厚。-->本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保证了冷却水以合适的时间通过冷却辊,带走辊面的热量,同时让热交换达到最佳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就参照附图1对主冷辊的结构及工作原理作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包括有内筒1、外筒2、外筒加强板3、封板4、内筒加强板5,第一轴头6、第二轴头7、中间流道8,外筒2通过外筒加强板3与第一轴头6、第二轴头7连接,内筒1通过内筒加强板5与第一轴头6、第二轴头7连接,内外筒之间是中间流道8,流道上的六条螺旋线条把流道分成均等的六个通道,螺旋线条的导程约900mm,保证冷却水以合适时间通过冷辊,带走辊面热量,主冷辊直径为φ1200mm,辊面长3500mm,外筒壁薄,内筒壁厚。本技术工作原理为:冷却水从第一轴头6进去,经轴头上圆周均布的圆孔,进入外筒加强板3与封板4之间的通道,继而进入内外筒之间的六条螺旋流道,冷辊外筒2壁薄,更有利于热交换;内筒1壁厚,又有加强板与轴头连接,辊的强度和刚性得到加强,为外筒壁厚的减少提供保障;辊直径大,辊面长,冷却面积大为增加;同时螺旋线条给定一个合适的导程,让热交换达到最佳效果。主冷辊在同步轮带动下逆时针旋转,而螺旋线条右旋,在离心力作用下,冷却水始终紧贴外筒壁流动,带走更多热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流延辊的改良结构,包括有内筒(1)、外筒(2)、外筒加强板(3)、封板(4)、内筒加强板(5),第一轴头(6)、第二轴头(7)、中间流道(8),其特征在于:外筒(2)通过外筒加强板(3)与第一轴头(6)、第二轴头(7)连接,内筒(1)通过内筒加强板(5)与第一轴头(6)、第二轴头(7)连接,内外筒之间是中间流道(8),流道上的螺旋线条把流道分成均等的多个通道,螺旋线条的导程900±10mm,主冷辊直径为φ1200mm,辊面长3500mm,外筒壁薄,内筒壁厚。

【技术特征摘要】
1、流延辊的改良结构,包括有内筒(1)、外筒(2)、外筒加强板(3)、封板(4)、内筒加强板(5),第一轴头(6)、第二轴头(7)、中间流道(8),其特征在于:外筒(2)通过外筒加强板(3)与第一轴头(6)、第二轴头(7)连接,内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春华
申请(专利权)人:张春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