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受控输送医用流体的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9697965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21 07:41
用于将医用流体受控输送至病人的系统,包括一输入导管和一输出导管,所述输入导管连接至医用流体源,所述输出导管连接至病人。输入和输出导管通过一多段控制阀组件和一对注射器互连。控制阀组件交替处于第一状态、第二状态和第三状态,其中在第一状态时,输入导管与第一注射器连通,用于将流体从源传输至第一注射器,在第二状态时,第一注射器与第二注射器连通,并从输入和输出导管隔离,以使流体从第一注射器传输至第二注射器,在第三状态时,第二注射器与输出导管连通,并从输入导管和第一注射器隔离,以使流体从第二注射器通过输出导管传输给病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用于受控输送医用流体的系统本申请要求提交于2011年3月25日的美国专利申请序列号13/065621的优先权。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安全地将可控量的医用流体输送给病人的系统,更特别地, 涉及一种用于输送可控流量的二氧化碳(CO2)或其他造影流体以便获得放射学影像的系统。
技术介绍
已采用各种类型的医疗器械将可控量的液体和气体物质输送给病人。涉及到这种流体的供给的其中一个领域是影像诊断学,其中将少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或其它造影剂输送到病人的血管系统,以便置换病人血液并获得效果更好的血管系统影像。习惯上,这需要首先将CO2或其他造影剂从增压缸输送至注射器。然后从增压缸断开充满的注射器,并将其重新连接至一连接至病人的导管。如果还需要额外的CO2,就必须从导管断开注射器并重新连接至增压缸以便重新充满。该步骤不仅繁琐耗时,还有在断开连接的每个点处将空气引 A CO2或造影流体中的严重风险。将空气注入到病人的血管内是极其危险甚至致命的。 Recinella等人申请的专利号为6315762的美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封闭的输送系统,其中内置有高达2000ml 二氧化碳或其它造影剂的袋子有选择性地通过一旋塞阀与注射器腔或连接至病人的导管互连。虽然该系统确实减少了由于断开和重新连接各个部件所造成的将空气引入供给流体内的问题,但是其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其中一个方面是,一定量的空气有倾向于留在袋子内的潜在风险。这通常需要巧妙地处理并进行多次排空操作之后才能将其连接至旋塞阀并最终连接至导管。此外,该输送系统不具备安全可靠、防呆的操作的特征。如果错误地操控旋塞阀而误将充满二氧化碳的袋子或其它二氧化碳源直接与病人导管相连,就可能突然将一危险且可能致命的CO2量输送至病人的血管系统。医学上避免CO2进入血管是至关重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标是提供一种安全可靠地将可控剂量的流体输注给病人的系统。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目标是提供一种流体(即液体或气体)输送系统,所述系统特别有效地用于以受控的方式将CO2或其它造影剂提供至病人的血管系统,以给放射学成像提供改善的对比度。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目标是提供一种流体输送系统,特别是CO2/造影剂的输送系统, 防止潜在危险量的空气进入流体并从而提供给病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目标是提供一种流体输送系统,防止二氧化碳,或其它供给的气体或液体在正压下意外地进入病人的血管系统。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目标是提供一种流体输送系统,其提供故障保险和防呆式操作,仅允许将医用流体的可靠且准确受控的剂量提供给病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目标是提供一种流体输送系统,其几乎可与任何二氧化碳源或其它医用流体源安全有效地配合使用,而不论流体保持在什么样的压力或环境下。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目标是提供一种流体流动系统,防止供给的医用流体在意外的方向上流过系统。本专利技术得益于一提升的、防呆的系统的实现,所述系统用于将可控量的医用流体 (如CO2或其他造影剂)安全地输注给病人,其可通过利用一多级阀实现,所述多级阀连续通过一系列注射器输送准确控制量的流体,由此不能直接地将流体源连接至病人。同时,在提供医用流体期间,不必将系统断开并重新连接。这就大大减少了空气入侵至系统和供给的流体中。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一将医用流体从流体源受控输送至病人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一输入导管和一输出导管,所述输入导管可连通地连接至一医用流体源,所述输出导管可连通地连接至病人。第一和第二注射器在输入导管和输出导管中间。一控制阀组件互连输入导管和输出导管以及中间的第一和第二注射器。控制阀组件可在第一、第二和第三状态之间交替。在第一状态下,输入口与第一注射器连通,用于将流体从源输送至第一注射器。 在第二状态下,第一注射器与第二注射器连通,且从输入和输出导管隔离,以将流体从第一注射器输送至第二注射器。在第三状态下,第二注射器与输出导管连通,且从输入导管和第一注射器隔离。这使得流体通过输出导管从第二注射器输注给病人。在一个实施例中,阀组件包括具有对齐的输入和输出端口的阀体,所述输入和输出端口分别可连通地连接至输入和输出导管。阀体进一步包括一对第一和第二中间端口, 所述第一和第二中间端口横轴地(axially transversely)延伸至输入和输出端口,且彼此横向地延伸。一旋塞阀可旋转地安装在阀体内,且包括一有角度的通道,所述通道具有一对可连通地互连的通道段,所述通道段相对于另一个成一锐角轴向延伸。旋塞阀的通道段成一角度互连,所述角度通常等于阀体内每相邻的非对齐端口对之间形成的角度,这样,旋塞阀是可旋转的,以使通道段与一选定的相邻非对齐端口对对齐,以允许流体在这些端口之间的交流。每一中间端口可连接至各自的注射器。旋塞阀选择性地在第一、第二和第三位置之间调整。在第一位置上,通道段可连通地互连输入端口和第一个中间端口。从而通过输入端口和旋塞阀的通道将通过输入导管部引入的流体传送至第一中间端口。该端口将流体引导至连接其上的第一注射器。在第二阀位置上,旋塞阀将通道段与第一和第二中间端口分别对齐。这将第一注射器中的流体从输入和输出导管都隔离。操控第一注射器引导流体通过第一中间端口、旋塞阀通道和第二中间端口至连接至第二中间端口的第二注射器内。在第三阀位置上,旋转旋塞阀将通道段分别与第二中间端口和输出端口对齐。这将第二注射器中的流体从流体源、输入端口和第一中间端口隔离。然后操控第二注射器驱使流体通过第二中间端口、旋塞阀通道和输出端口至输出导管。输出导管将该流体引导至病人。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的各自的纵轴对齐。第一和第二中间端口可包括各自的纵轴,该纵轴之间形成一大体上60度的角度。第一中间端口可与输入端口的纵轴形成一大体上60度的轴向角,且类似地,第二中间端口的轴可与输出端口的纵轴形成一大体上60度的角。优选地,形成于旋塞阀内有角度的通道的特征在于具有各自纵轴的通道段,所述纵轴形成一大体上为60度的角度。此处所用的“大体上60度”指的是所述角度或是精确或是大约60度,以便旋塞阀的通道段可连通地且可选择地与三个阀位置中各自相邻的、未对齐的端口对接合。当输入导管和输出导管未对齐时也可采用其它角度。一阀杆连接至阀体,用于在三个可选的阀位置之间调整旋塞阀。输入导管可包括一接头,用于密封地互连至医用流体源。接头可包括一单向阀,用于限制流体从流体源至阀组件的单向流动,且用于防止流体反方向的流动。输入导管可包括盘绕管。一第二单向阀可安装在阀体的输入端口内,用于阻止从阀体至输入导管的流体流动。阀组件可进一步包括安装在输出端口内的单向输出阀,用于限制流体从输出端口至输出导管的单向流动,并用于防止流体的反向流动。管的第二盘绕部分成形于出口部分内。输出导管可具有一下游阀,用于清除流体和/或用于向受控流体提供添加剂。输出导管可连通地连接至病人导管。下游阀可具有一额外的单向阀,用于限制流体通过下游阀从输出导管单向流动至病人导管(patient catheter)。输出导管可选地连接至一下游接头,所述下游接头具有一单向阀,用于将流体通过接头从输出导管引导至病人。接头可包括一端口,允许将流体从导管清除或冲洗。端口也可用于将药物通过接头和导管输送至病人。下游接头可通过一导管连接至一药物或流体供给注射器,所述导管连接至下游接头。各个鲁尔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将医用流体从流体源受控输送至病人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一输入导管,用于可连通地连接至一医用流体源,一输出导管,用于可连通地连接至病人,在所述输入和输出导管中间的第一和第二注射器;和一控制阀组件,所述控制阀组件互连所述输入导管、所述输出导管和所述中间的第一和第二注射器,所述控制阀组件交替处于第一状态、第二状态和第三状态,其中在第一状态时,所述输入导管与所述第一注射器连通,用于将流体从源传输至所述第一注射器,在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注射器与所述第二注射器连通,并从所述输入和输出导管隔离,以使流体从所述第一注射器传输至所述第二注射器,在第三状态时,所述第二注射器与所述输出导管连通,并从输入导管和第一注射器隔离,以使流体从所述第二注射器传输至所述输出导管。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1.03.25 US 13/065,6211.一种用于将医用流体从流体源受控输送至病人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一输入导管,用于可连通地连接至一医用流体源,一输出导管,用于可连通地连接至病人,在所述输入和输出导管中间的第一和第二注射器;和一控制阀组件,所述控制阀组件互连所述输入导管、所述输出导管和所述中间的第一和第二注射器,所述控制阀组件交替处于第一状态、第二状态和第三状态,其中在第一状态时,所述输入导管与所述第一注射器连通,用于将流体从源传输至所述第一注射器,在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注射器与所述第二注射器连通,并从所述输入和输出导管隔离,以使流体从所述第一注射器传输至所述第二注射器,在第三状态时,所述第二注射器与所述输出导管连通,并从输入导管和第一注射器隔离,以使流体从所述第二注射器传输至所述输出导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控制阀组件包括具有对齐的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的阀体,所述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分别可连通地连接至所述输入导管和输出导管,所述阀体进一步包括一对第一和第二中间端口,所述第一和第二中间端口沿轴横向地延伸至所述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且相互沿轴横向地延伸,所述控制阀组件进一步包括可旋转地安装于所述阀体内的旋塞阀,且包括一通道,其有选择性地与由输入和第一中间端口、第一和第二中间端口以及第二中间和输出端口组成的组合中的其中相邻的一对端口对齐,以允许所述相邻的一对端口之间的流体交流,第一和第二中间端口的每一个连接至各自的注射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通道包括一对连通的通道段,所述通道段轴向延伸且相互成一锐角。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中,在所述第一状态,所述通道段可连通地互连所述输入端口和所述第一中间端口,其中,导入所述输入导管的流体通过所述输入端口、所述通道和所述第一中间端口传输至所述第一注射器。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中,在所述第二状态,所述旋塞阀将所述通道段分别与所述第一和第二中间端口对齐,以将所述第一注射器内的流体从所述输入和输出导管隔离,并将流体从所述第一注射器通过所述第一中间端口、所述通道和所述第二中间端口引导至所述第二注射器。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中,在所述第三状态,所述旋塞阀将所述通道段分别与所述第二中间端口和所述输出端口对齐,以将所述第二注射器内的流体从所述源、所述输入端口和所述第一中间端口隔离,并将流体通过所述第二中间端口、所述通道和所述输出端口输送至所述输出导管。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输入和输出端口包括各自的纵轴,该纵轴为对齐的。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中间端口包括各自的纵轴,该纵轴形成大体上60度的角度。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第一中间端口与输入端口的纵轴形成大体上60度的轴向角,且其中所述第二中间端口的纵轴与所述输出端口的纵轴形成大体上60 度的角。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通道段具有各自的纵轴,该纵轴形成大体上60度的角度。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进一步包括第一单向阀,用于将流体限制为从流体源单向流动至所述控制阀组件,以及第二单向阀,用于将流体限制为从控制阀组件通过输出导管单向流动至病人。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进一步包括连接至所述输出导管的下游阀,用于以下至少其中之一:从所述系统清除流体,向通过所述输出导管输送的医用流体供给添加流体。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控制阀组件包括一对不同的互连的第一和第二控制阀,分别用于互连至所述第一和第二注射器,以及分别用于将所述第一注射器互连至流体源和将所述第二注射器互连至病人。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系统,其中,每个控制阀包括三个有选择性地互连的端口, 所述第一控制阀具有可连通地连接至所述输入导管的第一端口,和可连通地连接至所述第一注射器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伯利·莱维弗兰克·莱维
申请(专利权)人:金伯利·莱维弗兰克·莱维
类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