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顶发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695999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21 03: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有机半导体材料领域,其公开了一种顶发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该器件包括依次层叠的衬底、阴极层、电子传输层、空穴阻挡层、发光层、电子阻挡层、空穴传输层、缓冲层以及阳极层;所述缓冲层的材料为三氧化铼、七氧化二铼、氧化钨、三氧化钼、二氧化钼或五氧化二钒。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顶发射有机电子发光器件,采用金属作为阴极,透明导电氧化物作为阳极,解决了载流子的注入问题,并且可以将阳极置于发光器件的顶部,作为出光方向,得到较高的出光效率;此外,在阳极与有机层之间还设置了缓冲层,该缓冲层因为具备有较高的功函,因而可以提高空穴的注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有机半导体材料领域,尤其涉及。
技术介绍
有机电致发光(Organic Light Emission Diode),以下简称0LED,具有亮度高、材料选择范围宽、驱动电压低、全固化主动发光等特性,同时拥有高清晰、广视角,以及响应速度快等优势,是一种极具潜力的显示技术和光源,符合信息时代移动通信和信息显示的发展趋势,以及绿色照明技术的要求,是目前国内外众多研究者的关注重点。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具有一种类似三明治的结构,其上下分别是阴极和阳极,二个电极之间夹着单层或多层不同材料种类和不同结构的有机材料功能层,依次为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是载流子注入型发光器件,在阳极和阴极加上工作电压后,空穴从阳极,电子从阴极分别注入到工作器件的有机材料层中,两种载流子在有机发光材料中形成空穴-电子对发光,然后光从电极一侧发出。当有机电致发光应用于显示时,一般要采用硅作为衬底,由于硅是不透明的,所以往往顶发射结构更适用于做在硅衬底上,从而解决底发射显示器件驱动电路和显示发光面积相互竞争的问题。这时需要一种高透过率的电极应用于顶发射器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顶发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层叠的衬底、阴极层、电子传输层、空穴阻挡层、发光层、电子阻挡层、空穴传输层、缓冲层以及阳极层;所述缓冲层的材料为三氧化铼、七氧化二铼、氧化钨、三氧化钼、二氧化钼或五氧化二钒。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顶发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层叠的衬底、阴极层、电子传输层、空穴阻挡层、发光层、电子阻挡层、空穴传输层、缓冲层以及阳极层;所述缓冲层的材料为三氧化铼、七氧化二铼、氧化鹤、三氧化钥、二氧化钥或五氧化二fL。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发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传输层的材料为碱金属化合物按照5-30%的质量比掺杂到电子传输基质材料中组成的掺杂混合材料;其中: 所述碱金属化合物选自碳酸锂、叠氮化锂、氟化锂、叠氮化铯、碳酸铯;所述电子传输基质材料选自(8-羟基喹啉)-铝、4,7-二苯基-邻菲咯啉、1,3,5-三(1-苯基-1H-苯并咪唑-2-基)苯、2,9-二甲基-4,7-联苯-1,10-邻二氮杂菲或双(2-甲基-8-羟基喹啉-NI,08)-(1, I'-联苯-4-羟基)铝。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发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空穴阻挡层的材料选自4,7- 二苯基-邻菲咯啉、I, 3,5-三(1-苯基-1H-苯并咪唑-2-基)苯或双(2-甲基-8-羟基喹啉-NI,08)-(1, I'-联苯-4-羟基)铝。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发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层的材料为掺杂材料按照3~8%的质量比掺杂到主体材料中组成的掺杂混合材料;所述主体材料为4,4/ -二(9-咔唑)联苯、N,N' - 二苯基-N,N' -二(1-萘基)-1,1'-联苯-4,4' -二胺或4’,4”-三(咔唑-9-基)-三苯胺;所述掺杂材料为双(4,6- 二氟苯基吡啶-N,C2)吡啶甲酸合铱、二(2-甲基-二苯基[f,h]喹喔啉)(乙酰丙酮)或三(2-苯基吡啶)合铱。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发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阻挡层的材料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明杰王平冯小明张振华
申请(专利权)人: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海洋王照明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海洋王照明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