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信息交互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电子设备技术

技术编号:9694470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21 00:30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信息交互方法及电子设备,该方法包括:电子设备检测到触发事件后,确定该触发事件对应的震动方式;根据该震动方式,驱动该电子设备的震动装置产生震动,所述震动装置设置在所述电子设备的局部位置。该电子设备包括:震动方式确定模块,用于检测到触发事件后,确定该触发事件对应的震动方式;震动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震动方式确定模块确定的震动方式,驱动设置在电子设备的局部位置的震动装置产生震动。本申请的信息交互方法及电子设备,使用震动信息作为信息传播的载体,能够在使用者不方便接收图像或声音信号时准确地向使用者传递信息内容,提高了信息传递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信息交互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电子设备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信息交互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近几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电子设备的使用越来越方便地为使用者提供大量信息和应用。目前所使用的电子设备(例如,手机和平板电脑等)大多采用播放声音和显示画面这两种方式来实现向使用者传输信息。其中,播放声音是以音频信息来传输具体信息内容,可以包括来电的语音提示或信息内容的语音播报等。显示画面是以图像信息来传输具体信息内容,这也是现有设备最主要的人机交流的方式,其通过显示屏幕显示信息来实现信息的传输。目前的这两种主要的传输方式虽然能够基本满足向使用者提供信息的功能,但是在使用者不方便接听音频信息或观看图像信息的时候,则无法进行及时有效的人机交互。例如,当使用者在驾驶车辆时,观看显示屏幕的图像信息容易造成危险。另外,目前所使用的播放声音和显示画面的这两种传输方式在向使用者传输信息的同时,也极容易被除使用者以外的其他人所接收,因此信息的安全性低,具有安全性的隐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信息交互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电子设备,其通过震动方式向使用者传递信息内容,既能够在使用者不方便接收图像或声音信号时准确地向使用者传递信息内容,又能够保证信息传递的安全性。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信息交互方法,包括:电子设备检测到触发事件后,确定该触发事件对应的震动方式;根据该震动方式,驱动该电子设备的震动装置产生震动,所述震动装置设置在所述电子设备的局部位置。优选地,驱动该电子设备的震动装置产生震动后,进一步包括:所述电子设备接收对所述震动的反馈信息,确定并执行该反馈信息对应的操作。优选地,所述震动方式包括:产生震动的震动装置的位置、数量、震动强度和震动持续时间中的至少一个。优选地,所述反馈信息包括:由外力驱动的所述电子设备的震动装置产生震动的位置、和/或外力对所述电子设备触压的位置。优选地,所述电子设备检测到触发事件,包括:所述电子设备通过设定通信协议接收到触发事件。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震动方式确定模块,用于检测到触发事件后,确定该触发事件对应的震动方式;震动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震动方式确定模块确定的震动方式,驱动设置在电子设备的局部位置的震动装置产生震动。优选地,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对所述震动控制模块控制产生的震动的反馈信息;执行模块,用于确定并执行所述接收模块接收的反馈信息对应的操作。优选地,所述反馈信息包括由外力驱动的所述电子设备的震动装置产生震动的位置、和/或外力对所述电子设备触压的位置。优选地,所述震动方式包括产生震动的震动装置的位置、产生震动的震动装置的数量、震动强度和震动持续时间中的至少一个。优选地,所述电子设备的主板的边缘具有用于容纳所述震动装置的凹槽,每个所述震动装置设置于一个凹槽中、且与所述主板不接触,每个震动装置与所述电子设备的壳体接触连接。优选地,所述电子设备为头戴式设备,其包括至少两个震动装置,所述头戴式设备的中部设置至少一个震动装置,所述头戴式设备的左、右两侧中的任意一侧设置至少一个震动装置;或者所述头戴式设备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至少一个震动装置;或者所述电子设备为手持设备,其包括至少两个震动装置,每个震动装置的位置与使用者的一个手指的握持位置对应。优选地,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通信模块,用于基于设定的通信协议接收外部设备发送的触发事件;相应地,所述震动方式确定模块,具体用于在所述通信模块接收到触发事件后,确定该触发事件对应的震动方式。优选地,所述通信模块,包括:蓝牙模块、红外模块、WIFI模块、NFC模块、RFID模块中的一个或多个。由上述技术方案可见,本申请的信息交互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电子设备,以震动的方式作为信息传播的载体,震动对应的震动方式与触发事件相对应,能够在使用者不方便接收图像或声音信号时准确地向使用者传递信息内容,提高了信息传递的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信息交互方法的流程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电子设备的剖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电子设备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电子设备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申请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信息交互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信息交互方法包括:步骤101、电子设备检测到触发事件发生;步骤102、电子设备确定与该触发事件对应的震动方式;步骤103、电子设备以该震动方式驱动该电子设备的震动装置产生震动,其中,该震动装置设置在电子设备的局部位置。在步骤101中,触发事件通常是指电子设备需要向使用者传输的信息内容,其形式或内容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根据具体所使用的电子设备以及使用者的需求而设定。例如,当电子设备为导航设备时,触发事件可以设定为侧方超车提示、前方转向提示、前方危险提示等。或者,当电子设备为音乐播放设备时,触发事件可以为电池充电提示、音乐播放状态提示等等。更为具体地,在该步骤101中,电子设备检测触发方式,可以基于电子设备具备的通信模块接收外部设备发送的触发事件,当基于设定通信协议接收到外部设备发送的触发事件后,则认为检测到触发事件,进一步执行步骤102。其中,设定的通信协议可以为现有的各种通信协议,例如,蓝牙协议、红外协议、WIFI (wireless fidelity,无线保真度)协议、NFC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距离无线通讯)协议等,此处不再--列举。现有的电子设备在检测到触发事件时,也可以通过声音信息或图像信息向使用者发送信息内容,但在使用者不方便接收声音和图像信息时则无法实现。为了能够使用“震动”这种无需使用者移动视线、且不易被他人获知的信息传输方式来传输更多的信息内容,在本专利技术中,震动信息由设置在电子设备的局部位置的震动装置发出,即在电子设备中可以设置多个能够产生震动的震动点。进一步地,震动方式可以包括产生震动的震动装置的位置、数量、震动强度和震动持续时间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则根据电子设备的具体使用状况和环境可预先设定触发事件的数量和内容,再根据触发事件的具体内容设定对应的震动方式,使用震动的位置、震动位置的数量、震动强度和震动持续时间这些要素的组合来表达触发事件的内容。即,在电子设备中预先设立触发事件与震动方式对应的数据库,当电子设备检测到触发事件后,从该数据库中查询其对应的震动方式,然后电子设备以该震动方式驱动震动装置产生震动,以提示使用者对应的触发事件的内容。例如,当电子设备为导航设备时,当触发事件为侧方超车提示时,对应的震动方式可以设置为超车侧产生震动、震动强度为弱、震动持续时间为长震;而当触发事件为前方转向提示时,对应的震动方式可以设置为转向侧产生震动、震动强度为弱、震动持续时间为短震;而当触发事件为前方危险提示时,对应的震动方式可以设置为前侧产生震动、震动强度为强、震动持续时间为长震等等。由于产生震动的震动装置的位置、数量、震动强度和震动持续时间这几个要素中,每个要素还可以划分为若干个等级,因此这几个要素的组合可以达到十几种甚至上百种,则能够充分满足表示触发事件内容的需要。由上述技术方案可见,本申请的这种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信息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子设备检测到触发事件后,确定该触发事件对应的震动方式;根据该震动方式,驱动该电子设备的震动装置产生震动,所述震动装置设置在所述电子设备的局部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信息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子设备检测到触发事件后,确定该触发事件对应的震动方式; 根据该震动方式,驱动该电子设备的震动装置产生震动,所述震动装置设置在所述电子设备的局部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驱动该电子设备的震动装置产生震动后,进一步包括: 所述电子设备接收对所述震动的反馈信息,确定并执行该反馈信息对应的操作。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信息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震动方式包括: 产生震动的震动装置的位置、数量、震动强度和震动持续时间中的至少一个。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息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信息包括: 由外力驱动的所述电子设备的震动装置产生震动的位置、和/或外力对所述电子设备触压的位置。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检测到触发事件,包括: 所述电子设备通过设定通信协议接收到触发事件。6.—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震动方式确定模块,用于检测到触发事件后,确定该触发事件对应的震动方式; 震动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震动方式确定模块确定的震动方式,驱动设置在电子设备的局部位置的震动装置产生震动。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对所述震动控制模块控制产生的震动的反馈信息; 执行模块,用于确定并执行所述接收模块接收的反馈信息对应的操作。8.根据权利要求7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杰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