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准系统及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9692457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20 18: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对准系统及其方法。用于对准部件的对准系统包括第一部件、第二部件、连接到这些部件中的至少一个的直立的细长突部,每个细长突部具有突部壁,以及形成在这些部件中的至少一个内的可变形细长突部小孔,每个可变形突部小孔包括相对的可变形小孔壁。小孔被与细长突部的几何分布成协作关系地几何分布,使得每个细长突部可接收在相应的小孔内,并且每个突部具有的宽度大于其相应小孔的沿相同方向测量的截面宽度。每个小孔被构造成在将每个细长突部设置在其相应突部小孔内时在突部壁和小孔壁之间的界面处弹性变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专利申请要求2012年8月13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61/682597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本专利技术涉及,并且更具体地涉及用于在配合操作期间的部件的对准和附接的定位特征。
技术介绍
当前,在制造过程中要被配合在一起的部件通过2位和/或4位阳型对准特征相对于彼此相互定位,该特征通常是直立的凸台,并且被接收在对应的阴型对准特征中,通常是孔或狭槽形式的小孔。在阳型对准特征和它们的相应的阴型对准特征之间存在间隙,该间隙是预定的以匹配阳型和阴型对准特征由于制造(或建造)变化而产生的预期的大小和位置变化公差。由于该间隙,会在配合的第一和第二部件之间出现显著的位置变化,这是出现在它们之间的不可取的大且变化的缺口以及其它方式的较差配合的原因之一。因此,期望提供一种改善的以精确对准部件。
技术实现思路
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公开了用于彼此对准部件的对准系统。该系统包括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该系统还包括多个直立的、细长的突部,其被连接到第一和第二部件中的至少一个,每个细长的突部具有突部壁。该系统还包括多个可变形细长突部小孔,其形成在第一和第二部件中的至少一个中,每个可变形突部小孔包括相对的可变形小孔壁;其中多个小孔以与多个细长突部的几何分布成协作关系地被几何分布,使得每个细长突部可被接收在相应小孔内并且每个突部具有的宽度大于沿相同方向测量的其相应小孔的截面宽度,并且其中,每个小孔被构造成在每个突部被设置在每个相应小孔内时在每个突部的突部壁和每个相应小孔的小孔壁之间的界面处弹性变形。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公开了用于在配合操作期间精确对准机动车的部件的方法。方法包括提供第一车辆部件。该方法还包括提供第二车辆部件,其中第一和第二车辆部件中的任一个设有多个直立的细长突部和形成在其内的多个可变形细长小孔,其中多个细长小孔以与多个细长突部的几何分布成协作关系地被几何分布,使得每个细长突部可配合接合在相应的细长小孔内并且每个突部具有的宽度大于沿相同方向测量的其相应小孔的截面宽度。该方法还包括通过将部件压在一起而将第一车辆部件配合到第二车辆部件,其中在加压过程中通过每个细长突部被接收在其相应可变形细长小孔内将第一车辆部件对准到第二车辆部件。该方法还包括在将每个突部设置到每个相应小孔内时在每个突部的突部壁和每个相应小孔的小孔壁之间的界面处使每个可变形小孔的相对可变形壁弹性变形,其中可变形小孔的弹性变形发生在多个可变形小孔上,使得在配合时,实现了第一车辆部件到第二车辆部件的精确定位。通过参照附图阅读下面对本专利技术的详细描述,会很容易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以及其它特征和优点。本申请还提供了如下方案: 方案1.一种用于相互对准部件的对准系统,包括: 第一部件; 第二部件; 多个直立的、细长的突部,其被连接到第一和第二部件中的至少一个,每个细长的突部具有突部壁;以及 形成在第一和第二部件的至少一个内的多个可变形细长突部小孔,每个可变形突部小孔包括相对的可变形小孔壁; 其中,多个小孔被与多个细长突部的几何分布成协作关系地几何分布,使得每个细长突部可接收在相应的小孔内,并且每个突部具有的宽度大于其相应小孔的沿相同方向测量的截面宽度;以及 其中每个小孔被构造成在将每个突部设置在每个相应小孔内时在每个突部的突部壁和每个相应小孔的小孔壁之间的界面处弹性变形。方案2.如方案I所述的对准系统,其中,每个可变形小孔壁包括可变形固定梁。方案3.如方案2所述的对准系统,其中,可变形固定梁由形成为紧邻可变形小孔壁的细长梁小孔限定。方案4.如方案3所述的对准系统,其中,细长梁小孔具有的长度大于突部小孔的长度。方案5.如方案4所述的对准系统,其中,细长梁小孔延伸超过突部小孔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方案6.如方案2所述的对准系统,其中,可变形固定梁具有预定梁宽度。方案7.如方案6所述的对准系统,其中,预定梁宽度被选择为获得可变形固定梁的预定顺从特征。方案8.如方案2所述的对准系统,其中,可变形固定梁由其被形成在的相应部件的自由表面限定。方案9.如方案8所述的对准系统,其中,可变形固定梁具有预定梁宽度。方案10.如方案9所述的对准系统,其中,预定梁宽度被选择为获得可变形固定梁的预定顺从特征。方案11.如方案I所述的对准系统,其中,多个细长突部每一个都具有突部壁轴线并且多个细长突部的第一部分具有突部壁轴线,这些轴线不平行于多个细长突部的第二部分的突部壁轴线。方案12.如方案11所述的对准系统,其中,细长突部的第一部分具有的突部壁轴线基本上正交于细长突部的第二部分的突部壁轴线。方案13.如方案I所述的对准系统,其中,多个细长突部每一个都具有紧邻突部的顶部端的倒角突部边缘。方案14.如方案I所述的对准系统,其中,多个细长突部小孔具有紧邻突部小孔的进入开口的倒角小孔边缘。方案15.如方案I所述的对准系统,还包括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的组件,其中每个细长突部被设置在对应细长突部小孔内并且使其可变形小孔壁变形。方案16.如方案15所述的对准系统,其中,每个细长突部具有顶部端,其伸到相应小孔的顶部边缘之上。方案17.如方案16所述的对准系统,还包括第三部件,其被附接到该组件,该第三部件的表面被设置成紧邻细长突部的顶部端,该表面具有多个设置在其内的凹穴,这些凹穴被构造成接收细长突部的顶部端。方案18.如方案17所述的对准系统,其中,该组件包括机动车组件。方案19.如方案18所述的对准系统,其中,该机动车组件包括门组件。方案20.—种用于在配合操作期间精确对准机动车的部件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提供第一车辆部件; 提供第二车辆部件,其中第一和第二车辆部件中的任一个设有多个直立的细长突部和形成在其内的多个可变形细长小孔,其中多个细长小孔以与多个细长突部的几何分布成协作关系地被几何分布,使得每个细长突部可配合接合在相应的细长小孔内并且每个突部具有的宽度大于沿相同方向测量的其相应小孔的截面宽度; 通过将部件压在一起而将第一车辆部件配合到第二车辆部件,其中在加压过程中通过每个细长突部被接收在其相应可变形细长小孔内将第一车辆部件对准到第二车辆部件;在将每个突部设置到每个相应小孔内时在每个突部的突部壁和每个相应小孔的小孔壁之间的界面处使每个可变形小孔的相对可变性壁弹性变形,其中可变形小孔的弹性变形发生在多个可变形小孔上,使得在配合时,实现了第一车辆部件到第二车辆部件的精确定位。【附图说明】其它特征、优点和细节仅以举例方式出现在下面对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中,该详细描述参考下面附图,其中: 图1是本文公开的对准系统的一个实施例以及包括该实施例的部件组件的透视图; 图2是图1的系统和组件的部分分解透视图; 图3是图1的系统和组件的部分分解透视图,还包括第三部件; 图4是处于组装状态的图3的系统和组件的透视图,其中部件已经被根据本文公开的方法对准; 图5是图4的突部和小孔的截面图;以及 图6是如本文公开的在配合操作期间的精确对准机动车的部件的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的描述本质上仅仅是示例性的,并非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其应用或使用。应该理解,在全部附图中,对应的参考数字指示类似或对应的零件和特征。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相互对准部件的对准系统,包括:第一部件;第二部件;多个直立的、细长的突部,其被连接到第一和第二部件中的至少一个,每个细长的突部具有突部壁;以及形成在第一和第二部件的至少一个内的多个可变形细长突部小孔,每个可变形突部小孔包括相对的可变形小孔壁;其中,多个小孔被与多个细长突部的几何分布成协作关系地几何分布,使得每个细长突部可接收在相应的小孔内,并且每个突部具有的宽度大于其相应小孔的沿相同方向测量的截面宽度;以及其中每个小孔被构造成在将每个突部设置在每个相应小孔内时在每个突部的突部壁和每个相应小孔的小孔壁之间的界面处弹性变形。

【技术特征摘要】
2012.08.13 US 61/682,597;2013.06.17 US 13/919,2621.一种用于相互对准部件的对准系统,包括: 第一部件; 第二部件; 多个直立的、细长的突部,其被连接到第一和第二部件中的至少一个,每个细长的突部具有突部壁;以及 形成在第一和第二部件的至少一个内的多个可变形细长突部小孔,每个可变形突部小孔包括相对的可变形小孔壁; 其中,多个小孔被与多个细长突部的几何分布成协作关系地几何分布,使得每个细长突部可接收在相应的小孔内,并且每个突部具有的宽度大于其相应小孔的沿相同方向测量的截面宽度;以及 其中每个小孔被构造成在将每个突部设置在每个相应小孔内时在每个突部的突部壁和每个相应小孔的小孔壁之间的界面处弹性变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准系统,其中,每个可变形小孔壁包括可变形固定梁。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准系统,其中,可变形固定梁由形成为紧邻可变形小孔壁的细长梁小孔限定。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对准系统,其中,细长梁小孔具有的长度大于突部小孔的长度。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对准系统,其中,细长梁小孔延伸超过突部小孔的第一端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SE莫里斯
申请(专利权)人: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