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针滞后顶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68073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顶针滞后顶出结构,其主要包括上顶出板、下顶出板、第一顶针、第二顶针和固定板,以及开设于下顶出板的开孔和置于开孔并穿设于下顶出板的支撑杆。所述开孔对应于容置顶针沉头的避空孔,且所述支撑杆接触固定板时,其与开孔之间留一滞后高度的间隙。开模后,顶针顶出成品时,下顶出板连同上顶出板向上顶出时,第一顶针和第二顶针也会随顶出板顶出,第二顶针在下顶出板运动所述滞后高度后再行与之顶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按照先后序先后顶出成品,且能避免成品拉伤,顶白或顶凸,及该结构简单,加工方便,极具实用价值。(*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顶针滞后顶出结构
本技术关于一种顶针顶出结构,特别是关于一种顶针滞后顶出结构。
技术介绍
习知技术中,开模后通常是采用顶针同时顶出成品的方式,将成品顶出。参照图1所示,第一顶针100以及第二顶针200的一端分别与第一沉头101和第二沉头201固定连接,且该端以及沉头为为避空置于上顶出板300中,并且该第一顶针100和第二顶针200的另一端则穿设于模板401,并分别接触成品400的第一平面402和第二平面403。模具开模后,上下顶出板300和301随着成型机台(图中未示)的推杆(图中未示)而向模板401方向运动,第一顶针100和第二顶针200同时而将成品400顶出。且在成品400成型初期,其并未完全冷却固化,上述该种顶针同时顶出成品400的方式,极有可能会造成成品400被顶白或者顶凸的情况产生,且成品400还可能会因为肉厚差异而在顶出时,而容易导致拉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公开了一种可以滞后顶出顶针的订出结构,其可按照先后顺序来顶出成品,而得以保证成品质量。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其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上,在下顶出板上,即容置需滞后顶出的顶针和沉头的避空孔之相应位置处开设一开孔,且该开孔与所述避空孔贯穿。另外,设置一支撑杆,其中,该所述支撑杆的一端为沉头状设计并置于所述开孔中,另一端则避空穿设于下顶出板,且在该端处预留设置一顶针需滞后顶出的滞后高度。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所述顶针滞后顶出结构简单,其可避免因同时顶出成品而造成的顶白或者顶凸,并且其还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自由设定其顶针滞后行程,另外,所述支撑杆加工方便,极具有实用价值。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的顶针顶出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顶针滞后顶出结构示意图;图2A为图2所示顶针滞后顶出结构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的顶针滞后顶出结构顶出示意图;-->图3A为图3所示顶针滞后顶出结构顶出时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的顶针滞后顶出结构顶出完成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参照图2所示为本技术的顶针滞后顶出结构示意图。图中,在上顶出板300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避空孔102和第二避空孔202,且第一顶针100以及第二顶针200的一端分别与第一沉头101和第二沉头201固定连接,并分别避空容置于所述第一避空孔102和第二避空孔202中。另外,在下顶出板301,即需要滞后顶出的第二顶针200的相应位置处开设有一开孔500,该开孔500相对应于第二避空孔202。所述支撑杆501呈顶针沉头状设计的一端容置于所述开孔500中,其与所述第二沉头201接触,并且在未做成品400顶出时,参照图2A所示,该端与开孔201未接触并与之保留一为顶针滞后高度502的间隙,该滞后高度502可根据产品需要顶出滞后行程来确定,其在实际应用中单位值一般为毫米或者更小;所述支撑杆501的另一端为避空穿设于下顶出板301,并与所述固定板302接触。此外,第一顶针100与第二顶针200的另一端则穿设于模板401,并分别与成品400的第一平面402和第二平面403接触。结合图3和图4所示,说明本技术的顶针滞后顶出结构的顶出成品的工作过程。如图3所示,开模后,上顶出板300和下顶出板301一起在成型机台的推杆作用下朝模板401方向运动,随之带动第一顶针100和第二顶针200运动以顶出成品400。在上顶出板300和下顶出板301一起运动的同时,第一顶针100则会先于第二顶针200给予成品400一个顶出的力。此时,参照图3A所示,第二顶针200与成品400的第二平面403之间会产生微小的间隙404,且该间隙404的高度为第二顶针200滞后顶出的所述滞后高度502。随之,当成品400在第一顶针100顶出力的作用下松动后,即在上下顶出板300和301朝模块方向运动所述滞后高度502后,所述支撑杆501呈顶针沉头状的那一端完全落入所述开孔500中,第二顶针200即会随着下顶出板301一起朝模板401方向运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此时成品400皆已固化成型,当第一顶针100顶触成品400的第一平面402时,其可提供成品400一个顶出的力,成品400此时在第一顶针100顶触第一平面402时会有稍微的向第二顶针200方向倾斜,且此时第二平面403靠于第二顶针200上。从而材第二顶针200与第一顶针100共同作用而将成品400顶出。如图4所示,其为成品400被顶出时的状态图。当上顶出板300和下顶出板301运动并与模板401完全接触,此时成品400在第一顶针100和第二顶针200的共同作用下被顶出,且所述支撑杆501与固定板302脱离,并与下顶出板-->301一起支撑第二顶针200,协同其与第一顶针100共同顶出成品4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顶针滞后顶出结构,包括固定板、上顶出板、下顶出板、若干顶针、与顶针固定连接的沉头以及避空容置沉头的避空孔,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下顶出板上,即在容置需滞后顶出的顶针沉头避空孔相应位置处开设一开孔;以及包括一支撑杆,其一端呈沉头状设计,且置于开孔中,另一端则为避空穿设于下顶出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顶针滞后顶出结构,包括固定板、上顶出板、下顶出板、若干顶针、与顶针固定连接的沉头以及避空容置沉头的避空孔,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下顶出板上,即在容置需滞后顶出的顶针沉头避空孔相应位置处开设一开孔;以及包括一支撑杆,其一端呈沉头状设计,且置于开孔中,另一端则为避空穿设于下顶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童立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汉达精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