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仁弹开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67481 阅读:2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模仁弹开机构,应用于快速换模系统中,该模仁安装在模板所形成的容置空间内,而弹开机构则安装在模板上,该模仁弹开机构包括有一顶出销,顶出销抵顶一弹性组件,使顶出销一端凸伸至容置空间处。当将模仁安装在容置空间内并由一模仁压板所压制固定住时,弹开机构会压缩而无法凭其弹力弹开模仁,一旦卸下模仁压板后,因模仁及弹开机构不再受到模仁压板的压制,此时弹开机构即会由其弹性组件之弹力而往前推动模仁使模仁稍离开模板,此时,模仁与模板之间存在较小的干涉力,可以很轻易地将模仁从模板中拆卸。(*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所属
本技术涉及一种模仁弹开机构,尤其涉及一种可迅速且轻易的将模仁从模板中脱离的模仁弹开机构。
技术介绍
目前皆知的模具在组合后,可以达到生产使用的目的,但由于模板内的模仁,常常因为产品的设计变更或者模具使用超过负荷,被拆卸取出加以修改或者更换,因此常常会耗费不少模具拆卸的时间。中国台湾专利证书号第M244978号“模具快速换模机构”中揭露一种模具换模机构,该模具快速换模机构包括模板、模仁及模仁压板。在更换模仁时,先将模仁压板取出,拆卸用于更换的模仁,以完成换模的目的。虽然上述模具换模机构在换模时可以达到更换模仁的目地,但由于模板内的模仁与模板之间有较大的干涉力,常常会使模仁与模板难以分离,增加了模仁的拆卸时间,同时也增加了不必要的生产成本,所以设计一种换模机构的模仁弹开机构,是目前专利技术人所要改进的一个重要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
技术介绍
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能够快速拆卸模仁的模仁弹开机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提供的模仁弹开机构安装在模板内,在模板上设有容置通道以安装弹开机构使模仁从模板中脱离。该弹开机构包括:顶出销、弹性组件及弹簧压板,该弹簧压板固定在模板的一侧,以抵顶定位住弹性组件,所述顶出销安装在容置通道中且对应抵顶住模仁,所述弹性组件安装在顶出销与模板之间的容置通道内,使顶出销具有弹性回复力。如上所述,在技术模仁弹开中,当将模仁安装在容置空间内且由一模仁压板所压制固定住时,弹开机构会内缩而尚无法凭借其弹力弹开模仁,-->一旦卸下模仁压板后,因模仁及弹开机构不再受到模仁压板的压制,此时弹开机构即会凭其弹性组件之弹力而往前推动模仁使模仁稍离开模板,故令模仁与模板在较小的干涉力作用下,可以很轻易的将模仁从模板中拆卸下来。附图说明在说明书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模仁弹开机构模具的立体组合图;图2为本技术模仁弹开机构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模仁弹开机构的模板结构立体图;图4为本技术模仁弹开机构的模板结构的另一角度立体图;图5为本技术模板容置槽的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弹簧压板的剖视图;图7为本技术模仁弹开机构组装于模板后的剖切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模仁弹开机构图7作动时的剖切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模仁弹开机构的模板在取出模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各组件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模具        100   模仁弹开机构  200模板        10    阻挡臂        11支臂        12    滑槽          13压接部      14    锁固孔        15通孔        16    导通孔        161插接通孔    162   容置通道      17容置孔      171   连通孔        172肩部        173   容置槽        18顶出销      20    止挡部        21弹簧        30    弹簧压板      40隔板        41    行程孔        42收容槽      43    止挡臂        44模仁        50    提柄          51凸肋        52    固定板        60模仁压板    70-->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达成目的及功效,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并配合图式予以详细说明。请参阅图1,本技术模仁弹开机构200组装在一射出成型模具100内。射出成型模具100包括有一固定板60,用以固定模板10,模板10用以承载模仁50,该模仁50在其外侧面设有一提柄51,在模板50的两端设置有凸肋52,另设有一模仁压板70,该模仁压板70用以定位模仁50。请参阅图2、图3及图4,模板10包括一阻挡臂11,该阻挡臂左右两端向前延伸出两支臂12,阻挡臂11与支臂12一起构成容置空间,用以承载模仁50。两支臂12内侧形成一滑槽13,该滑槽13一侧与阻挡臂11之前端面呈一直角,另一侧与阻挡臂11之前端面呈一钝角,滑槽13的顶部向上延伸形成一压接部14。阻挡臂11和支臂12在相应处开设有若干锁固孔15及通孔16,若干通孔16包括导通孔161及插接通孔162。阻挡臂11在其前端面开设若干顶出销容置通道17,阻挡臂11在后端面相应处开设一弹簧压板容置槽18,大小与一弹簧压板40的形状一致,使弹簧压板40固设在容置槽18中,该容置槽18与容置通道17同轴并贯穿连通。请参阅图5,所述容置通道17包括一位于前部且与阻挡臂11的前端面连通的容置孔171及连接容置孔171并与容置槽18的后端面连通的连通孔172,容置孔171的孔径小于连通孔172的孔径,连通孔172的前端壁形成肩部173。请续参阅图2,该弹开机构安装在阻挡臂11内,以使模仁50往容置空间的开口处弹开,其包括有一顶出销20,顶出销20大致呈一杆状,顶出销20在末端处向外凸伸形成环状的止挡部21,止挡部21的半径大小与模板10之连通孔172的半径的大小相一致。请继续参阅图2,弹簧30作为弹性组件用以抵顶顶出销20的止挡部21,弹簧30的一侧与顶出销20的止挡部21弹性抵靠,另一侧与弹簧压板40的前壁弹性抵靠。请再次参阅图2及图6,弹簧压板40具有一扁平矩形隔板41,该隔板41上表面向下开设一对圆形的行程孔42,下表面向上开设一对收容槽43,收容槽43与行程孔42同轴并连通,且行程孔42的孔径大于收容槽43的孔径,行程孔42于下端面处形成一止挡壁44。-->请参阅图2、图7及图8,本技术模仁弹开机构200装配时,顶出销20穿过连通孔172及容置孔171与容置孔171的肩部173抵顶,弹簧30穿过容置槽18组装于模板10的连通孔172内,弹簧30一侧与顶出销20的止挡部21抵靠,此时,弹簧压板40对准并借助螺栓锁固于模板10的容置槽18中,此时,弹簧压板40的前端面与弹簧30的另一侧抵靠。故,当模仁50固设在模板10中,模仁50在容置通道17所在的壁面抵顶弹簧30而压缩弹簧30并蓄积弹性势能。请参阅图1及图9,使用时,本技术模仁弹开机构200组装于射出成型模具100内。当利用该射出成型模具100所射出的成型产品被取出后,在更换模仁50时,松开固定模仁压板70的螺栓,此时,模仁压板70和模板10分开,顶出销20在压缩弹簧30的作用下抵顶模仁50,使模仁50与模板10分离。同时,向模仁50上的提柄51向外施力,模仁在外界力及顶出销20的共同作用下,即可很容易离开模板10,实现模仁50的取出。在上述模仁50的取出过程中,顶出销20始终抵顶模仁50直到顶出销20的止挡部21与连通孔172的肩部173抵靠。综上所述,本技术模仁弹开机构200的顶出销20抵顶模仁50而在容置通道17内滑行时,即可使模仁50与模板10在水平方向上分离;当顶出销20的止挡部21受弹簧30作用最终顶靠在连通孔172的肩部173,同时,顶出销20停止在容置通道17内滑行,而模仁50在外界力的作用下继续在滑槽13上滑行并最终脱离模板。此时,模仁50从模板10上脱离,以使模具100完成了换模的目的。故令模仁50与模板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模仁弹开机构,该模仁安装在一模板上,在模板上设有容置通道以安装弹开机构使模仁从模板中脱离,该弹开机构包括:顶出销、弹性组件及弹簧压板,该弹簧压板固定在模板的一侧,以抵顶定位住弹性组件,其特征是:所述顶出销安装在模板之容置通道中且对应抵顶住模仁,所述弹性组件安装在顶出销与模板之间的容置通道内,使顶出销具有弹性回复力。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仁弹开机构,该模仁安装在一模板上,在模板上设有容置通道以安装弹开机构使模仁从模板中脱离,该弹开机构包括:顶出销、弹性组件及弹簧压板,该弹簧压板固定在模板的一侧,以抵顶定位住弹性组件,其特征是:所述顶出销安装在模板之容置通道中且对应抵顶住模仁,所述弹性组件安装在顶出销与模板之间的容置通道内,使顶出销具有弹性回复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仁弹开机构,其特征是:所述的模板包括一阻挡臂,阻挡臂左右两端向前延伸出两支臂,阻挡臂与支臂一起构成容置空间,用以承载模仁,而两支臂内侧形成一滑槽,滑槽的顶部向上延伸一压接部,阻挡臂和支臂在相应处开设有若干锁固孔及通孔,阻挡臂在其前端面处开设若干顶出销容置通道,阻挡臂的后端面相应处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志煜黄建光何云清吴春雁朱林冲
申请(专利权)人:富港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