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容器部件及电容器部件安装结构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669234 阅读: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14 08: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即使在使用多个层叠了内部电极而形成的层叠体的情况下也能不改变要安装的基板的结构设计而容易进行安装的且能降低振动声的电容器部件以及电容器部件安装结构。具备层叠陶瓷电容器(20、30),在层叠陶瓷电容器(20、30)的内部,陶瓷层和内部电极(200、300)交替地层叠。层叠陶瓷电容器(20、30)使内部电极(200、300)的层叠方向一致地进行排列,并通过与内部电极(200、300)导通的第1外部电极(41)以及第2外部电极(42)而成为一体。在安装时,内部电极(200、300)按照与安装面垂直的方式进行安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容器部件及电容器部件安装结构体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备多个交替地层叠内部电极与电介质层而成的电容器的电容器部件以及电容器部件安装结构体。
技术介绍
芯片部件特别是层叠陶瓷电容器多利用在便携式电话机等移动终端设备或个人计算机等的电子设备中。层叠陶瓷电容器由交替地层叠内部电极和电介质陶瓷而成的矩形形状的部件主体、以及该部件主体的所对置的两端处所形成的外部电极构成。层叠陶瓷电容器通过将外部电极直接载置于电子设备的电路基板的安装用焊盘,并以焊料等的接合材料来接合安装用焊盘与外部电极,从而与电路基板电气物理性地连接。在对这样的层叠陶瓷电容器施加了叠加有交流电压或交流成分的直流电压时,因电介质陶瓷的压电以及电致变形效应,会产生机械性变形的振动。层叠陶瓷电容器的振动传递给电路基板,从而电路基板振动。具体而言,层叠陶瓷电容器的振动使电路基板在基板面的法线方向上产生应力,电路基板在法线方向上振动。若电路基板振动,则有时会产生人耳听得见的振动声(acoustic noise)。作为解决此问题的构成,例如在专利文献I中记载了按照内部电极的面相对于基板面呈垂直的方式,在基板安装层叠陶瓷电容器的情形。先行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 - 55752号公报然而,本【专利技术者】得出了如下认识:即使采用了上述的专利文献I的构成,若将多个层叠陶瓷电容器配置为相互接近,则仍存在层叠陶瓷电容器的振动声进一步变大的情况。在伴随设备的小型化而高密度安装化发展的状况下,将层叠陶瓷电容器配置为相互接近的情况极多,这样的问题不能以专利文献I记载的构成来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即使在使用多个层叠了内部电极而形成的层叠体的情况下也能降低振动声的电容器部件以及电容器部件安装结构体。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电容器部件以如下构成为特征。电容器部件具备:多个平板状的第I内部电极板夹着电介质层进行层叠而形成的第I层叠体、以及多个平板状的第2内部电极板夹着电介质层进行层叠而形成的第2层叠体。在电容器部件中,所述第I层叠体和所述第2层叠体被配置为所述第I层叠体的层叠方向与所述第2层叠体的层叠方向一致,且沿着该层叠方向排列。在电容器部件中,所述第I内部电极板与所述第2内部电极板之间的最短距离比相邻的第I内部电极板的间隔以及相邻的第2内部电极板的间隔大。电容器部件还具备:第I外部电极,其设于所述第I层叠体以及所述第2层叠体的一端部,且与所述第I内部电极板以及所述第2内部电极板分别导通。电容器部件还具备:第2外部电极,其设于所述第I层叠体以及所述第2层叠体的与所述一端部对置的另一端部,且与所述第I内部电极板以及所述第2内部电极板分别导通。基于该构成,在按照内部电极板(第I内部电极板以及第2内部电极板)相对于基板安装面而垂直的方式安装了电容器部件的情况下,关于在电容器部件产生了的机械性变形所带来的对基板的应力,其较之于单独安装层叠体的情况,相对于基板面在水平方向上变大,且在法线方向上变小。故而,能防止基板振动。其结果,较之于独立接近地安装多个层叠体的情况,能降低振动声。进而,较之于单独安装了层叠体的情况,能降低振动声。也可以构成为:所述多个层叠体通过一个所述第I外部电极以及一个所述第2外部电极而一体化。基于该构成,也能降低振动声。另外,由于能以将多个层叠体一体化后的状态进行安装,因此能不发生像在分个安装层叠体的情况下那样层叠体配置偏离的现象地,可靠地降低振动声。也可以是,所述第I外部电极形成于所述第I层叠体以及所述第2层叠体的每个层叠体,与相邻的所述第I层叠体或所述第2层叠体的所述第I外部电极相对置,且在对置的方向上具有接合的第I区域,所述第2外部电极形成于所述第I层叠体以及所述第2层叠体的每个层叠体,与相邻的所述第I层叠体或所述第2层叠体的所述第2外部电极相对置,且在对置的方向上具有接合的第2区域。基于该构成,也能降低振动声。另外,由于能分个地制造层叠体,因此电容器部件的制造变得容易。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电容器部件以如下构成为特征。电容器部件具备层叠体,所述层叠体具有:多个平板状的第I内部电极板夹着电介质层进行层叠而形成的第I层叠部、以及多个平板状的第2内部电极板夹着电介质层进行层叠而形成的第2层叠部,且所述层叠体是将所述第I层叠部以及所述第2层叠部沿着所述第I内部电极板以及所述第2内部电极板的层叠方向排列且进行埋设而成的。电容器部件中,所述第I内部电极板与所述第2内部电极板之间的最短距离比相邻的第I内部电极板的间隔以及相邻的第2内部电极板的间隔大。电容器部件还具备:第I外部电极,其设于所述第I层叠部以及所述第2层叠部的与排列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一端部,且与所述第I内部电极板以及所述第2内部电极板导通。电容器部件还具备:第2外部电极,其设于所述第I层叠部以及所述第2层叠部的与所述一端部对置的另一端部,且与所述第I内部电极板以及所述第2内部电极板导通。基于该构成,在按照内部电极板(第I内部电极板以及第2内部电极板)相对于基板安装面而垂直的方式安装了电容器部件的情况下,关于在电容器部件产生了的机械性变形所带来的对基板的应力,其相对于基板面在水平方向上变大,且在基板的法线方向上变小。故而,能防止基板振动。其结果,较之于独立接近地安装多个层叠体的情况,能降低振动声。进而,较之于单独安装了层叠体的情况,能降低振动声。本专利技术是具备上述的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电容器部件、以及安装所述电容器部件的基板的电容器部件安装结构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器部件按照所述第I内部电极板以及所述第2内部电极板的平面相对于所述基板的安装面大致垂直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基板。基于该构成,按照内部电极板(第I内部电极板以及第2内部电极板)的平面相对于基板安装面垂直的方式安装电容器部件,关于在所安装的电容器部件产生了的机械性变形所带来的对基板的应力,较之于单独安装层叠体的情况,相对于基板面在水平方向上变大,且在基板的法线方向上变小。故而,能防止基板振动。其结果,较之于独立接近地安装多个层叠体的情况,能降低振动声。进而,较之于单独安装了层叠体的情况,能降低振动声。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由于能使对安装电容器部件的基板施加的法线方向的应力变小,因此能抑制基板振动。由此,即使在使用了多个层叠体的情况下,也能减少基板的振动声。【附图说明】图1 (A)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容器部件的外观立体图,图1 (B)是电容器部件的安装状态立体图。图2是基于图1的II 一 II线的电容器部件的截面图。图3 (A)是用于说明层叠陶瓷电容器的变形的概略图,图3 (B)是表示在层叠陶瓷电容器的变形时产生于第I安装用电极以及第2安装用电极上的应力的概略图。图4 (A)是电容器部件的其他的构成例的外观立体图,图4 (B)是电容器部件安装结构体的立体图。图5 (A)是电容器部件的其他的构成例的外观立体图,图5 (B)是图5 (A)的V —V线的截面图。图6是电容器部件的其他的构成例的截面图。图7是表示测量电容器部件的振动声的仿真结果的图。图8是表示实测振动声的结果的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容器部件。图1 (A)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容器部件的外观立体图,图1 (B)是电容器部件安装结构体的立体图。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电容器部件及电容器部件安装结构体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容器部件,具备:多个平板状的第1内部电极板夹着电介质层进行层叠而形成的第1层叠体、以及多个平板状的第2内部电极板夹着电介质层进行层叠而形成的第2层叠体,所述第1层叠体和所述第2层叠体被配置为所述第1内部电极板的层叠方向与所述第2内部电极板的层叠方向一致,且沿着该层叠方向排列,所述第1内部电极板与所述第2内部电极板之间的最短距离比相邻的第1内部电极板的间隔以及相邻的第2内部电极板的间隔大,所述电容器部件还具备:至少一个的第1外部电极,其设于所述第1层叠体以及所述第2层叠体的一端部,且与所述第1内部电极板以及所述第2内部电极板分别导通;和至少一个的第2外部电极,其设于所述第1层叠体以及所述第2层叠体的与所述一端部对置的另一端部,且与所述第1内部电极板以及所述第2内部电极板分别导通。

【技术特征摘要】
2012.08.09 JP 2012-176878;2013.05.08 JP 2013-09831.一种电容器部件,具备:多个平板状的第I内部电极板夹着电介质层进行层叠而形成的第I层叠体、以及多个平板状的第2内部电极板夹着电介质层进行层叠而形成的第2层叠体, 所述第I层叠体和所述第2层叠体被配置为所述第I内部电极板的层叠方向与所述第2内部电极板的层叠方向一致,且沿着该层叠方向排列, 所述第I内部电极板与所述第2内部电极板之间的最短距离比相邻的第I内部电极板的间隔以及相邻的第2内部电极板的间隔大, 所述电容器部件还具备: 至少一个的第I外部电极,其设于所述第I层叠体以及所述第2层叠体的一端部,且与所述第I内部电极板以及所述第2内部电极板分别导通;和 至少一个的第2外部电极,其设于所述第I层叠体以及所述第2层叠体的与所述一端部对置的另一端部,且与所述第I内部电极板以及所述第2内部电极板分别导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器部件,其中, 所述第I层叠体以及所述第2层叠体通过所述至少一个的第I外部电极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的第2外部电极而一体化。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器部件,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的第I外部电极形成于所述第I层叠体以及所述第2层叠体的每个层叠体,与相邻的所述第I层叠体或所述第2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服部和生藤本力田中俊树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