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668851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14 08:00
一种显示装置,包含光源、分隔板以及显示面板。光源具有出光侧,分隔板设置于该光源的该出光侧,且其上分布有多个出光穿孔。显示面板具有入光底面,且设置于分隔板相反于光源的一侧,且该入光底面朝向该分隔板。入光底面上具有第一区域及第二区域,该第一区域及该第二区域分别投影于该分隔板上形成第一投影区域及第二投影区域,且分别与第一投影区域及第二投影区域间相隔有不相等的第一平均间距及第二平均间距。当第一平均间距大于第二平均间距时,第一投影区域内该些出光穿孔的平均孔间距大于第二投影区域内该些出光穿孔的平均孔间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有关于一种显示装置;具体而言,本专利技术有关于一种显示面具有曲面的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具有显示功能的装置近来广泛采用平面显示器,亦即如显示装置、计算机、通信器材、以及日常家电用品等设备都配备有平面显示器。平面显示器可具各种不同类型的显示面板如液晶显示面板、等离子显示面板等。此外,除了通常具有的平面结构外,现今的显示面板可以更为轻薄,并进一步具有弯曲或可挠的形态,以配合多样的显示器的设计,或开发显示器的应用。如图1所示,显示器800可包含显示面板810与灯箱820。灯箱820内设置有光源830如多个发光二极管光源,且灯箱820具有高度,借此光源830与显示面板810间具有距离;该距离系关系到光源所发的光的混光,并因此影响画面的亮暗或亮度的均匀。为确保画面的质量,习知对于该距离系参考距离与相邻光源的间距d的比值要大于等于0.3(距离/d ^ 0.3)的关系式。然而,在显示面板具有弯曲形态的设计中,由于光源与显示面板间的距离不一、混光距离不一,因此,影响画面质量。如图1的现有技术,在光源间距都相同状况下,当距离D2/d = 0.3时,距离Dl/d < 0.3,虽D2处混光距离充足,但Dl处混光距离不足导致画面也有光班(mura)出现;若欲使距离Dl/d = 0.3,则需增加总光源数,弥补混光距离的不足以维持画面质量,但相应地使成本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具有良好的画面质量。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具有较佳的背光模块混光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显示装置包含光源、分隔板、以及显示面板。光源具有出光侧,分隔板则设置于该光源的该出光侧,且分隔板上分布有多个出光穿孔。显示面板具有入光底面,且设置于该分隔板相反于该光源的一侧;该入光底面朝向该分隔板。该入光底面上具有第一区域及第二区域,该第一区域及该第二区域分别投影于该分隔板上形成第一投影区域及第二投影区域,且分别与该第一投影区域及该第二投影区域间相隔有不相等的第一平均间距及第二平均间距。当该第一平均间距大于该第二平均间距时,该第一投影区域内该些出光穿孔的平均孔间距大于该第二投影区域内该些出光穿孔的平均孔间距;或者,相邻二该出光穿孔间的中点与该入光底面间具有一间距,该间距与该二相邻出光穿孔间孔间距的一比值介于0.6到1.7之间。其中,该第一平均间距与该第一投影区域内该些出光穿孔的平均孔间距的比值及该第二平均间距与该第二投影区域内该些出光穿孔的平均孔间距的比值均介于0.6到1.7之间。其中,该分隔 板朝向该光源的一面为一反射面。其中,进一步包含一壳体,该光源及该分隔板容纳于该壳体内;该壳体与该反射面共同围成一反射腔体。其中,该分隔板于接近该光源上方的位置较远离该光源上方的位置具有较小的出光穿孔开口面积率。其中,该显示面板及该分隔板至少其一形成为弧形板。本专利技术的显示装置包含显示面板及背光模块。背光模块设置于显示面板下方,包含壳体、分隔板及光源。分隔板设置于该壳体内,具有多个出光穿孔,并将该壳体的内部空间分隔为第一腔体及第二腔体,其中该第一腔体及位于该显示面板与该分隔板之间;光源系设置于该第二腔体内。该第一腔体包含第一区块及第二区块,当该第一区块的第一平均高度大于该第二区块的第二平均高度时,该第一区块所覆盖的该分隔板的该些出光穿孔相较于该第二区块所覆盖的该分隔板的该些出光穿孔具有较小的分布密度。其中,该分隔板朝向该光源的一面为一反射面,该第二腔体为一反射腔体。其中,该第一平均高度与该第一区块所覆盖的该分隔板的该些出光穿孔的平均孔间距的比值均介于0.6到1.7之间。其中,该显示面板及该分隔板至少其一形成为弧形板。本专利技术的显示装置,具有良好的画面质量,且具有较佳的背光模块混光效果。【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现有显示装置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A所示为本专利技术显示装置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B所示为本专利技术显示装置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3A所示为本专利技术显示装置实施例的另一示意图;图3B所示为本专利技术显示装置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4A~4B所示为本专利技术显示装置出光穿孔孔间距与显示面板或分隔板的延伸方向的关系图;图5A所示为本专利技术显示装置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5B所示为本专利技术显示装置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6所示为本专利技术显示装置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7所示为本专利技术显示 装置出光穿孔开口面积率与光源分布的关系图;以及图8所示为本专利技术显示装置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10显示装置100光源150透镜200分隔板210出光穿孔211~214第一穿孔、第二穿孔、第三穿孔、第四穿孔220反射面300显示面板320入光底面400壳体4000反射腔体4101第一区块4102第二区块500背光模块800显示器810显示面板820灯箱830光源Prl第一投影区域Pr2第二投影区域 Al第一区域A2第二区域Hl第一平均间距H2第二平均间距G1、G2 间距hi第一平均高度h2第二平均高度C中点P孔间距P1、P2 平均孔间距D1、D2 距离d间距【具体实施方式】显示装置的显示画面是否具有均匀的亮度,为视光源的发光效率、发光面积、及/或投射范围决定光源的数量及于灯箱内的配置方式。举例来说,邻近光源之间的距离以及光源出光到达显示面板前的混光距离,影响画面亮暗与质量。简言之,光源与显示面板间的距离及相邻光源间的距离可具有一适当比例范围。另一方面,光源及显示面板之间可进一步以例如分隔板区隔。分隔板上并可分布出光穿孔,供光源的光通过。此时,分隔板的出光穿孔相当于重新分配来自光源的光;出光穿孔的出光于到达显示面板前混光。因此,出光穿孔与显示面板间的距离以及相邻出光穿孔间的距离也可具有一适当比例范围。如图2A所示,本专利技术的显示装置实施例包含光源100、分隔板200、以及显示面板300。光源100具有出光的出光侧,分隔板200较佳设置于光源100的出光侧;或者在其他实施例中,如图2B所示具侧发光式的背光模块,分隔板200也可设置于出光方向的旁侧。分隔板200上分布有多个以例如激光或钻孔形成的出光穿孔210,可供光源100的光通过;该些出光穿孔210可具有一致或相异的孔径,此外,较佳具有不等孔间距。再者,分隔板200朝向光源100的一面可为反射面220。于一较佳实施例中,反射面220的反射系数大于98%。因此当光源100的出光未通过出光穿孔210时,光可由该反射面被反射再利用。显示面板300系设置于分隔板200相反于光源100的一侧,且具有入光底面320朝向分隔板200。此夕卜,光源100可为例如多个设置于背光模块内的光源如灯管或发光二极管。进一步而言,显示面板300的入光底面320具有第一区域Al及第二区域A2。第一区域Al及第二区域A2分别投影于分隔板200上形成第一投影区域Prl及第二投影区域Pr2,且分别与第一投影区域Prl及第二投影区域Pr2相隔有距离;当显示面板300与分隔板200的至少其一不为水平面,或者形成为例如弧形板时,第一区域Al与第一投影区域Prl相隔的距离和第二区域A2与第二投影区域Pr2相隔的距离不相等。在图2A所示的实施例中,显示面板300形成为朝光源100方向内凹的弧形,分隔板200则为平面;于此实施例中第一区域Al及第二区域A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光源,具有一出光侧;一分隔板,设置于该光源的该出光侧,且该分隔板上分布有多个出光穿孔;以及一显示面板,具有一入光底面;该显示面板设置于该分隔板相反于该光源的一侧,且该入光底面朝向该分隔板;其中,该入光底面上具有一第一区域及一第二区域,该第一区域及该第二区域分别投影于该分隔板上形成一第一投影区域及一第二投影区域,且分别与该第一投影区域及该第二投影区域间相隔有不相等的一第一平均间距及一第二平均间距;该第一平均间距大于该第二平均间距,该第一投影区域内该些出光穿孔的平均孔间距大于该第二投影区域内该些出光穿孔的平均孔间距。

【技术特征摘要】
2013.07.23 TW 102126347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光源,具有一出光侧; 一分隔板,设置于该光源的该出光侧,且该分隔板上分布有多个出光穿孔;以及 一显示面板,具有一入光底面;该显示面板设置于该分隔板相反于该光源的一侧,且该入光底面朝向该分隔板; 其中,该入光底面上具有一第一区域及一第二区域,该第一区域及该第二区域分别投影于该分隔板上形成一第一投影区域及一第二投影区域,且分别与该第一投影区域及该第二投影区域间相隔有不相等的一第一平均间距及一第二平均间距;该第一平均间距大于该第二平均间距,该第一投影区域内该些出光穿孔的平均孔间距大于该第二投影区域内该些出光穿孔的平均孔间距。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平均间距与该第一投影区域内该些出光穿孔的平均孔间距的比值及该第二平均间距与该第二投影区域内该些出光穿孔的平均孔间距的比值均介于0.6到1.7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分隔板朝向该光源的一面为一反射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一壳体,该光源及该分隔板容纳于该壳体内;该壳体与该反射面共同围成一反射腔体。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分隔板于接近该光源上方的位置较远离该光源上方的位置具有较小的出光穿孔开口面积率。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显示面板及该分隔板至少其一形成为弧形板。7.—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光源,具有一出光侧; 一分隔板,设置于该光源的该出光侧,且该分隔板上分布有多个出光穿孔;以及 一显示面板,具有一入光底面;该显示面板设置于该分隔板相反于该光源的一侧,且该入光底面朝向该分隔板; 其中,任两相邻出光穿孔间的中点与该入光底面间具有一间距,该间距与该两相邻出光空孔间孔间距的一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建历钟炜竣林苏逸
申请(专利权)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