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月星专利>正文

可调节产量的排气挤出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66749 阅读:1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可调节产量的排气挤出机,包括有机筒及机筒内的螺杆,于第一阶螺杆后端套置有阻尼环,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筒内壁在对应于阻尼环的位置形成有变径段。(*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调节产量的排气挤出机
本技术涉及排气挤出机,特别是涉及可调节产量的排气挤出机。
技术介绍
现有的橡胶排气挤出机,其第一阶螺杆的产量一般均不可调节。当生产不同制品时,各种物料所产生的机头阻力会发生变化,当机头阻力增大时,会使第二阶螺杆的输出产量降低,因此,由于第一阶螺杆的产量恒定不可调节,从而将使得第二阶螺杆的输出产量小于第一阶螺杆的输出产量,这样第二阶螺杆的产量不能够把第一阶螺杆输出的产量全部带走,所以多余的产量只能从机筒开设的排气口溢出,造成排气挤出机无法正常抽真空排气,使得排气式挤出机无法正常工作。为解决所述不足,人们研制出一种第一阶螺杆产量可调节的排气式挤出机,其调节原理是:在第一阶螺杆后端套设阻尼环,依加工不同物料所产生的相应机头阻力来更换外径大小各不相同的阻尼环,以达到调节第一阶螺杆输出产量的目的。当机头阻力较小时,采用较小直径的阻尼环,这样阻尼环与机筒内壁的环形间隙相对较大,第一阶螺杆输出产量较大;当机头阻力较大时,采用较大直径的阻尼环,这样阻尼环与机筒内壁的环形间隙相对减小,从而,可使第一阶螺杆输出产量减小。这种产量调节结构虽然能够调节第一阶螺杆产量,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仍存在以下不足有待进一步改善:第一、由于该调节基理是更换阻尼环,因此在每一次需要进行调节时,必须将螺杆、螺杆上的加热冷却管路系统等组件拆卸下来,才能按不同物料的机头压力来选择不同直径的阻尼环,工作相当繁琐,费时费力。另外,由于经常的频繁拆卸,会极大地造成对螺杆、机筒以及加热冷却管路系统的磨-->损,降低机器的整体使用寿命。第二、对于不同机头阻力,需要配制多个不同直径的阻尼环,这样就增加了设备的零部件数量以及制作挤出机的加工量;另外,阻尼环的外径数值,是离散化的,人们会根据需要制作常用直径数值的阻尼环,如设计直径相差2毫米的阻尼环系列,或者也可根据需要减小差值,但不管如何减小差距以试图来适应机头阻力的微小差异,这些阻尼环所产生的产量调节仍然是阶梯式的,不可能实现无级调节,并且,各阻尼环直径相差越小,就意味着生产制作更多的阻尼环,十分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调节产量的排气挤出机,其调节产量十分简易方便。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调节产量的排气挤出机,其不但调节产量十分简易方便,并可实现无级调节。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可调节产量的排气挤出机,包括有机筒及机筒内的螺杆,于第一阶螺杆后端套置有阻尼环,所述机筒内壁在对应于阻尼环的位置形成有变径段。所述机筒内壁配合有衬套,所述变径段形成于衬套上。当然,如果机筒内壁能够达到常规的耐磨强度,也可以不设置衬套,而直接在机筒内壁形成变径段。具体地,所述变径段可为多种形式。第一种变径段为环锥面。由于该环锥面,使得阻尼环与该环锥面之间构成的环形间隙大小可以实现无级变化,从而,可以实现产量的无级调节。所述环锥面沿最大直径处延伸有一段等径圆柱面,该等径圆柱面的直径大于衬套内壁的直径。而环锥面则沿挤出方向渐缩。当阻尼环处于该等径圆柱面时,阻尼环与该等径圆柱面所构成的环形间隙最大,此时,挤出产量最-->大。或者,所述环锥面的最大直径处向后直接过渡到衬套内壁,而不再设置等径圆柱面,这样由衬套内壁代替前述技术方案中的等径圆柱面,当阻尼环处于该处衬套内壁时,挤出产量同样为最大产量。这种技术方案,可以节省机筒加工程序,并会起到同样的无级调节产量的作用,但要求螺杆变径。很显然,根据对称替换原理,所述环锥面也可以沿挤出方向渐扩。而所述环锥面沿最大直径处向前延伸有一段等径圆柱面,该等径圆柱面的直径大于衬套内壁的直径。该技术方案与环锥面沿挤出方向渐缩的技术方案原理及效果完全相同,仅是调节移动方向发生变化。由于环锥面沿挤出方向渐扩,因此,在阻尼环向前移动时,会使环形间隙增加,使产量出现增加趋势;而在向后移动时,会使环形间隙减小,进而使产量减小。在本技术如前所述的各技术方案中,所述环锥面的锥度角为3°~80°。可以根据加工物料的种类、螺杆的直径、衬套内径及壁厚等参数来选择合适的锥度角。锥度角越小,随阻尼环移动,阻尼环与环锥面所构成的环形间隙变化量就会越小,能实现较高精度的产量调节,并且由于环锥面过渡较为缓和,不会影响挤出质量;相反,锥度角越大,阻尼环移动定量距离时,会使环形间隙的变化量较大,可以提高调节速度,对于需要调节到相同的挤出量时,锥度角大的环锥面还可缩短阻尼环被移动的距离。第二种变径段为阶梯圆柱面,阶梯圆柱面沿挤出方向直径阶梯化减小或增加。当阻尼环被调整至某一阶圆柱面时,就会有与之相对应的挤出产量。该技术方案虽然不能实现无级调节,但同样使调节十分简易方便。第三种变径段为由数个环锥面构成的阶梯环锥面,各阶梯环锥面沿挤出方向按锥度角渐小或渐大或交叉的方式排列。并可进一步于所述阶梯环锥面的最大直径处延伸有一段等径圆柱面,该等径圆柱面的直径大于衬套内壁的直径。根据前述原理,该技术方案不但可以实现产量的无级调节,还可以根据需要改变调节速度。当需要达到较高的调节速度时,将阻尼环定位在锥度角较大的环锥面上;相反,当需要降低调节速度时,将阻尼环定位在锥度角-->较小的环锥面上,具有极佳的实用性。至于调节阻尼环的方式,本技术不作限制,只要能使阻尼环与变径段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的调整方式都可以采用。而本技术采用的方式是:于所述螺杆尾端螺设有调节螺母,并于调节螺母的端面或柱面上设有调节刻度,通过调整螺杆在机筒内的前后相对位置来调整阻尼环与变径段的相对位置,所述调节刻度可以计量阻尼环的移动量。至于其它能够调整阻尼环位置的方式,在此不再一一详细举出。根据上述方案,本技术通过改变阻尼环与变径段的相对位置变化来调整二者之间的环形间隙大小,从而,由该环形间隙通过的物料量就会发生变化,故可根据不同物料所产生的机头阻力来调节挤出量。同时,调节产量时,仅需改变阻尼环与变径段的相对位置就可以,无需拆卸螺杆、加热冷却管路系统等,十分简易方便。进一步,通过采用无级渐变的环锥面以及阶梯环锥面,还可以实现产量的无级调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局部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图1所示结构的螺杆尾端的调节结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又一类衬套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第三类衬套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衬套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3的衬套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参见图1,本技术可调节产量的排气挤出机,包括有机筒1、衬套2以及螺杆3,于第一阶螺杆后端套置有阻尼环4,所述衬套2的内壁21在对-->应于阻尼环4的位置形成有可使衬套内壁21直径产生变化的变径段,在该实施例中,变径段为环锥面22,所述环锥面22沿挤出方向渐缩,环锥面22沿最大直径处向后延伸有一段等径圆柱面23,并且该等径圆柱面23的直径大于衬套2内壁21的直径。随阻尼环4与环锥面22的相对位置变化,阻尼环4与环锥面22之间所构成的环形间隙5的大小发生变化,由该环形间隙5通过的物料多少就会发生变化,从而,可以实现产量的无级调节。请参见图2,本技术于螺杆3尾端的螺纹段31上螺设有调节螺母6,并于调节螺母6的端面或柱面上设有调节刻度(图中未示),通过调整螺杆3在机筒1内的前后相对位置来调整阻尼环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产量的排气挤出机,包括有机筒及机筒内的螺杆,于第一阶螺杆后端套置有阻尼环,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筒内壁在对应于阻尼环的位置形成有变径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产量的排气挤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筒内壁配合有衬套,所述变径段形成于衬套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调节产量的排气挤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径段为环锥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调节产量的排气挤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环锥面沿最大直径处延伸有一段等径圆柱面,该等径圆柱面的直径大于衬套内壁的直径。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调节产量的排气挤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环锥面沿挤出方向渐缩或渐扩。6.根据权利要求3~5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可调节产量的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月星
申请(专利权)人:刘月星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