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目前,对于小型、较薄的背光模块,多采用LED侧光式照明,其中导光板是必不可少的结构。现有的导光板的入光面通常做镜面抛光处理,LED光进入时因入光角度偏小,导致画面出现萤火虫现象,如需解决此问题,现有方案是必须增加LED数量或增加导光板至胶框距离,造成成本和能耗上升。此外,现有的在导光板上加工微结构的方式是采用刀具加工和直接激光加工,这些加工方式稳定性差,工艺复杂且操作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入光面具有导光微结构层的。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导光板,包括入光面、与入光面相交的底面和与底面相对的出光面,所述入光面上设置有导光微结构层。所述导光微结构层由若干个条状微结构按同一方向排列成阵列。所述条状微结构的横截面为多边形,其顶点高度为15?lOOum,两相邻条状微结构顶点之间的间距为30?200um。所述条状微结构的横截面为三角形,其顶点高度为15?lOOum,两相邻条状微结构顶点之间的间距为30?200um。所述条状微结构的横截面为半圆形,其顶点高度为15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导光板,包括入光面(1)、与入光面(1)相交的底面(2)和与底面(2)相对的出光面(3),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光面(1)上设置有导光微结构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光板,包括入光面(I)、与入光面(I)相交的底面(2)和与底面(2)相对的出光面(3 ),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光面(I)上设置有导光微结构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微结构层由若干个条状微结构(1-1)按同一方向排列成阵列。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条状微结构(1-1)的横截面为多边形,其顶点高度为15?lOOum,两相邻条状微结构顶点之间的间距为30?200u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条状微结构(1-1)的横截面为三角形,其顶点高度为15?lOOum,两相邻条状微结构顶点之间的间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水银,梅坦,虞峰,袁园,张元方,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天禄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