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翟爱民专利>正文

全管无轮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664211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13 22: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全管无轮泵,其主体结构为一液体通道,通道两端具有开口,两端开口分别设置于液体中及液面以上的空气中,在通道中部具有进气孔,所述的进气孔位于液面以下,并且开孔距离通道的下端口距离大于开孔距离液面的距离,所述的进气孔位于液面以上,进气孔距液面的高度差,小于产生压强与之值相等的水柱的高度,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效果和优点是:没有任何可以旋转的机械部件,基本无损耗,成本低,寿命长,易于操作,便于管理,能量转换率高,无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全管无轮泵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流能量的收集方法,特别是一种利用气压差能抽水到预定高处的方法及装置,是一种全管无轮泵。
技术介绍
:现有的抽水技术,特别是灌溉技术,都是利用自然落差或人工提水来完成的,例如水库下的人工灌渠,一般都旁山而建,较低一侧的耕地可以自流浇灌,而较高一侧的耕地需要耗费油电等抽水浇灌。而为了增加自流浇灌的面积,渠内每隔一定间隔距离就有水闸一座来抬高水位,水闸处会有一定高度的落差供本技术设备运行所用,平原依靠河流浇灌的耕地,一般都拦截河流抬高水位再泵水浇灌,泵站一般都供应几千亩田地的农业用水,每年的电费支出都在几万元以上,也就是将河水、渠水到高处,需用电泵、内燃机泵等动力设备将水流抽上去。而完成这一切工作增多需要一个水泵,水泵一般都由动力源和一个机械叶片组成,通过叶片的快速旋转达到提水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利用气体源作为动力,通过管路类的通道实现水流或其它液体向高处的传输,达到提水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全管无轮泵,其主体结构为一液体通道,通道两端具有开口,两端开口分别设置于液体中及液面以上的空气中。进一步的,在通道中部具有进气孔。进一步的,所述的进气孔位于液面以下,并且开孔距离通道的下端口距离大于开孔距离液面的距离。进一步的,所述的进气孔位于液面以上,进气孔距液面的高度差,小于产生压强与之值相等的水柱的高度。进一步的,所述的通道为管道,并且以具有极小的表面张力内壁。进一步的,具有液柱感测装置,感测装置可以输出信号或动作,以控制进气装置。进一步的,具有输出流量感测及反馈装置。进一步的,具的防砂弯头及盖帽。另外,一种全管无轮泵提水方法,具有进气孔,进气孔连接于气源,气源以非稳定流量进行供气。进一步的,所述的非稳定流量可以为间隔式供气、大小流量间隔式供气、变间隔流量时长方式之一进行工作。进一步的,所述的非稳定流量可以为间隔式供气、大小流量间隔式供气、变间隔流量时长方式的由气源工作控制信号控制,气源工作控制信号来源于液柱感测装置。本专利技术的效果和优点是:没有任何可以旋转的机械部件,基本无损耗,成本低,寿命长,易于操作,便于管理,能量转换率高,无污染。【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提出的全管无轮泵实施例一工作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全管无轮泵实施例二示意图。图中所示:1、第一管道;2、第一进气孔;3、第二管道;4、负压容器;5、第二进气孔;6、排水管;7、盛水容器。【具体实施方式】:一种全管无轮泵,其主体结构为一液体通道,通道两端具有开口,两端开口分别设置于液体中及液面以上的空气中,如图1所示,此通道即第一管道1,第一管道I位于水中,上端口位于空气中,下端口位于水中。第一管道I中部具有第一进气孔2,可以接气源,以利用气源的有压气体来推动第一管道I中的水柱。从图1中可以看出,第一进气孔2位于液面以下,并且开孔距离第一管道的下端口距离大于开孔距离液面的距离。这样,当第一进气孔2输入有压气体时,气体将推动水流所形成的水柱向第一管道I的两端移动,但第一管道I下端的移动距离小于所形成的水柱体的高度,所以,移动到一定程度时,第一管道I的下端口的水柱将不在移动,而仅是上部的水柱在向上部移动,直到推出上部端口。所以,这个第一管道I以圆形有好,并且最好具有极小的表面张力内壁,这样孔壁的摩擦力最小,效率最高。为了及时准确的感测到运行的情况,该装置具有液柱感测装置,可以是光电式、浮漂式、场效应式等各类传感元件构成,感测装置可以输出信号或动作,以控制进气装置。同时,可以具有输出流量感测及反馈装置,当输出的水量达到预定的数量时,可以及时关闭或调整。由于该装置是应用在有水流的条件下,一般为河底或湖底,都有泥沙及各种杂质,因此为了防止杂质及泥沙,具的防砂弯头及盖帽,也就是在第一管道I下设计一个U形的弯头,以及可以在U形弯头上再设置一个盖帽,当然,盖帽是可以通过水流的,这样,即可以预防泥沙积堵也可以防止来自于水面的其它杂物。所述气源可以普通气泵,以及各种电动、燃油、手动等有动力气泵或气源。因此,基于上述装置的一种全管无轮泵提水方法,具有第一进气孔2,第一进气孔2连接于气源,气源以非稳定流量进行供气。在实际应用中,上述的非稳定流量可以为间隔式供气、大小流量间隔式供气、变间隔流量时长方式之一进行工作。这些非稳定流量可以为间隔式供气、大小流量间隔式供气、变间隔流量时长方式的由气源工作控制信号控制,气源工作控制信号来源于前述实施例中所提及的液柱感测装置。更具体的讲,如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第一管道I 一端在液面外通大气,为需水的理想处;另一端在液面下。第一管道I在液面下的一段上设第一进气孔2通高压气体,有压气体的压强与大气压强的差值为A。第一进气孔2到液面的高度差,小于产生压强与A值相等的水柱的高度。第一管道I在第一进气孔2下的一段最低位置距进气孔的高度差,大于产生压强与A值相等的水柱的高度。第一管道I高于第一进气孔2部分为直管。调节进气孔I进气量到一定程度,气体、水混合进入第一管道I高于第一进气孔2的部分内,并在压差的作用下,在管内运动到液面外的一端排出,且自动重复以上排水过程。这样水就被运到了理想处供利用。除上述实施例以外,如实施例二,如图2所示:第二管道3—端在液面下;另一端在液面外,且通负压容器4,负压容器4内负压气体的压强与大气压强的差值为B。液面外第二管道3段上,设第二进气孔5通大气。第二进气孔5距液面的高度差,小于产生压强与B值相等的水柱的高度。第二管道3高于进气孔部分为直管。负压容器4底部设排水管6 (排水管6为中空大内径管,内径大到靠表面张力之托,管内形不成稳定的水柱),排水管6另一端通盛水容器7液面下,盛水容器7为需水的理想处,盛水容器7位置低于负压容器4,与盛水容器7液面到负压容器4底部距离等高度的水柱,产生的压强值大于B值。调节第二进气孔5进气量到一定程度,气体、水混合进入第二管道3,并在此压差的作用下,在管内运动到负压容器4,气体被抽走,水再经排水管6到盛水容器7供利用。本装置一经启动,自动重复以上排水过程。这样,应用这种方法,利用其它技术所得到的气压差能结合本专利技术抽水,无需油电费用,且所需设备小,能量转换率高,投资收益比小,适用范围广,基本上免维护。虽然这里只说明了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但其意并非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适用性和配置。相反,对实施例的详细说明可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得以实施。应能理解,在不偏离所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本专利技术精神和范围情况下,可对一些细节做适当变更和修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全管无轮泵,其主体结构为一液体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两端具有开口,两端开口分别设置于液体中及液面以上的空气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管无轮泵,其主体结构为一液体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两端具有开口,两端开口分别设置于液体中及液面以上的空气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管无轮泵,其特征在于:在通道中部具有进气孔。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管无轮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气孔位于液面以下,并且开孔距离通道的下端口距离大于开孔距离液面的距离。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管无轮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气孔位于液面以上,进气孔距液面的高度差,小于产生压强与之值相等的水柱的高度。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管无轮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道为管道,并且以具有极小的表面张力内壁。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管无轮泵,其特征在于: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翟爱民
申请(专利权)人:翟爱民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