铰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663564 阅读:1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13 20: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铰链装置。在车辆用车门铰链等铰链装置中,能够在不增加车门侧铰链构件(1)的板厚的前提下确保刚性,并且不易生锈。通过对钢板进行冲压成型来成型车门侧铰链构件(1),通过结合部(13)将第1腿部(11)和第2腿部(12)结合在一起。将连接部(11a、12a)组装于车身侧铰链构件(2)的连接部(21、22),并通过销轴(3)将它们彼此能够转动地连接在一起。使端部向连接部(11a)和安装座面部(11b)所夹着的空间(11A)侧弯曲而形成弯曲部(11c、11c)。使端部向连接部(12a)和安装座面部(12b)所夹着的空间(12A)侧弯曲而形成弯曲部(12c、12c)。在第2腿部(12)中,通过弯曲部(12c、12c)所形成的倾斜面而使雨水等向下流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铰链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适用于例如用于将车辆的车门安装于车辆主体(车身)的车辆用车门铰链的铰链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作为这种车辆用车门铰链,有例如日本特许公开公报1996 - 197952号公报(专利文献I)及日本特许申请公表编号2009 - 542942号公报(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车辆用车门铰链。在这些车辆用车门铰链中,车门侧铰链构件受到车门厚度的限制,并且,安装在车门的小面(日语:小口)上的结构较多。因此,车门侧铰链构件形成为利用冲压成型将板状的连接部和板状的安装座面部一体成型而成的结构,该板状的连接部用于能够转动地连接于车身侧铰链构件的连接部,该板状的安装座面部与该板状的连接部呈直角地结合,安装在车门的安装面(小面)上。图5是表示以往的车辆用车门铰链的一例的图,该车门铰链也是车门侧铰链构件形成为利用冲压成型将板状的连接部和板状的安装座面部一体成型而成的结构,说明该图5的示例。该铰链装置具有:安装于车辆的车门面板40且利用冲压成型而形成的车门侧铰链机构10,安装于车身50侧且同样利用冲压成型而形成的车身侧铰链构件20,以及作为轴的销轴30。车门侧铰链构件10是将平行的板状的连接部10a、IOb和分别与该连接部10a、IOb成直角的安装座面部10c、10d —体地成型而得到的构件。车身侧铰链构件20是将平行的板状的连接部20a、20b和安装座面部20c —体地成型而得到的构件。然后,将车门侧铰链构件10的连接部10a、10b组装在车身侧铰链构件20的连接部20a、20b之间,通过销轴30,使连接部IOa能够转动地连接于连接部20a而将连接部IOa和连接部20a连接在一起,使连接部IOb能够转动地连接于连接部20b而将连接部IOb和连接部20b连接在一起。另夕卜,车门侧铰链构件10通过未图示的螺栓等在安装座面部10c、IOd安装于车门面板40,车身侧铰链构件20通过未图示的螺栓等在安装座面部20c安装于车身50。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 - 197952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表2009 - 542942号公报以往的铰链装置会因车门的自重等而承受负荷从而发生变形。此时,若变形较大,会让使用者感觉到车门下垂,导致使用感变差。因此,以往为了防止车门侧铰链构件的变形,需要增加车门侧铰链构件的板厚。但是,在增加了板厚的情况下,存在有重量增加、部件成本增大等问题。在此,若考虑车门侧铰链构件10,在承受有由车门的自重等造成的负荷的情况下,如图6的(A)所示,连接部IOa和安装座面部IOc的拐角部Xl以及连接部IOb和安装座面部IOd的拐角部Xl发生了变形。为了提高这种车门侧铰链构件10的刚性,需要加强拐角部XI。但是,车门侧铰链构件10是利用冲压成型由平板成型的构件,因此,无法仅增加拐角部Xl的板厚。因此,在该以往的结构中,不得不增加车门侧铰链构件10整体的板厚,从而产生重量增加、材料成本增大等问题。另外,虽然通过利用铸造等来成型车门侧铰链构件10,能够使板厚局部地变化,从而能够降低重量,但另一方面,一般而言,相对于冲压成型,采用铸造等制造方法的话,加工费用较高,因此,无法解决成本增大这样的问题。另外,作为其它问题,通常,汽车是在车身和车门面板组装在一起的状态下进行涂装的,因此,无法对铰链装置和车门的安装面进行涂装,因此,当因制造方面的问题或修理等而将车门面板拆卸下来时,有时会使如图6的(C)中用格子线表示的未进行涂装的面暴露出来,而导致生锈。另外,如图6的(B)、图6的(C)所示,在以往的结构中,在车门侧铰链10的安装座面部IOd和车门面板40的安装面形成了大致水平的谷部X2,雨水等会积存在该谷部X2处,而导致生锈。此外,为了提高刚性,还考虑有如图7所示那样追加加强肋部IOe的情况,但是,由于需要避开紧固螺栓、车身侧铰链构件20的连接部20a、20b的旋转轨迹,因此,只能设定不会碰到螺栓的凸缘、连接部20a、20b且较低的、较小的加强肋部10e,而无法期望足够的刚性。另外,在追加有加强肋部IOe的情况下,如图7的(B)所示,大量的水会积存在加强肋部IOe的里部X3侧,而导致生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在利用冲压成型来成型铰链构件而成的铰链装置中,在不增加铰链构件的板厚前提下,确保铰链装置的刚性。另外,本专利技术的课题还在于,即使与车门面板等的安装面相接触的接触面是未进行涂装的面,也会通过减小该面自身,并且防止水滴等积存在安装面附近,而使接触面不易生锈。技术方案I的铰链装置是通过销轴将两个铰链构件的各自连接部彼此能够转动地连接在一起而成的铰链装置,该铰链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两个铰链构件的至少一者是通过对钢板进行冲压成型将包括板状的上述连接部、板状的安装座面部和板状的弯曲部形成为一体,并且,将上述安装座面部与上述连接部结合为呈大致直角,上述铰链构件的上述弯曲部形成为在上述连接部和上述安装座面部的结合部分使该铰链构件的两侧部分向该连接部和该安装座面部所夹着的空间侧弯曲。另外,“大致直角”的概念是包括准确地形成为直角和形成为稍微不同于直角的角度这样的实质上的直角的情况在内。技术方案2的铰链装置在技术方案I所述的铰链装置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安装座面部形成有能够使螺栓贯穿的安装孔,该螺栓用于将上述铰链构件安装于安装面,上述铰链构件的两端部中的上述安装座面部和上述弯曲部的交界的位置,位于与贯穿于上述安装孔的上述螺栓的头部座面部的上述连接部侧的终端位置相比更靠近相对于该终端位置的上述安装座面部的在上述安装孔的方向上的端部侧。技术方案3的铰链装置在技术方案I或2所述的铰链装置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具有第I腿部和第2腿部,该第I腿部由作为上述连接部的第I连接部、作为上述安装座面部的第I安装座面部和作为上述弯曲部的第I弯曲部构成,该第2腿部由作为上述连接部的第2连接部、作为上述安装座面部的第2安装座面部和作为上述弯曲部的第2弯曲部构成,使上述第I腿部和上述第2腿部各自的连接部和安装座面部所夹着的上述空间位于外侧并将该第I腿部和第2腿部的两连接部配置为相对的位置,然后结合该两连接部的端部使该第I腿部和第2腿部形成为一体。采用技术方案I的铰链装置,具有使铰链构件的两侧部向该铰链构件的板状的连接部和板状的安装座面部所夹着的空间侧弯曲而形成的弯曲部,因此,在该弯曲部所处的部分处的几何惯性矩较大,由该连接部、安装座面部及弯曲部构成的腿部变得牢固,从而能够在不增加铰链构件自身的板厚的前提下确保刚性。另外,弯曲部是使铰链构件的两侧部弯曲的构造,能够使安装座面部的接触面的面积变小,从而使其不易生锈。采用技术方案2的铰链装置,在安装座面部形成有能够使螺栓贯穿的安装孔,铰链构件的两端部中的安装座面部和弯曲部的交界的位置,位于与贯穿于安装孔的螺栓的头部座面部的连接部侧的终端位置相比更靠近安装座面部的安装孔方向的端部侧,因此,形成为将弯曲部配置在螺栓的两侧附近的构造,从而能够在弯曲部之间利用螺栓紧固安装座面部,因此,在技术方案I的效果的基础上,能够更加牢固地进行安装。采用技术方案3的铰链装置,在将第I腿部和第2腿部配置在上下方向时,在位于下侧的一腿部中,弯曲部构成从连接部的两侧向下方倾斜的倾斜面,因此,水滴等不会积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铰链装置,通过销轴将两个铰链构件的各自连接部彼此能够转动地连接在一起,其特征在于,上述两个铰链构件的至少一者是通过对钢板进行冲压成型将包括板状的上述连接部、板状的安装座面部和板状的弯曲部形成为一体,并且,将上述安装座面部与上述连接部结合为呈大致直角,上述铰链构件的上述弯曲部形成为在上述连接部和上述安装座面部的结合部分使该铰链构件的两侧部分向该连接部和该安装座面部所夹着的空间侧弯曲。

【技术特征摘要】
2012.08.10 JP 2012-1781091.一种铰链装置,通过销轴将两个铰链构件的各自连接部彼此能够转动地连接在一起,其特征在于, 上述两个铰链构件的至少一者是通过对钢板进行冲压成型将包括板状的上述连接部、板状的安装座面部和板状的弯曲部形成为一体,并且,将上述安装座面部与上述连接部结合为呈大致直角, 上述铰链构件的上述弯曲部形成为在上述连接部和上述安装座面部的结合部分使该铰链构件的两侧部分向该连接部和该安装座面部所夹着的空间侧弯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链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安装座面部形成有能够使螺栓贯穿的安装孔,该螺栓用于将上述铰链构件安装于安装面,上述铰链构件的两端部中的上述安装座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藤井隆幸
申请(专利权)人:铃木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