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空中公交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9663164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13 19:28
城市空中公交系统由慢车道、行车道、快车道、工字钢轨、输电线、输电线支架、塔架、支撑架、客舱、客舱门、导电臂、动力装置、电机、轮毂、轮翼、侧轮轴、主轮轴、侧轮微转轴、侧轮架、侧轮、客舱连接臂、乘客区、缓冲区、驾驶区、客舱支架、斜拉架、下连接杆、上连接杆组成,其特征是城市空中公交系统的塔架和支撑架设置在城市道路的路面的两侧;两根工字钢轨在塔架顶端两侧平行安装,供两个客舱在动力装置的驱动下在塔架两侧平衡运动,在降低客舱重心的同时还可以增加乘车的安全性;输电线为整个城市空中公交系统提供动力能源,安装在输电线支架上。城市空中公交系统制作简单,可操作性强,成本低廉,效果明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城市空中公交系统由慢车道、行车道、快车道、工字钢轨、输电线、输电线支架、塔架、支撑架、客舱、客舱门、导电臂、动力装置、电机、轮毂、轮翼、侧轮轴、主轮轴、侧轮微转轴、侧轮架、侧轮、客舱连接臂、乘客区、缓冲区、驾驶区、客舱支架、斜拉架、下连接杆、上连接杆组成,其特征是城市空中公交系统的塔架和支撑架设置在城市道路的路面的两侧;两根工字钢轨在塔架顶端两侧平行安装,供两个客舱在动力装置的驱动下在塔架两侧平衡运动,在降低客舱重心的同时还可以增加乘车的安全性;输电线为整个城市空中公交系统提供动力能源,安装在输电线支架上。城市空中公交系统制作简单,可操作性强,成本低廉,效果明显。【专利说明】城市空中公交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城市空中公交系统,属于运输或提升工具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里的车辆与日俱增,城市内由于面积所限,地面道路的发展速度远远跟不上车辆数目的增加的速度。公交车是人们出行的首选,特别是对于城市内的工薪阶层来说,快速的公交系统,可以为城市居民提供较为优质的出行服务。目前,人们设计有快速公交系统、地铁、高架桥等公益设施,但这些公益设施造价非常高,在修建的同时,需要对固有的许多设施加以改造才能完成,它们都需要独立的空间,无形中争夺了城市内的空间资源。怎样设计一套公交系统让人们快速出行建造又不需要克服太多困难成为当今市政建设急需解决的一大难题,所以专利技术一种能让普通民众快速出行又不用改造太多城市设施的城市空中公交系统是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市政建设中由于城市空间资源有限带来的人们出行困难的难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城市空中公交系统,该城市空中公交系统利用架设在空中的钢轨,把城市中行驶的大量公交车提升到空中,避免了公交车与普通车辆同时存在与同一个空间内,从而达到为人们出行带来便利的目的。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城市空中公交系统,由包括慢车道、行车道、快车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工字钢轨、输电线、输电线支架、塔架、支撑架、客舱、客舱门、导电臂、动力装置、连接臂组成,多个支撑架设置在由慢车道、行车道和快车道构成公知的城市道路的路面的两侧,支撑架上设有塔架,同时塔架下端的连接板上有多个固定孔上下排列,在不同固定孔使塔架和支撑架连接时,可以调节工字钢轨的水平高度,以保证轮毂和轮翼组成的钢车轮在工字钢轨上顺利运动。塔架两侧设有两根平行安装的工字钢轨,在两根平行工字钢轨之间、塔架之上设有输电线支架,供两个客舱在动力装置的驱动下在塔架两侧平衡运动,在降低客舱重心的同时还可以增加乘车的安全性。输电线、导电臂置于输电线支架上,导电臂是一根长杆,一端可动连接在动力装置上,另一端则是有个中间具有凹槽的滑轮,滑轮的凹槽始终夹着输电线,客舱包括客舱支架和斜拉架、动力装置,其余部分由钢板或钢化玻璃围成,动力装置由电机、轮毂、轮翼、侧轮轴、主轮轴、侧轮微转轴、侧轮架、侧轮、下连接杆、上连接杆组成,侧轮客舱连接臂在工字钢轨中间的竖钢表面滑动的车轮,两个客舱通过连接臂连接置于塔架两侧,轮毂、轮翼组成钢车轮,与主轮轴紧密连接成一体,主轮轴上设有刹车系统,侧轮中间为侧轮轴、侧轮轴上下两端连接在侧轮架上,侧轮架通过侧轮微转轴连接在客舱连接臂相应位置的内侧,客舱连接臂中间部分是工字钢轨上面部件的连接部分,包括下连接杆和上连接杆,下连接杆中空的内腔可让导电线通过,并在中间部分与导电臂可动连接。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为:工字钢轨同公知的火车道钢轨,“工”字形,上、下面的横钢宽度为10厘米,厚度为3厘米,中间的竖钢高度为20厘米,厚度为5厘米;工字钢轨同轮毂和轮翼相交处形成的弧形夹角处的角为弧形。以减小轮毂和轮翼组成的钢车轮在工字钢轨上快速运动时,工字钢轨对轮毂或轮翼产生的剪切力。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为:塔架由连接板、竖直的钢管和横向的钢管组成,竖直的钢管直径为20-30厘米、高度为5米。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为:支撑架由角钢构成的支架,角钢两侧翼的宽度为5-10厘米,厚度为2-5厘米,其高度为10-30米。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为:上连接杆则是实心的圆形钢杆,直径为15-20厘米。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为:客舱外形为长方体形或子弹形或纺锤形。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为:客舱内部设置同公知公交车,有客舱门供乘客上下车,在舱内有带有座椅的乘客区、有乘客活动的缓冲区、有驾驶员操作车体运动的驾驶区。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城市空中公交系统利用架设在空中的钢轨,把城市中行驶的大量公交车提升到空中,避免了公交车与普通车辆同时存在与同一个空间内,从而达到为人们出行带来便利。大量公交车变为电能驱动,电机的噪音较小,而且电能的使用不会产生废气,所以城市空中公交系统还可以大大降低普通公交车燃烧石油等造成的空气污染及其行驶过程中产生的噪音污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护城市内的环境。城市空中公交系统制作简单,可操作性强,成本低廉,效果明显。【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城市空中公交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城市空中公交系统的客舱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城市空中公交系统的动力装置与工字钢轨连接处横切面示意图。图中1.慢车道,2.行车道,3.快车道,4.工字钢轨,5.输电线,6.输电线支架,7.塔架,8.支撑架,9.客舱,10.客舱门,11.导电臂,12.动力装置,13.电机,14.轮毂,15.轮翼,16.侧轮轴,17.主轮轴,18.侧轮微转轴,19.侧轮架,20.侧轮,21.客舱连接臂,22.乘客区,23.缓冲区,24.驾驶区,25.客舱支架,26.斜拉架。【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一种城市空中公交系统,由包括慢车道1、行车道2、快车道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工字钢轨4、输电线5、输电线支架6、塔架7、支撑架8、客舱9、导电臂11、动力装置12、连接臂21组成,多个支撑架8设置在由慢车道1、行车道2和快车道3构成公知的城市道路的路面的两侧,支撑架8上设有塔架7,塔架7下端的连接板上有多个固定孔上下排列,塔架7两侧设有两根平行安装的工字钢轨4,在两根平行工字钢轨4之间、塔架7之上设有输电线支架6,输电线5、导电臂11置于输电线支架6上,导电臂11是一根长杆,一端可动连接在动力装置12上,另一端则是有个中间具有凹槽的滑轮,滑轮的凹槽始终夹着输电线5,客舱9包括客舱支架25和斜拉架26、动力装置12,其余部分由钢板或钢化玻璃围成,动力装置由电机13、轮毂14、轮翼15、侧轮轴16、主轮轴17、侧轮微转轴18、侧轮架19、侧轮20、下连接杆27、上连接杆28组成,侧轮20客舱连接臂21在工字钢轨4中间的竖钢表面滑动的车轮,两个客舱9通过连接臂21连接置于塔架7两侧,轮毂14、轮翼15组成钢车轮,与主轮轴17紧密连接成一体,主轮轴17上设有刹车系统,侧轮20中间为侧轮轴16、侧轮轴16上下两端连接在侧轮架19上,侧轮架19通过侧轮微转轴18连接在客舱连接臂21相应位置的内侧,客舱连接臂21中间部分是工字钢轨4上面部件的连接部分,包括下连接杆27和上连接杆28,下连接杆27中空的内腔可让导电线通过,并在中间部分与导电臂11可动连接。实施例二、对实施例一进一步限定:工字钢轨4同公知的火车道钢轨,“工”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城市空中公交系统,由包括慢车道(1)、行车道(2)、快车道(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工字钢轨(4)、输电线(5)、输电线支架(6)、塔架(7)、支撑架(8)、客舱(9)、导电臂(11)、动力装置(12)、连接臂(21)组成,多个支撑架(8)设置在由慢车道(1)、行车道(2)和快车道(3)构成公知的城市道路的路面的两侧,支撑架(8)上设有塔架(7),塔架(7)下端的连接板上有多个固定孔上下排列,塔架(7)顶端两侧设有两根平行安装的工字钢轨(4),在两根平行工字钢轨(4)之间、塔架(7)之上设有输电线支架(6),输电线(5)、导电臂(11)置于输电线支架(6)上,导电臂(11)是一根长杆,一端可动连接在动力装置(12)上,另一端则是有个中间具有凹槽的滑轮,滑轮的凹槽始终夹着输电线(5),客舱(9)包括客舱支架(25)、斜拉架(26)和动力装置(12),其余部分由钢板或钢化玻璃围成,动力装置由电机(13)、轮毂(14)、轮翼(15)、侧轮轴(16)、主轮轴(17)、侧轮微转轴(18)、侧轮架(19)、侧轮(20)、下连接杆(27)、上连接杆(28)组成,侧轮(20)是在工字钢轨(4)中间的竖钢表面滑动的车轮,两个客舱(9)通过客舱连接臂(21)连接置于塔架(7)两侧,轮毂(14)、轮翼(15)组成钢车轮,与主轮轴(17)紧密连接成一体,主轮轴(17)上设有刹车系统,侧轮(20)中间为侧轮轴(16)、侧轮轴(16)上下两端连接在侧轮架(19)上,侧轮架(19)通过侧轮微转轴(18)连接在客舱连接臂(21)相应位置的内侧,客舱连接臂(21)中间部分是工字钢轨(4)上面部件的连接部分,包括下连接杆(27)和上连接杆(28),下连接杆(27)中空的内腔可让导电线通过,并在中间部分与导电臂(11)可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桂林王保忠李凤兰谢天正程波谢桐音裴玉娇谢德顺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南师大发展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