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糟朽棉织物文物抗菌加固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663089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13 19: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糟朽棉织物文物抗菌加固方法,按质量份数取1份冰醋酸,100份去离子水混合得醋酸溶液;取0.25份壳聚糖加入所述醋酸溶液中,搅拌至完全溶解;将所得粘稠液体放进生化培养箱中,保持溶解温度20~25℃,成熟一天后,得加固剂;将糟朽棉织物放入加固剂中,20~35℃下浸渍0.5-2h后取出,用光滑玻璃片轧其表面30~100min,重复浸轧过程两次,在60~80℃下烘5~10min,用去离子水清洗织物表面,自然干燥。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提高棉织物文物强度,增加文物的防霉抗菌性。2)对织物伤害小。3)方法简便、成本低、效果好。4)无毒、无害、无污染,符合环保发展的趋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按质量份数取1份冰醋酸,100份去离子水混合得醋酸溶液;取0.25份壳聚糖加入所述醋酸溶液中,搅拌至完全溶解;将所得粘稠液体放进生化培养箱中,保持溶解温度20~25℃,成熟一天后,得加固剂;将糟朽棉织物放入加固剂中,20~35℃下浸渍0.5-2h后取出,用光滑玻璃片轧其表面30~100min,重复浸轧过程两次,在60~80℃下烘5~10min,用去离子水清洗织物表面,自然干燥。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提高棉织物文物强度,增加文物的防霉抗菌性。2)对织物伤害小。3)方法简便、成本低、效果好。4)无毒、无害、无污染,符合环保发展的趋势。【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文物保护
,尤其是。
技术介绍
棉花最早在新疆、云南、海南等地种植,至元明时代,棉花逐渐部份取代丝麻,成为中国重要的天然纤维作物。距今为止出土的棉织物文物从先秦到明清,各个年代的文物都有,主要以布匹、衣物、棉毯和棉甲等形式存在。因此棉织物是我国文化宝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出土的糟朽棉织物文物进行加固具有重大意义,也是一直所缺失的研究领域。为了满足收藏研究和陈列的要求,需要对棉织物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糟朽棉织物文物抗菌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如下步骤:1)按质量份数取1份的冰醋酸,加入到100份的去离子水中制成醋酸溶液;2)按质量份数取0.25份脱乙酰度≥90%的壳聚糖加入到步骤1)制得的醋酸溶液中,搅拌至完全溶解;3)将步骤2)制得的溶液放进生化培养箱中,保持溶解温度20~25℃,成熟一天后,得到糟朽棉织物文物加固剂;4)将糟朽棉织物放入步骤3)得到的加固剂中,在20~35℃下浸渍0.5?2小时后取出,用光滑玻璃片轧其表面30~100min,再重复浸轧过程两次,然后在60~80℃下烘5~10min,并用去离子水清洗织物表面,自然干燥后得加固后的棉织物。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清清彭志勤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