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利用通入内部的涡流来改善环锭细纱质量的装置,该装置由一个圆形纱道和两个与之相切的圆形气道组成,被称作涡流双喷管。涡流双喷管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加工成本低廉的优点,它可以直接安装在传统环锭细纱机的前罗拉和导纱钩之间,使用时从气道通入气流,气流将在纱道内呈螺旋状运动,并且双喷管的设计保证了纱道内的气流场更加稳定和均匀,从而对纱线上的毛羽形成较好的折叠、弯曲并包缠进纱体的作用,因此,有效降低了纱线表面长毛羽的数量,同时对纱线其他性能有了一定改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利用通入内部的涡流来改善环锭细纱质量的装置,该装置由一个圆形纱道和两个与之相切的圆形气道组成,被称作涡流双喷管。涡流双喷管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加工成本低廉的优点,它可以直接安装在传统环锭细纱机的前罗拉和导纱钩之间,使用时从气道通入气流,气流将在纱道内呈螺旋状运动,并且双喷管的设计保证了纱道内的气流场更加稳定和均匀,从而对纱线上的毛羽形成较好的折叠、弯曲并包缠进纱体的作用,因此,有效降低了纱线表面长毛羽的数量,同时对纱线其他性能有了一定改善。【专利说明】 一种利用涡流双喷管来提高细纱质量的装置及应用
一种利用涡流减少纱线毛羽的喷管,称为涡流双喷管,本专利技术属于纺织工程
,它涉及一种新型的提高细纱质量的装置。
技术介绍
环锭细纱机是目前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纺纱方法,约占总纺纱锭数的90%以上。其工艺成熟,纺纱质量稳定,试纺纱线号数范围广。环锭纺纱牵伸系统中,预牵伸区的牵伸力将纱线解捻,主牵伸区的牵伸力将解捻后的纤维束拉伸到所需要的细度,这时纤维束中纤维之间的抱合力基本消除,纤维束呈现一定的宽度,而通过钢丝圈传递的捻度不能全部进入前钳口线,须条宽度收缩成三角形,形成加捻三角区。加捻三角区的存在导致了环锭细纱的毛羽问题。纱线的毛羽是指伸出纱体表面的纤维,对织物外观和性能影响很大。纱线毛羽不仅影响织物的透气、抗起毛起球、外观、织纹清晰和表面光滑等,还影响纱线中纤维的有效利用与强度。对于一般的织物,过多的毛羽又会影响到纺纱与后道工序以及纱线的适用性。纱线毛羽的状态直接影响到织造效率、布面风格和染色效果。纱线毛羽在后道各工序因受摩擦而脱落,形成飞花污染环境,危害人体健康,也会产生新的疵点使纱线及织物质量下降.毛羽过长过多时会危害性极大,它不仅影响纱线的外观还会影响后加工,造成上浆不良、织机开口不清、织机效率下降等。减少纱线的毛羽是提高纱线和织物质量的重要途径,目前主要的减少毛羽的方法如下:(1)优化细纱工艺,比如适当提高纱线的捻系数、合理选择原料等。但纱线质量改善的幅度较小;(2)紧密纺(Compact Spinning),如瑞士 Rieter公司的Com4紧密纺纱设备可以使细纱3mm以上的毛羽大幅度减少。但缺点在于:设备投资大、固定成本与开机成本高、机构复杂,改造困难;(3)赛络纺(SiiOspun),该技术对减少纱线毛羽,改善纱线质量有一定的效果,但局限于生产股线结构类纱线;(4)喷气环锭纺(Jet-ring spinning),该技术通过在细纱机上安装喷嘴来改善毛羽,但是该喷嘴是通过轴线位于同一平面的4个微孔来产生涡流来减少毛羽,加工精度要求很高,而且该法生产的纱线的强度较普通的环锭纺所生产的纱线低,因此很难产业化推广;(5)单喷嘴环锭纺,该技术也是通过在环锭细纱机上安装喷嘴来改善毛羽,喷嘴有一个纱道和一个与之垂直且相切的气道组成,易于加工,成本相对较低,但是该法加工纱线过程中纤维散失较多,造成纱线细度下降,因此还有待进一步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在单喷嘴喷管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利用内部涡流有效作用,来有效减少纱线毛羽、提高成纱质量。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利用涡流来减少纱线毛羽的喷管,称为涡流喷管,其特征是:涡流双喷管主要由纱道①和两个气道②、③组成。纱道和气道在相交处垂直相切,气道的轴线位于纱道长度中L1 =L2 = 1:2处,气道的直径Cl1为1.4mm,长度为5mm ;纱道的直径D1为2mm,纱道长度为21mm。所述涡流喷管的应用:粗纱经过牵伸系统后,由输出罗拉将细纱喂入涡流喷管。涡流喷管固定在输出罗拉的下方,其安装角度与罗拉座相同,涡流喷管的最上端距输出罗拉为6.5-12.5cm。细纱经过涡流喷管的作用后,再通过导纱钩、钢丝圈、钢领,卷绕到由锭子传动的筒管上。在纺纱过程中,压强(表压)为0.05MPa-0.25MPa的压缩、干燥空气由涡流喷管的气道进入纱道。干燥后的压缩气流进入涡流喷管后,由于气道和纱道在相交处垂直相切,气流将在纱道内膨胀、旋转,并且,气道左右侧纱道内气流的旋转方向相反。纺制捻向为Z捻的纱时,靠近输出罗拉侧的纱道内气流的旋转方向和纱线的加捻方向相反,纱线被适当解捻;靠近导纱钩侧的气道旋转气流的旋转方向与纱线加捻的方向相同,纱线将在松散的状态下被再次加捻,该作用有利于纱线表面的毛羽被卷入纱线的主干,从而有效降低毛羽。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在传统的环锭细纱机上安装本专利技术的涡流喷管后,在适当的工艺参数条件下,纱线表面毛羽显著减少,尤其是3_及以上的毛羽;纱线的断裂强度明显提高;纱线的条干不匀率也有所改善。纱线制成的织物在后整理中,染色更为均匀;织物的抗起毛起球性能也得到提高。此外,该涡流喷管结构简单,设备改造费用低。因此,在普通环锭细纱机上安装本涡流喷管,是一种能有效提高纱线质量的方法,具有实际应用价值。【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涡流喷管的模型图:①纱道、②气道、③气道图2,润流嗔嘴的 二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原料:定量为4.495g/10m的纯棉棉纱。纺纱工艺条件为:涡流喷嘴气道入口处的压强(表压)为0.15MPa,涡流喷管气道的轴线到输出罗拉的距离为8.5cm ;锭速为1000Orpm0纺制捻系数为330、细度为28tex的Z捻纯棉细纱。纱线性能的测试按照国家标准GB/T7243-1987《纱线毛羽测定方法投影计数法》、国家标准GB/T3916-1997《纺织品卷装纱单根纱线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GB/T3292-1997《纱线条干不匀纺织品纱线条干不匀试验方法电容法》进行。表1列出了普通环锭纺纱线和加装了涡流喷嘴后加工的纱线的性能比较。表1普通环锭纺纱线和加装了涡流喷嘴后加工的纱线的性能比较【权利要求】1.一种利用涡流来减少纱线毛羽、改善成纱性能的喷管,称为涡流双喷管,其特征是:涡流喷管主要由纱道①和气道②、③和组成;纱道和气道在相交处垂直相切,气道的轴线位于纱道长度中L1 =L2 = 1:2处,气道的直径Cl1为1.4mm,长度为5mm ;纱道的直径D1为2mm,纱道长度为21mm。2.该涡流双喷管的应用特征为:粗纱经过牵伸系统后,由输出罗拉将细纱喂入涡流喷管;涡流喷管固定在输出罗拉的下方,安装角度与输出罗拉座相同,涡流喷管的最上端距输出罗拉为6.5-12.5cm;细纱经过涡流喷管的作用后,再通过导纱钩,钢丝圈、钢领,卷绕到由锭子传动的筒管上。【文档编号】D01H4/02GK103572418SQ201310577879【公开日】2014年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14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14日 【专利技术者】付玉叶, 邱华, 葛明桥 申请人:江南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利用涡流来减少纱线毛羽、改善成纱性能的喷管,称为涡流双喷管,其特征是:涡流喷管主要由纱道①和气道②、③和组成;纱道和气道在相交处垂直相切,气道的轴线位于纱道长度中L1:L2=1:2处,气道的直径d1为1.4mm,长度为5mm;纱道的直径D1为2mm,纱道长度为21mm。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玉叶,邱华,葛明桥,
申请(专利权)人:江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