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熔指聚丙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661605 阅读:1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13 09:38
一种高熔指聚丙烯组合物,它包括下列组分:聚丙烯100份,过氧化物母料13-21份,成核剂母料1.0-2.0份,所述聚丙烯熔融指数为0.2-4g/10min,所述过氧化物母料由聚丙烯粉料98-99份和过氧化物1.0-2.0份组成,所述过氧化物为叔丁基过氧化物或2,5-二甲基-2,5-(二叔丁基过氧)己烷,所述成核剂母料由聚丙烯粉料90份、成核剂10份、主抗氧剂0.1份、辅助抗氧剂0.1份、稳定剂0.1份组成,所述成核剂为TMP-5或NAP-71刚性成核剂,所述主抗氧剂为四[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或β-(4-羟基苯基-3,5-二叔丁基)丙酸正十八碳醇酯,所述辅助抗氧剂为亚磷酸三(2,4-二叔丁基苯基)酯,所述份数均为重量份。所述组分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后,在双螺杆挤出机(长径比为40、螺杆直径为35cm)于170℃~220℃下共混挤出,产物经冷却、造粒,得到高熔指、高性能的聚丙烯树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高熔指聚丙烯兼具高熔体流动速率和良好的力学性能,可使结构复杂的大型薄壁注塑制品的设计变得可行;在生产过程中可缩短加工成型周期,降低加工温度、注射压力和能耗,具有加工性能好,充模容易和产品翘曲变形小等优点。分别选用熔融指数为35g/10min、65g/10min和100g/10min的共聚聚丙烯树脂注塑壁厚为0.036cm的薄壁食品包装容器,发现熔融指数为100g/10min的树脂注射温度为210°C (熔体温度为220°C),65g/10min的树脂注射温度 需要228°C (熔体温度为257°C ),35g/10min树脂的注射温度需要高达282°C (熔体温度为293°C),可见随树脂熔融指数的提高,其加工温度大大降低,从而为下游客户降低能耗。熔融指数的提高可降低成型温度、减少冷却时间,明显降低制品的成型周期,提高产品产量,这一优势是高熔指聚丙烯得以广泛应用最具吸引力的一方面。高熔指抗冲聚丙烯除具有较高流动性性,还具有较高的冲击强度和较好的刚性,主要用于注射成型大型薄壁制品,如注射成型家电制品、汽车零部件、工业零部件、办公用具、家具及玩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熔指聚丙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组分,以重量份数记:聚丙烯100份,过氧化物母料13?21份,成核剂母料1.0?2.0份;所述聚丙烯为均聚聚丙烯或共聚聚丙烯,熔融指数为0.2?4.0g/10min;均聚聚丙烯的等规度≥97%;共聚聚丙烯的共聚单体为乙烯,乙烯含量为3%?7%;所述过氧化物母料由聚丙烯粉料95?99份、叔丁基过氧化物或2,5?二甲基?2,5?(二叔丁基过氧)己烷1?5份组成;所述成核剂母料由聚丙烯粉料85?90份、成核剂10?15份、主抗氧剂0.1?0.2份、辅助抗氧剂0.1?0.2份、稳定剂0.1?0.2份组成;所述成核剂为磷酸酯盐类或聚烯烃磷酸盐类刚性成核剂;所述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熔指聚丙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组分,以重量份数记: 聚丙烯100份, 过氧化物母料13-21份, 成核剂母料1.0-2.0份; 所述聚丙烯为均聚聚丙烯或共聚聚丙烯,熔融指数为0.2-4.0g/10min ;均聚聚丙烯的等规度> 97% ;共聚聚丙烯的共聚单体为乙烯,乙烯含量为3%-7% ; 所述过氧化物母料由聚丙烯粉料95-99份、叔丁基过氧化物或2,5- 二甲基-2,5_( 二叔丁基过氧)己烷1-5份组成; 所述成核剂母料由聚丙烯粉料85-90份、成核剂10-15份、主抗氧剂0.1-0.2份、辅助抗氧剂0.1-0.2份、稳定剂0.1-0.2份组成;所述成核剂为磷酸酯盐类或聚烯烃磷酸盐类刚性成核剂;所述主抗氧剂为四[β (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或β-(4-羟基苯基-3,5-二叔丁基)丙酸正十八碳醇酯;所述辅助抗氧剂为亚磷酸三(2,4- 二叔丁基苯基)酯;所述稳定剂为硬脂酸钙或硬脂酸锌; 所述过氧化物母料和成核剂母料中的聚丙烯粉料为均聚聚丙烯粉料或共聚聚丙烯粉料;所述均聚聚丙烯粉料的熔融指数为2.5g/10min,等规度> 97% ;所述共聚聚丙烯粉料的熔融指数为0.3-4.0g/10min。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熔指聚丙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组分,以重量分数记: 聚丙烯100份, 过氧化物母料13份, 成核剂母料1.0-2.0份; 所述聚丙烯为均聚聚丙烯,熔融指数为1.0-4.0g/10min,等规度> 97%,所述过氧化物母料和成核剂母料中的聚丙烯粉料均为熔融指数为2.5g/10min,等规度> 97%的均聚聚丙烯粉料,所述份数均为重量份。3.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敦瑞徐振明傅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扬子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