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眼立体液晶显示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9652502 阅读:1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08 06: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裸眼立体液晶显示系统,从下到上依次包括下偏光片、下玻璃基板、像素电极、液晶分子、公共电极、彩色滤光片、上玻璃基板、上偏光板以及3D柱状透镜膜,所述上玻璃基板为雾度可调节基板,所述雾度可调节基板电性连接在电压调节器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裸眼立体液晶显示系统通过使用PDLC基板代替上玻璃基板来消除图像中的暗区,并可根据观察者的需求来调节PDLC基板的电压,进而调节PDLC基板的雾度值,从而来改变显示图像使观察者得到较佳的显示效果。(*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裸眼立体液晶显示系统
本技术涉及立体液晶显示
,特别是涉及一种裸眼立体液晶显示系统。
技术介绍
现有裸眼3D液晶显示器一般为普通2D液晶显示器结合柱状透镜光学膜或板、或是普通2D液晶显示器结合狭缝光栅膜或板而制成,其功能是可通过准确的光学设计,将液晶面板上指定的两个或多个像素分别投射到不同的观察者所在空间区域内,指定的两个或多个像素加载着具有视差的图像,观察者在观看区域内双眼接收到不同的图像,这些图像具有视差,因而可在大脑中合成一幅立体影像。但是由于液晶像素间具有不发光的间隔区域,这些不发光的暗区亦会透过柱状透镜或狭缝光栅投射出去,使人眼感觉画面中有黑纹存在,一般而言,不发光区域与单视点单元像素比值较大(约大于1/4时),会造成明显的视觉不良。如图1a所示,现有技术中一种裸眼立体液晶显示器,从下到上依次为背板I’、反射膜2’、导光板3’、扩散膜4’、增亮膜5’、扩散膜6’、液晶屏7’、3D柱状透镜膜8’,其中液晶屏7’包括下偏光片71’、下玻璃基板72’、像素电极73’、液晶分子74’、公共电极75’、彩色滤光片76 ’、上玻璃基板77 ’、上偏光板78 ’,如图1b所示。图1中液晶显示器中由于彩色滤光片中存在有不透光的黑色矩阵且所述黑色矩阵分布于三基色图案之间,导致液晶显示器中子像素R、G、B之间间隔排列,间隔之间存在有不发光的暗区(BM区),而3D柱状透镜膜的柱镜焦点一般设置于R、G、B像素附近,当相邻像素分别加载左右图像投射到人的左右眼中时,不发光的暗区亦会通过透镜投射出来。一般而言,不发光的暗区与单个像素发光区域的面积比值在1:3左右,人眼可以感觉这一暗区的存在,从而影响观众的视觉体验。`因此,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裸眼立体液晶显示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消除暗区并能根据要求调节显示图像效果的裸眼立体液晶显示系统。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裸眼立体液晶显示系统,从下到上依次包括下偏光片、下玻璃基板、像素电极、液晶分子、公共电极、彩色滤光片、上玻璃基板、上偏光板以及3D柱状透镜膜,所述上玻璃基板为雾度可调苄基板,所述雾度可调苄基板电性连接在电压调节器上。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雾度可调苄基板为TOLC基板。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TOLC基板包括上下两层透明导电膜或玻璃、及位于两层透明导电膜或玻璃中间的高分子液晶层。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雾度可调苄基板的雾度值随电压调节器的增大而减小。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雾度可调节基板紧贴于彩色滤光片上方,并位于所述3D柱状透镜膜的焦点旁侧。本技术裸眼立体液晶显示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使用TOLC基板代替上玻璃基板来消除图像中的暗区,并可根据观察者的需求来调节I3DLC基板的电压,进而调节TOLC基板的雾度值,从而来改变显示图像使观察者得到较佳的显示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a为现有技术裸眼立体液晶显示器的结构示意图,图1b为图1a中液晶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方式裸眼立体液晶显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3a、3b、3c分别为本技术第一实施方式裸眼立体液晶显示系统的观看位置示意图、光线示意图和电压较大时的观看效果图;图4为本技术第一实施方式裸眼立体液晶显示系统中电压较小时的观看效果图;图5为本技术第二实施方式裸眼立体液晶显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6a、6b、6c分别为本技术第二实施方式裸眼立体液晶显示系统的观看位置示意图、光线示意图和电压较大时的观看效果图;图7为本技术第二实施方式裸眼立体液晶显示系统中电压较小时的观看效果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技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裸眼立体液晶显示系统,裸眼3D是依据聚光及折射原理改变光行进方向,观赏者左、右眼在影像光线集中的设定区域分别看到不同画面,达到立体视觉感受。本技术中的裸眼立体液晶显示系统从下到上依次包括下偏光片、下玻璃基板、像素电极、液晶分子、公共电极、彩色滤光片、上玻璃基板、上偏光板以及3D柱状透镜膜,上玻璃基板为雾度可调节基板,雾度可调节基板电性连接在电压调节器上。雾度可调节基板为TOLC基板,可通过调节电压来调节其雾度值,从而改变光线从屏幕出射时的扩散角度。电压越大,I3DLC基板的雾度值越低;当电压足够时,I3DLC基板接近透明;当电压为O时,PDLC层呈乳白色雾状。roLC基板为上下两层透明导电膜(或玻璃),中间为高分子液晶层。TOLC利用液晶材料的光电特性,通过高分子网络形成高分子液晶微滴,此高分子液晶微滴在无任何电场作用下微滴内的液晶分子成散乱的排列,入射光通过液晶微滴被散射,故此状态下TOLC基板呈现出不透明的雾态;当调整电场强度,高分子液晶微滴内液晶分子在电场作用下趋向于沿电场方向排列,入射光可通过液晶微滴,进而使F1DLC基板呈现出趋向于透明态,电场越大,呈越透明状态。彩色滤光片为液晶平面显示器彩色化关键零组件。液晶平面显示器为非主动发光之组件,其色彩显示必需透过内部的背光模块或外部的环境入射光提供光源,再搭配驱动与液晶控制形成灰阶显示而后透过彩色滤光片的RGB彩色层提供色相形成彩色显示画面。彩色滤光片基本结构是由玻璃基板、黑色矩阵、彩色层、保护层、ITO导电膜组成。彩色滤光片成型于玻璃基板上,黑矩阵沉积在三基色图案之间的不透光部分,起防止混色作用。含有RGB三基色的滤色层用染料或颜料制成,滤色层制成后再沉积上一层保护层,起平整滤色片和在后续工艺中对滤色层的保护作用。最后在低温(200°C)下沉积ITO膜。本技术中雾度可调节基板替代了传统显示技术中的位于彩色滤光片上方的上玻璃基板,提供了一种具有扩散功能的roLC基板。roLC基板紧贴于彩色滤光片上方,且同时处于贴附在显示屏幕上的3D透镜膜的焦点附近。光线通过彩色滤光片再经过roLC基板后会产生扩散,即发光像素会得到雾化的效果,发光像素会变大变模糊从而起到消除暗区影响的效果。roLC基板雾度值越小,图像越锐利,但黑纹现象越明显;roix基板雾度值越大,则黑纹现象越弱,但雾度过大后画面亮度会降低还会导致串扰现象,影响立体效果。参图2所示为本技术第一实施方式一种裸眼立体液晶显示系统的结构图,从下到上依次为下偏光片10、下玻璃基板20、像素电极30、液晶分子40、公共电极50、彩色滤光片60、PDLC基板70、上偏光板80、3D柱状透镜膜90。本实施方式中,roLC基板70到3D柱状透镜膜90的总厚度为1.25mm, 3D柱状透镜的半径R为0.136mm,柱状透镜的栅距为0.126mm,在柱状透镜排列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裸眼立体液晶显示系统,从下到上依次包括下偏光片、下玻璃基板、像素电极、液晶分子、公共电极、彩色滤光片、上玻璃基板、上偏光板以及3D柱状透镜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玻璃基板为雾度可调节基板,所述雾度可调节基板电性连接在电压调节器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裸眼立体液晶显示系统,从下到上依次包括下偏光片、下玻璃基板、像素电极、液晶分子、公共电极、彩色滤光片、上玻璃基板、上偏光板以及3D柱状透镜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玻璃基板为雾度可调节基板,所述雾度可调节基板电性连接在电压调节器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裸眼立体液晶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度可调节基板SroLC基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裸眼立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国华唐超薛峰万晓祥朱伟
申请(专利权)人:张家港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