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眩硬涂液及防眩硬化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984056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0-15 13:17
本申请涉及一种优化的防眩硬涂液配方,通过选择酸性丙烯酸酯的端基基团和具有特定表面带电状态的有机微米粒子,有机微米粒子表面带有正电荷,并结合酸性丙烯酸酯的酸性基团,实现涂液中有机微米粒子的均匀分散,无需添加任何分散剂,简化涂液的制备过程,避免因分散剂引入的潜在杂质和不良影响。由于有机微米粒子在涂液中能够均匀分散,本申请中的防眩硬涂液在涂布过程中能够形成粒子均一的涂层,确保防眩硬化膜的性能稳定性和一致性。此外,通过选择特定的有机溶剂,实现涂布后对基膜的轻微侵蚀,有效提高了硬化膜层与基膜层的结合强度,利用侵蚀调节溶剂对侵蚀界面进行精细调控,本申请实现了更优的结合界面,提升防眩硬化膜的整体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光学薄膜,尤其涉及一种防眩硬涂液及防眩硬化膜


技术介绍

1、在显示技术中,需要对光学薄膜进行防眩处理,防眩硬涂液技术因其独特的防眩光和增强硬度的特性被广泛应用,其通过在显示面板表面形成一层特殊的涂层,有效减少外界光线对显示画面的干扰,提高画面的清晰度和可读性,同时,该涂层还具备优异的硬度和耐磨性,能够保护显示面板免受划伤和磨损,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2、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对防眩硬涂液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市场上的防眩硬涂液产品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用户需求,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粒子团聚、涂层硬度不够、耐磨性不足、耐候性差等。尤其粒子团聚会产生很多问题,例如,团聚后的有机粒子,由于粒径显著增大和搭桥效应的作用,可能导致涂液在通过滤芯时发生堵塞,粒径的增大还可能在凹版辊刮刀处或涂唇处引发卡粒子现象,这会导致涂层表面出现线纹问题,影响涂层的外观和质量,沉降现象也将变得更为严重和迅速。

3、因此,还需要对防眩硬涂液进行改进,以确保其更符合实际应用的需求的要求。

r/>

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眩硬涂液,其特征在于,包括:20-35重量份的聚氨酯丙烯酸酯、5-20重量份的酸性丙烯酸酯、2-5重量份的光引发剂、60-85重量份的有机溶剂,0.1-3重量份的有机微米粒子及0.1-1重量份的流平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硬涂液,其特征在于,所述酸性丙烯酸酯的酸值范围在100-200 mg KOH/g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眩硬涂液,其特征在于,所述酸性丙烯酸酯包括β-羟乙酸丙烯酸酯、羧酸聚酯甲基丙烯酸酯、羧酸聚酯丙烯酸酯、磷酸聚酯丙烯酸酯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硬涂液,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溶剂中含有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眩硬涂液,其特征在于,包括:20-35重量份的聚氨酯丙烯酸酯、5-20重量份的酸性丙烯酸酯、2-5重量份的光引发剂、60-85重量份的有机溶剂,0.1-3重量份的有机微米粒子及0.1-1重量份的流平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硬涂液,其特征在于,所述酸性丙烯酸酯的酸值范围在100-200 mg koh/g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眩硬涂液,其特征在于,所述酸性丙烯酸酯包括β-羟乙酸丙烯酸酯、羧酸聚酯甲基丙烯酸酯、羧酸聚酯丙烯酸酯、磷酸聚酯丙烯酸酯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硬涂液,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溶剂中含有10-30重量份的基膜侵蚀溶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眩硬涂液,其特征在于,所述基膜侵蚀溶剂包括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丙酮、丁酮、环己酮、甲基异丁酮中的至少一种。

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季立富郭平胜于洋沈晓婷
申请(专利权)人:张家港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