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轧钢板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645645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07 08: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热轧钢板,其中,{100}<011>~{223}<110>方位群的平均极密度为1.0~5.0,而且{332}<113>的结晶方位的极密度为1.0~4.0;金属组织以面积率计,合计含有30%~99%的铁素体和贝氏体,并含有1%~70%的马氏体;当将以单位面积%计的所述马氏体的面积率设定为fM、将以μm为单位的所述马氏体的平均尺寸设定为dia、将以μm为单位的所述马氏体间的平均距离设定为dis、将以MPa为单位的所述钢板的抗拉强度设定为TS时,满足下述式1以及式2。dia≤13μm?(式1),TS/fM×dis/dia≥500?(式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热轧钢板,其中,{100}<011>~{223}<110>方位群的平均极密度为1.0~5.0,而且{332}<113>的结晶方位的极密度为1.0~4.0;金属组织以面积率计,合计含有30%~99%的铁素体和贝氏体,并含有1%~70%的马氏体;当将以单位面积%计的所述马氏体的面积率设定为fM、将以μm为单位的所述马氏体的平均尺寸设定为dia、将以μm为单位的所述马氏体间的平均距离设定为dis、将以MPa为单位的所述钢板的抗拉强度设定为TS时,满足下述式1以及式2。dia≤13μm?(式1),TS/fM×dis/dia≥500?(式2)。【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有助于鼓凸成形性和拉深加工性等的均匀变形能力、以及有助于弯曲性、拉伸凸缘性和扩孔弯边加工性等的局部变形能力两者均优良的高强度。特别地,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DP (Dual Phase)组织的钢板。本申请基于2011年5月25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特愿2011-117432号并主张其优先权,这里引用其内容。
技术介绍
为了抑制源于汽车的二氧化碳气体的排出量,由高强度钢板的使用导致的汽车车体的轻量化正在进行。另外,从确保乘客安全性的角度考虑,汽车车体除软钢板以外,也已经大量使用高强度钢板了。但是,今后为了进一步推进汽车车体的轻量化,必须将高强度钢板的使用强度提高到以前以上的水平。另外,例如为了将高强度钢板用于汽车车体的行走部件,除必须改善均匀变形能力以外,也必须改善有助于扩孔弯边加工性等的局部变形能力。然而,一般地说,如果提高钢板的强度,则成形性(变形能力)降低。例如,在非专利文献I中,公开了因提高钢板强度而使对拉深加工和鼓凸成形重要的均匀拉伸率降低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与此相对照,在非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通过使钢板的金属组织复合化、从而在同一强度下也使均匀拉伸率得以确保的方法。另一方面,在非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通过夹杂物的控制和使其组织单一化、进而降低组织间的硬度差而使以弯曲`性、扩孔性以及扩孔弯边加工性为代表的局部延展性得以改善的金属组织控制法。金属组织控制法是通过组织控制而使钢板成为单一组织,从而改善有助于扩孔性等的局部变形能力。但是,为了成为单一组织,正如非专利文献4所记载的那样,从奥氏体单相开始的热处理成为制法的根本。另外,在非专利文献4中,公开了一种如下的技术:通过热轧后的冷却控制而进行金属组织控制,由此获得析出物和相变组织的优选形态、以及铁素体和贝氏体的适当分数,从而使钢板的强度和延展性得以兼顾。但是,上述的无论哪一种技术都是依赖组织控制的局部变形能力的改善方法,对基底的组织形成产生很大的影响。对于连续热轧时,通过增加压下量,使晶粒微细化而改善钢板材质的方法,也存在现有技术。例如,在非专利文献5中,公开了一种如下的技术:在奥氏体区域内的尽可能低温区域进行大压下,使其从未再结晶奥氏体向铁素体相变,由此使产品的主相即铁素体的晶粒微细化,从而提高钢板的强度和实现强韧化。但是,在非专利文献5中,对于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用于改善局部变形能力的手段,一点也没有考虑。现有技术文献非专利文献非专利文献1:岸田,“新日鉄技報” (1999) N0.371, p.13非专利文献2:0.Matsumura et al, Trans.1SIJ (1987) vol.27, p.570非专利文献3:加藤等,“製鉄研究”(1984) vol.312,p.41非专利文献4:K.Sugimoto et al, (2000) Vol.40,p.920非专利文献5:中山製鋼所NFG製品紹介(中山炼钢所NFG产品介绍)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如上所述,实际情况是高强度、且同时满足均匀变形能力以及局部变形能力两者的特性的技术还没有看到。例如,为了改善高强度钢板的局部变形能力,需要进行包括夹杂物的组织控制。但是,该改善由于取决于组织控制,因而需要控制析出物、铁素体以及贝氏体等组织的分数和形态,从而基底的金属组织受到限制。由于基底金属组织受到限制,因而除局部变形能力以外,难以同时提高强度和局部变形能力。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不仅进行基底组织的控制,而且进行织构的控制,进而控制晶粒的尺寸和形态,从而提供强度高、均匀变形能力和局部变形能力优良、而且成形性方位依存性(各向异性)少的。此外,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谓强度,主要是指抗拉强度,另外,所谓高强度,是指抗拉强度在440MPa以上。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谓强度高、且均匀变形能力和局部变形能力优良,是指使用抗拉强度(TS)、均匀拉伸率(u-EL)、扩孔率(λ )以及板厚d和C方向弯曲最小半径RmC之比即d/RmC的特性值,同时满足TS≤440(单位:MPa)、TSXu-EL ≤7000 (单位:MPa.%)、TSX λ ≤ 30000 (单位:MPa.%)、而且 d/RmC ^ I (没有单位)的所有条件的情况。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根据以前的见解,如前所述,有助于扩孔性和弯曲性等的局部变形能力的改善通过夹杂物控制、析出物微细化、组织均质化、单一组织化以及降低组织间的硬度差等来进行。但是,单凭这些技术,不得不限定主要的组织构成。再者,在为了高强度化而添加大大有助于强度上升的具有代表性的元素即Nb或Ti等的情况下,令人担心的是各向异性变得极大。因此,不得不牺牲其它成形性因子,或者限定成形前的坯料排样的方向,从而用途受到限制。另一方面,均匀变形能力可以通过使马氏体等硬质组织分散于金属组织中而得以改善。本专利技术人为了高强度、和提高有助于鼓凸成形性等的均匀变形能力、以及有助于扩孔性和弯曲性等的局部变形能力这两者,最近除了着眼于钢板的金属组织的分数和形态的控制以外、还着眼于钢板的织构的影响,详细调查研究了其作用效果。其结果表明:通过控制钢板的化学组成、金属组织、特定的结晶方位群的用各方位的极密度表示的织构,可以确保高强度,而且轧制方向、与轧制方向成90°角的方向(C方向)、与轧制方向成30°角的方向、或者与轧制方向成60 °角的方向的兰克福特值(r值)取得平衡而使局部变形能力飞跃般提高,同时通过分散马氏体等硬质组织也可以确保均匀变形能力。本专利技术的要旨如下所述。(I)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热轧钢板,其中,钢板的化学组成以质量%计,含有 C:0.01% ~0.4%、Si:0.001% ~2.5%, Mn:0.001% ~4.0%、Al:0.001% ~2.0%,并将 P限制在0.15%以下、将S限制在0.03%以下、将N限制在0.01%以下、将O限制在0.01%以下,剩余部分包括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在距所述钢板的表面5/8~3/8的板厚范围即板厚中央部,{100} < 011 >、{116} < 110 >、{114} < 110 >、{112} < 110 >、{223} < 110>的各结晶方位的极密度的以算术平均表示的极密度即{100} < 011 >~{223}< 110 >方位群的平均极密度为1.0~5.0,而且{332 }< 113 >的结晶方位的极密度为1.0~4.0 ;在所述钢板的金属组织中存在多个晶粒,该金属组织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轧钢板,其特征在于:钢板的化学组成以质量%计,含有C:0.01%~0.4%、Si:0.001%~2.5%、Mn:0.001%~4.0%、Al:0.001%~2.0%,并将P限制在0.15%以下、将S限制在0.03%以下、将N限制在0.01%以下、将O限制在0.01%以下,剩余部分包括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在距所述钢板的表面5/8~3/8的板厚范围即板厚中央部,{100}<011>、{116}<110>、{114}<110>、{112}<110>、{223}<110>的各结晶方位的极密度的以算术平均表示的极密度即{100}<011>~{223}<110>方位群的平均极密度为1.0~5.0,而且{332}<113>的结晶方位的极密度为1.0~4.0;在所述钢板的金属组织中存在多个晶粒,该金属组织以面积率计,合计含有30%~99%的铁素体和贝氏体,并含有1%~70%的马氏体;当将以单位面积%计的所述马氏体的面积率设定为fM、将以μm为单位的所述马氏体的平均尺寸设定为dia、将以μm为单位的所述马氏体间的平均距离设定为dis、将以MPa为单位的所述钢板的抗拉强度设定为TS时,满足下述式1以及式2;dia≤13μm??????????(式1)TS/fM×dis/dia≥500?(式2)。...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佐野幸一林邦夫中野和昭冈本力藤田展弘
申请(专利权)人:新日铁住金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