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化机巨型胶囊模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64553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硫化机巨型胶囊模具装置包括操作平台、上下模、下模芯、内模芯。下模底面有进气孔,上口有环形胶料槽。下模芯为与下模内底面相配合的圆板,有与下模进气口相对的进气道,上端面有与内模芯连接的定位销。上模下口与下模胶料槽相配合。内模芯外形为与合并的上下模内腔相适应的鼓形筒,其与上下模之间有等于胶囊厚度的间隙。下模、下模芯、内模芯连接固定,下模胶料槽内放置生胶料圈,上模扣在内模芯上,其下口压在生胶料圈上,整套模具装置吊入硫化罐内,合模加压上模将生胶料挤压进入上下模与下模芯、内模芯之间,胶囊成型,硫化后,从模具装置中取出。本装置适于制作巨型硫化胶囊,结构简单,成本低,可靠性高,利用原有硫化罐,保证质量。(*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
本技术涉及一种橡胶定型硫化技术,具体为一种生产巨型轮胎用的硫化机巨型胶囊的模具装置。(二)技术背景现代的轮胎定型硫化机是集合了轮胎定型和硫化两种功能的高度自动化的设备。其中胶囊是轮胎硫化机必不可少的配套部件,硫化前把胶囊装入胎坯,胶囊对胎坯进行定型,并经胶囊传递热量对轮胎进行硫化。根据生产轮胎的规格大小,必须选择相应的规格的胶囊配套使用。那么生产巨型工程轮胎就必须采用巨型的胶囊。目前是采用胶囊硫化机生产硫化机所用的胶囊,生产过程是挤压置于模具上的生胶圈,在模具内形成需要的胶囊形状并进行硫化。常规的方法制造巨型胶囊模具,存在周期长,成本高,投入巨大等等困难。且目前的胶囊硫化机尚无法产生能将胶料挤压成为巨形胶囊的巨大的挤压力。为了满足目前巨型工程轮胎市场需求,需要制作与钢圈直径不小于1000mm,宽度不小于500mm的巨型轮胎的配套的巨型胶囊,急待设计一种新型的巨型胶囊模具装置(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设计一种生产巨型轮胎用的、新型的硫化机巨型胶囊模具装置,其制造周期短,成本低,充分利用硫化罐的巨大合模力以及足够的硫化空间,达到生产巨型胶囊的目的。本技术硫化机巨型胶囊模具装置主要包括:操作平台、上模、下模、下模芯、内模芯。操作平台有稳定的支撑脚,水平的台面上有通孔和固定孔。下模为圆锥筒,其外侧有供起吊的吊环,底面有进气孔和固定用螺孔。下模的上口有环形的胶料槽。下模芯为与下模内底面相配合的圆板,螺栓连接固定下模与下模芯。下模芯有与下模进气口相对的进气道,下模芯的上端面至少有两个定位销,用于与内模芯连接。上模为倒圆锥筒,其-->外侧有供起吊的吊环。上模的下口的外径和高度与下模上部的胶料槽外环壁的内径和高度相配合,上模的下口的内径与下模上部的胶料槽的内环直径相等,上模下口的环形端面与胶料槽的环形底相配合,当上模扣在下模上、上模下口嵌入下模上口的胶料槽后,上模下口的端面与下模上口的胶料槽底面相贴合,上模的内腔表面与下模的内腔表面形成光滑的连续曲面。内模芯的外形为与合并的上下模内腔相适应的鼓形筒,其外侧面与上下模内侧壁之间有等于胶囊厚度的间隙,内模芯底面与下模芯上端面相同,且有与下模芯定位销相对应的定位销孔,内模芯置于下模芯上,下模芯的定位销插入内模芯底部定位销孔连接固定二者,内模芯的中轴线与上下模的中轴线相重合,内模芯的顶面与上模内腔顶面相同,上模压盖在内模芯上,即上模腔内顶面压贴在内模芯的顶面上。使用上述模具装置制作巨型胶囊的方法为:按顺序装配连接下模、下模芯、内模芯,在下模的胶料槽内放置生胶料圈,上模扣在内模芯上,其下口压在生胶料圈上,整套模具装置吊入硫化罐内,合模加压上模将生胶料挤压进入上下模与下模芯、内模芯之间,胶囊成型,硫化后,从模具装置中取出。本技术硫化机巨型胶囊模具装置的优点为:1、可以满足制作巨型硫化胶囊的需要;根据不同规格的巨型轮胎所用的硫化胶囊,设计相应的胶囊模具;2、结构简单,加工周期短,成本低,质量比较容易控制;主要受力部件无焊接结构,可靠性高;3、硫化罐中压力均匀、温度均匀,保证巨型胶囊质量;4、充分利用轮胎厂原有的硫化罐,大大减少投入。(四)附图说明图1为本硫化机巨型胶囊模具装置实施例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硫化机巨型胶囊模具装置实施例放置了制作胶囊的橡胶生料圈的下模结构示意图。(五)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硫化机巨型胶囊模具装置的实施例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操作平台5、上模1、下模3、下模芯4、内模芯2。操作平台5有稳定的支撑脚,水平的台面上有通孔和至少3个固定孔。有压缩空气管的脱模装置7固定于操作平台5下方。下模3为圆锥筒,其外侧有供起吊的吊环,-->底面有进气孔,其底面还有与操作平台5台面的固定孔相对应的螺孔。如图2所示,下模3的上口有环形胶料槽,料槽的容积大于内模芯2外侧面与上模1、下模3内侧壁之间的间隙的总体积。下模芯4为与下模3内底面相配合的圆板,螺栓连接固定下模3与下模芯4。下模芯4有与下模3进气口相对的进气道,下模芯4的上端面至少有两个定位销6,用于与内模芯2连接。上模1为倒圆锥筒,其外侧有供起吊的吊环。上模1的下口的外径和高度与下模3上部的胶料槽外环壁的内径和高度相配合,上模1的下口的内径与下模3上部的胶料槽的内环直径相等。使用时上模1扣在下模3上、上模1下口嵌入下模3上口的胶料槽,上模1下口的端面与下模3上口的胶料槽底面相贴合,上模1的内腔表面与下模3的内腔表面相接形成光滑的连续曲面。内模芯2的外形为与合并的上模1、下模3的内腔相适应的鼓形筒,内模芯2底面与下模芯4上端面相同,且有与下模芯4定位销6相对应的定位销孔,内模芯2置于下模芯4上,下模芯4的定位销6插入内模芯3底部定位销孔、连接固定二者,内模芯2外侧面与上模1、下模3内侧壁之间有等于胶囊厚度的间隙,图1中用粗黑线条表示。内模芯的中轴线与上模1、下模3的中轴线相重合,内模芯2的顶面与上模1内腔顶面相同,上模1内腔顶面压贴在内模芯2的顶面上。使用上述本技术实施例模具装置的制作硫化机巨型胶囊的方法如下:第一步  下模3放置在操作平台5上;第二步  下模芯4置于下模3内,螺栓固定连接二者;第三步  内模芯2置于下模芯4之上,定位销6插入内模芯2的定位销孔,固定连接内模芯2和下模芯4,并保证内模芯2与上下模1、3的同轴度;第四步  制作胶囊的生胶料圈8置于下模3上部的胶料槽内;生胶料圈8的重量稍大于填充内模芯2外侧面与上模1、下模3内侧壁之间的全部间隙所需胶料的总重量;第五步  上模1压扣在内模芯2上,上模1的下口压在生胶料圈8上;第六步  把组合好的整套胶囊模具吊入、安放在硫化罐内;第七步  硫化罐合模,将上模1下压、其下口嵌入胶料槽;生胶料圈8挤压进入内模芯2与上模1、下模3之间的间隙、成型为胶囊;第八步  硫化罐内通入高温蒸汽,经模具装置传热,对成型的胶囊进-->行加热硫化;第九步  胶囊硫化完毕,将整套胶囊模具吊出硫化罐,用螺栓固定连接操作平台5台面的固定孔和下模3底面的螺孔;第十步  脱模装置7的压缩空气管经操作平台5的通孔,与下模3底的进气口相接,打开脱模装置7的压缩空气开关,压缩空气经下模芯4的通气道,进入下模芯4上端面与内模芯2底面之间,再进入内模芯2与定型的胶囊之间,使硫化好的胶囊脱离内模芯2,然后用吊车先取下上模1、取出内模芯2,再拉出胶囊,从而完成整个胶囊定型硫化过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硫化机巨型胶囊模具装置,其特征在于:    主要包括:操作平台(5)、上模(1)、下模(3)、下模芯(4)、内模芯(2);操作平台(5)有稳定的支撑脚,水平的台面上有通孔和固定孔;下模(3)为圆锥筒,其外侧有供起吊的吊环,底面有进气孔,底面还有与操作平台(5)台面的固定孔相对应的螺孔,下模(3)的上口有环形胶料槽;下模芯(4)为与下模(3)内底面相配合的圆板,螺栓连接固定下模(3)与下模芯(4),下模芯(4)有与下模(3)进气口相对的进气道,下模芯(4)的上端面至少有两个与内模芯(2)连接定位销(6);上模(1)为倒圆锥筒,其外侧有供起吊的吊环,上模(1)的下口的外径和高度与下模(3)上部的胶料槽外环壁的内径和高度相配合,上模(1)的下口的内径与下模(3)上部的胶料槽的内环直径相等;使用时上模(1)扣在下模(3)上、上模(1)下口嵌入下模(3)上口的胶料槽,上模(1)下口的端面与下模(3)上口的胶料槽底面相贴合,上模(1)的内腔表面与下模(3)的内腔表面相接形成光滑的连续曲面;内模芯(2)的外形为与合并的上模(1)、下模(3)的内腔相适应的鼓形筒,内模芯(2)底面与下模芯(4)上端面相同,且有与下模芯(4)定位销(6)相对应的定位销孔,内模芯(2)置于下模芯(4)上,下模芯(4)的定位销(6)插入内模芯(2)底部定位销孔连接固定二者,内模芯(2)外侧面与上模(1)、下模(3)内侧壁之间有等于胶囊厚度的间隙,内模芯的中轴线与上模(1)、下模(3)的中轴线相重合,内模芯(2)的顶面与上模(1)内腔顶面相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硫化机巨型胶囊模具装置,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操作平台(5)、上模(1)、下模(3)、下模芯(4)、内模芯(2);操作平台(5)有稳定的支撑脚,水平的台面上有通孔和固定孔;下模(3)为圆锥筒,其外侧有供起吊的吊环,底面有进气孔,底面还有与操作平台(5)台面的固定孔相对应的螺孔,下模(3)的上口有环形胶料槽;下模芯(4)为与下模(3)内底面相配合的圆板,螺栓连接固定下模(3)与下模芯(4),下模芯(4)有与下模(3)进气口相对的进气道,下模芯(4)的上端面至少有两个与内模芯(2)连接定位销(6);上模(1)为倒圆锥筒,其外侧有供起吊的吊环,上模(1)的下口的外径和高度与下模(3)上部的胶料槽外环壁的内径和高度相配合,上模(1)的下口的内径与下模(3)上部的胶料槽的内环直径相等;使用时上模(1)扣在下模(3)上、上模(1)下口嵌入下模(3)上口的胶料槽,上模(1)下口的端面与下模(3)上口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宁
申请(专利权)人:桂林橡胶机械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5[中国|广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