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组装装置,包括组装槽、极性液体、非极性液体、第一移动机构、第二移动机构以及对准装置。极性液体设置于组装槽内,且非极性液体设置于极性液体的上表面上,其中非极性液体覆盖极性液体的上表面的一部分,且极性液体的上表面的另一部分不被非极性液体覆盖。第一移动机构用于将第一基板从非极性液体的上表面浸入至极性液体内。第二移动机构将第二基板从不被非极性液体覆盖的极性液体的上表面浸入至极性液体内。对准装置用于对准位于极性液体内的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非极性液体的注入量不易控制以及注入机台的对位精准度不符合需求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组装装置,包括组装槽、极性液体、非极性液体、第一移动机构、第二移动机构以及对准装置。极性液体设置于组装槽内,且非极性液体设置于极性液体的上表面上,其中非极性液体覆盖极性液体的上表面的一部分,且极性液体的上表面的另一部分不被非极性液体覆盖。第一移动机构用于将第一基板从非极性液体的上表面浸入至极性液体内。第二移动机构将第二基板从不被非极性液体覆盖的极性液体的上表面浸入至极性液体内。对准装置用于对准位于极性液体内的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本专利技术解决了非极性液体的注入量不易控制以及注入机台的对位精准度不符合需求的问题。【专利说明】组装装置
本专利技术关于一种组装装置,尤指一种电湿润显示面板的组装装置。
技术介绍
电湿润显示面板是利用施加电压来改变极性液体于疏水性介电层上的湿润特性,以达到显示效果,其主要包括阵列基板、与阵列基板相对设置的透明基板、分别置于阵列基板与透明基板的内侧的两电极、设置于电极与阵列基板之间的疏水性介电层以及设置于两电极之间且彼此不互溶的非极性液体与极性液体。并且,不同像素区的非极性液体通过挡墙区隔开。当于两电极之间施加电压差时,疏水性介电层上会产生电荷,且通过电荷吸引极性液体,使得疏水性介电层变成较为亲水疏油。然而,由于传统制作电湿润显示面板的方法是利用液体注入的方式将非极性液体注入至各像素区内,因此在像素大小逐渐缩小的趋势下,对位精准度需越高,且注入液体的数量需越少,使得注入机台的对位稳定性无法符合需求,且非极性液体的注入量不易控制。如此一来,非极性液体的厚度容易出现不均匀的现象,进而产生显示差异,并影响电湿润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有鉴于此,提供一新颖的电湿润显示面板的组装装置,以解决非极性液体的注入量不易控制以及对位精准度不符合需求的问题,实为业界努力的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装装置,以解决上述公知的问题。为达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组装装置,其包括一组装槽、一极性液体、一非极性液体、一第一移动机构、一第二移动机构以及一对准装置。极性液体设置于组装槽内。非极性液体设置于极性液体的上表面上,其中非极性液体覆盖极性液体的上表面的一部分,且极性液体的上表面的另一部分不被非极性液体覆盖。第一移动机构用于固定一第一基板,并用于将第一基板从非极性液体的上表面浸入至极性液体内。第二移动机构用于固定一第二基板,并用于将第二基板从不被非极性液体覆盖的极性液体的上表面浸入至极性液体内。对准装置用于对准位于极性液体内的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本专利技术的组装装置可通过第一移动机构将第一基板从非极性液体的上表面浸入而可将非极性液体粘着于第一基板上,且通过对准装置精密对位位于极性液体内的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并将两者贴合。藉此,非极性液体的注入量不易控制以及注入机台的对位精准度不符合需求的问题则不存在于本专利技术的组装装置中。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组装装置的剖视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组装装置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100、200组装装置102组装槽102a透明窗口102b第一注入口102c第一排出口102d第二注入口102e第二排出口104极性液体104a上表面106非极性液体106a上表面108第一移动机构108a支撑臂108b第一载具110第二移动机构IlOa悬臂IlOb第二载具IlOc移动马达112对准装置112a影像感测元件 114挡板116第一基板118速度控制装置120角度控制装置122第二基板124超音速震荡装置126光源128加压杆X水平方向【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以更进一步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方案及功效,但并非作为本专利技术所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请参考图1,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组装装置的剖视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组装装置100包括一组装槽102、一极性液体104、一非极性液体106、一第一移动机构108、一第二移动机构110以及一对准装置112,且可用于组装一面板。其中,面板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极性液体与非极性液体,且极性液体104与非极性液体106密封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举例来说,面板可为电湿润显示面板,且非极性液体106为油墨,而极性液体104为水,但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此。于本专利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非极性液体亦可包括非极性溶剂,例如:己烷、苯、甲苯、二乙醚、乙酸乙酯或四氢呋喃(THF)。并且,极性液体另可包括极性非质子性溶剂,例如:丙酮、乙腈(MeCN)、二甲基甲酰胺(DMF)或二甲基亚砜,或极性质子性溶剂,例如:乙酸、η-丁醇、异丙醇、η-丙醇、乙醇、甲醇、蚁酸或食盐水,但并不限于此。于本实施例的组装装置100中,极性液体104设置于组装槽102内,且非极性液体106设置于极性液体104的上表面104a上。具体来说,非极性液体106的比重小于极性液体104,使得非极性液体106可浮于极性液体104上。另外,非极性液体106覆盖极性液体104的上表面104a的一部分,且极性液体104的上表面104a的另一部分不被非极性液体106覆盖。于本实施例中,组装装置100可选择性另包括一挡板114,设置于非极性液体106的一侧,并从极性液体104的上表面104a并延伸至极性液体104内,以用于阻隔非极性液体106覆盖极性液体104的上表面104a的另一部分。举例来说,挡板114可连接组装槽102的两相对侧壁,而挡板114的底部低于极性液体104的上表面104a,并位于极性液体104内,且挡板114的顶部高于非极性液体106的上表面106a,以将非极性液体106围绕在部分极性液体104的上表面上。另外,组装槽102可由硬质材料所构成,例如:不锈钢,但不限于此。此外,本实施例的第一移动机构108可用于固定第一基板116,并用于将第一基板116从非极性液体106的上表面106a浸入至极性液体104内。举例来说,第一移动机构108可设置于组装槽102上方,并包括支撑臂108a、第一载具108b用于固定第一基板116以及滑轨(图未示),其中滑轨连接支撑臂108a与第一载具108b,使第一载具108b可通过滑轨从非极性液体106的上表面106a上朝极性液体104移动,以穿越非极性液体106而浸入至极性液体104内。但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此,第一移动机构108也可以通过不同的移动方式,例如旋转的方式,从非极性液体106的上表面106a浸入至极性液体104内。由于第一基板116具有疏水性介电层,因此当第一基板116穿越非极性液体106时,第一基板116上会附着具有一定厚度的非极性液体106。于本实施例中,第一移动机构108可选择性包括一速度控制装置118,用以控制第一基板116进入非极性液体中的速度,进而可调整位于第一基板116上的非极性液体106的厚度。并且,第一移动机构亦可选择性包括一角度控制装置120,用以控制第一基板进入极性液体中的角度,且亦可用于调整位于第一基板116上的非极性液体106的厚度。另外,本实施例的第二移动机构110可用于固定第二基板122,并用于将第二基板122从不被非极性液体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组装槽;一极性液体,设置于该组装槽内;一非极性液体,设置于该极性液体的上表面上,其中该非极性液体覆盖该极性液体的上表面的一部分,且该极性液体的上表面的另一部分不被该非极性液体覆盖;一第一移动机构,用于固定一第一基板,并用于将该第一基板从该非极性液体的上表面浸入至该极性液体内;一第二移动机构,用于固定一第二基板,并用于将该第二基板从不被该非极性液体覆盖的该极性液体的上表面浸入至该极性液体内;以及一对准装置,用于对准位于极性液体内的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二基板。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渊,黄泰翔,
申请(专利权)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