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站方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640290 阅读:1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06 19: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站方舱,由前至后依次设有控制间、发电机组间及消声间,其中,所述控制间内设置有控制箱及附件箱,所述控制间前壁上开设有进气窗,所述控制间后壁上设置有第一消声器,所述发电机组间内设置有至少一个发电机组、与所述发电机组排气管端固连的第二消声器,所述消声间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消声器固连的第三消声器,所述消声间后壁上开设有出气窗,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实现对柴油发电机组进气和排气过程中产生的气动噪声进行消声降噪,能够实现对柴油发电机组产生的机械噪声、燃烧噪声、冷却风扇噪声、电磁噪声等进行综合隔声、消声和吸声降噪,还可以实现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电站方舱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减弱高空卫星的红外探测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站方舱,由前至后依次设有控制间、发电机组间及消声间,其中,所述控制间内设置有控制箱及附件箱,所述控制间前壁上开设有进气窗,所述控制间后壁上设置有第一消声器,所述发电机组间内设置有至少一个发电机组、与所述发电机组排气管端固连的第二消声器,所述消声间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消声器固连的第三消声器,所述消声间后壁上开设有出气窗,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实现对柴油发电机组进气和排气过程中产生的气动噪声进行消声降噪,能够实现对柴油发电机组产生的机械噪声、燃烧噪声、冷却风扇噪声、电磁噪声等进行综合隔声、消声和吸声降噪,还可以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电站方舱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减弱高空卫星的红外探测等。【专利说明】电站方舱
本专利技术涉及柴油机发电
,具体地而非排他地,涉及一种用于综合降噪的电站方舱。
技术介绍
柴油发电机组是一种高可靠、高性能、低成本的电站设备,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但柴油发电机组工作时的噪声声压级高达90dBA~120dBA,导致传统的开架式汽车电站、拖车电站、机动电源车辆、固定电站等对使用人员、供电用户和周围环境造成严重的噪声污染。为了对电站工作时的噪声进行控制,传统的方法是将柴油发电机组安装于车舱内,在车舱壁开设用于发电机组通风和散热的进排气孔,对于进气噪声和散热器的风扇噪声等没有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这种方式对于小功率电站有一定的降噪效果。但是,当发电机组功率较大时,舱内发电机组工作时会散发大量的热,致使舱内温度升高,关键零部件热负荷重,影响发电机组的正常工作;同时,对于高速(≥3000r/min)、大功率柴油发电机组,工作时产生的排气噪声也更大,采用以往的简单的隔声降噪方法难以满足高速柴油机电站对整机噪声控制(消声量>35dBA~40dBA)的要求。因此,现有的电站方舱不能满足高速、大功率静音型柴油电站的设计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站方舱,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取得很好的高速大功率柴油发电机组的噪声控制与通风散热效果等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站方舱,由前至后依次设有控制间、发电机组间及消声间,所述控制间内设置有控制箱及附件箱,所述控制间前壁上开设有进气窗,所述控制间后壁上设置有第一消声器;所述发电机组间内设置有至少一台发电机组、与所述发电机组排气管端固连的第二消声器;所述消声间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消声器固连的第三消声器,所述消声间后壁上开设有出气窗。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消声器包括均匀布设于所述控制间后壁上的多个折板,所述折板由外至内依次包括外层、次外层、次内层及内层,所述折板外层为穿孔铝板,所述折板次外层为护面层,所述折板次内层设置为吸声材料,所述折板内层为隔声板。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消声器为扩张式消声器,所述第三消声器为阻抗复合式消声器。进一步地,所述消声间内还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三消声器后方的至少一个吸声立柱。进一步地,所述吸声立柱为中空的且截面呈三角形的立柱结构,所述吸声立柱外层为穿孔铝板,所述吸声立柱内层为隔声板,所述吸声立柱外层与内层之间设置有多孔吸声材料。进一步地,所述发电机组间四壁及所述消声间四壁均设置有复合吸声隔声结构进一步地,所述发电机组通过减振器固定设置于所述发电机组间的底板上。进一步地,所述消声间与所述发电机组间的共壁上还设置有低噪声轴流风扇。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消声器的出口端与所述消声间的底板连通。进一步地,所述进气窗为防雨型百叶窗,所述出气窗为消声百叶窗。如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电站方舱,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由于本专利技术包括第一消声器、第二消声器及第三消声器,所以根据本专利技术之技术思想能够实现对柴油发电机组进气阶段及排气阶段进行消声降噪;由于本专利技术还包括吸声立柱,所以根据本专利技术之技术思想能够实现对柴油发电机组产生的通风散热噪声进行吸声降噪;由于所述第三消声器尾管出口端与所述消声舱的底板连通,所以根据本专利技术之技术思想可以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电站方舱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减弱高空卫星的红外探测,达到隐蔽目标特征的目的;此外,本专利技术的电站方舱采用密封式分级消声,能够实现对柴油发电机组产生的机械噪声、燃烧噪声、冷却风扇噪声、电磁噪声等进行综合隔声、消声和吸声降噪,能够使整个电站方舱的降噪效果更好。【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显示为本专利技术的电站方舱的俯视示意图。图2显示为本专利技术的电站方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显示为图2中第一消声器的结构示意图。图4显示为图3中折板的横截面示意图。图5显示为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6显示为图2中吸声立柱的示意图。图7显示为图6中吸声立柱的横截面示意图。图8显示为本专利技术的电站方舱中复合吸声隔声结构的示意图。零件标号说明I 控制间11 第一消声器111 折板1111 外层1112 次外层1113 次内层1114 内层12 控制箱13 附件箱14 进气窗2 发电机组间21 发电机组22 第二消声器23 散热装置24 减振器3 消声间31第三消声器32吸声立柱321吸声立柱外层322多孔吸声材料323吸声立柱内层 33出气窗4复合吸声隔声结构41隔声板42阻尼层43护面层44吸声材料层45穿孔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请参阅图1至图8。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专利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范畴。图1显示为本专利技术的电站方舱的俯视示意图,图2显示为本专利技术的电站方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站方舱,包括由前至后依次设有控制间1、发电机组间2及消声间3。当然,根据本专利技术之技术思想,该控制间1、发电机组间2及消声间3之间可以不包括实体方舱壁。于本实施例中,该控制间1、发电机组间2及消声间3均为封闭式,即该控制间1、发电机组间2及消声间3为封闭式的三舱结构。其中,控制间I内设置有控制箱12及附件箱13,所述控制间I前壁上开设有进气窗14,所述控制间I后壁上设置有第一消声器11。于本实施例中,该控制间I对封闭在发电机组间2内各发电机组件进行工作状态参数设置、工作状态调整、加减负荷、启停控制等,可以有效降低该发电机组间2内各组件工作时噪声的向外泄露。于本实施例中,该进气窗14为防雨型百叶窗,用于发电机组间2内各台机组工作所需空气的进入,并且在发电机组间2内各组件不工作时被关闭而使整个电站方舱处于封闭状态。根据实际需要,其中的第一消声器11设置于该控制间I后壁的底部上。该第一消声器11包括均匀布设于该控制间I后壁上的多个折板111,该折板由外至内依次包括外层1111、次外层1112、次内层1113及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站方舱,其特征在于:由前至后依次设有控制间、发电机组间及消声间,所述控制间内设置有控制箱及附件箱,所述控制间前壁上开设有进气窗,所述控制间后壁上设置有第一消声器;所述发电机组间内设置有至少一台发电机组、与所述发电机组排气管端固连的第二消声器;所述消声间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消声器固连的第三消声器,所述消声间后壁上开设有出气窗。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春潘小兵苏红春杨贵恒金钊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重庆通信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