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珩磨浮动装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635175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06 11: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珩磨浮动装夹装置,包括固定连接在珩磨设备上的固定底板,所述固定底板上设有浮动平板,所述固定底板和浮动平板之间分别设有弧形凹槽,两个所述弧形凹槽相互配合形成的圆弧凹腔中设有刚性接触的钢珠,所述固定底板和浮动平板之间形成间隙,所述固定底板和浮动平板之间通过第一定位销定位,所述固定底板和浮动平板之间调节螺钉,所述调节螺钉上设有用于调节所述固定底板和浮动平板之间张紧力的弹性块,所述浮动平板上设有用于夹持工件的工件限位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避免珩磨的过渡加工,且工件安装方便灵活,浮动平板与固定板之间通过钢珠的点接触使得摩擦力很小,提高了工件加工的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珩磨浮动装夹装置,包括固定连接在珩磨设备上的固定底板,所述固定底板上设有浮动平板,所述固定底板和浮动平板之间分别设有弧形凹槽,两个所述弧形凹槽相互配合形成的圆弧凹腔中设有刚性接触的钢珠,所述固定底板和浮动平板之间形成间隙,所述固定底板和浮动平板之间通过第一定位销定位,所述固定底板和浮动平板之间调节螺钉,所述调节螺钉上设有用于调节所述固定底板和浮动平板之间张紧力的弹性块,所述浮动平板上设有用于夹持工件的工件限位装置。本专利技术可以避免珩磨的过渡加工,且工件安装方便灵活,浮动平板与固定板之间通过钢珠的点接触使得摩擦力很小,提高了工件加工的精度。【专利说明】一种珩磨浮动装夹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珩磨
,具体涉及一种珩磨加工时,装夹工件的珩磨浮动装夹装置。
技术介绍
珩磨是铸造、浇注、钻削、镗削或铰削之后的一种精加工工艺,使内孔达到很好的几何形状和表面粗糙度。目前,珩磨加工已经成为一种去除量大、切削效率高的内孔精加工工艺。珩磨主要加工直径5-500毫米甚至更大的各种圆柱孔,孔深与孔径之比可达10或更大。在一定条件下,也可加工平面、外圆面、球面、齿面等。珩磨头外周镶有2-10根长度约为孔长I / 3-3 / 4的油石,在珩磨孔时既旋转运动又往返运动,同时,通过珩磨头中的弹簧或液压控制而均匀外涨,所以与孔表面的接触面积较大,加工效率较高。珩磨后孔的尺寸精度为ΙΤ7-4级,表面粗糙度可达Ra0.32-0.04微米。珩磨余量的大小,取决于孔径和工件材料,一般铸铁件为0.02-0.15毫米,钢件为0.01-0.05毫米。珩磨头的转速一般为100-200转/分,往返运动的速度一般为15-20米/分。为冲去切屑和磨粒,改善表面粗糙度和降低切削区温度,操作时常需用大量切削液,如煤油或内加少量锭子油,有时也用极压乳化液。同内圆磨相比行磨加工效率更高,而且?行磨头磨料的磨损更小,由于?行磨加工时,?行磨头仅沿孔的X轴和y轴旋转,z轴不旋转,?行磨不需要额外的余量清洗加工孔。又由于珩磨加工时,磨料磨损少,加工效率高,因此,采用珩磨是一种低成本,资金投入少,加工效率高的加工手段。珩磨机主轴与珩磨头一般是浮动联接;但为了提高纠正工件几何形状的能力,也可以用刚性联接,可以更好的修整加工件的几何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一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面的珩磨浮动装夹装置,该装置可以有效提高珩磨工件的几何精度。( 二 )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珩磨浮动装夹装置,包括固定连接在珩磨设备上的固定底板,所述固定底板上设有浮动平板,所述固定底板和浮动平板之间分别设有弧形凹槽,两个所述弧形凹槽相互配合形成的圆弧凹腔中设有刚性接触的钢珠,所述固定底板和浮动平板之间形成间隙,所述固定底板和浮动平板之间通过第一定位销定位,所述固定底板和浮动平板之间调节螺钉,所述调节螺钉上设有用于调节所述固定底板和浮动平板之间张紧力的弹性块,所述浮动平板上设有用于夹持工件的工件限位装置。所述的固定底板上设有定位孔,固定底板通过第二定位销将固定底板定位于珩磨设备上。 所述弹性块为弹簧或弹性橡胶。所述浮动平板固定连接的工件限位装置限定工件在浮动平板的位置,珩磨头在工件的待加工孔中沿孔的轴线作圆周运动,工件随着浮动平板规则运动。(三)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相比较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与浮动珩磨头的珩磨加工相比,本专利技术的珩磨浮动装夹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工件与浮动平板固定连接的工件限位装置,限定工件在浮动平板上的位置,珩磨头在工件孔中沿沿孔的轴线作圆周运动,工件随着浮动平板规则运动,固定珩磨头提高加工件的几何精度,工件放置在浮动装置上,可以避免珩磨的过渡加工,且工件安装方便灵活,浮动平板与固定板之间通过钢珠的点接触使得摩擦力很小,提高了工件加工的精度。【专利附图】【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固定底板的解雇示意图;图3是浮动平板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如图1至图3所示的,一种珩磨浮动装夹装置,包括固定连接在珩磨设备上的固定底板1,所述固定底板I上设有浮动平板2,所述固定底板I和浮动平板2之间分别设有弧形凹槽3,两个所述弧形凹槽3相互配合形成的圆弧凹腔中设有刚性接触的钢珠4,所述固定底板I和浮动平板2之间形成间隙,所述固定底板I和浮动平板2之间通过第一定位销定位,所述固定底板I和浮动平板2之间调节螺钉6,所述调节螺钉6上设有用于调节所述固定底板I和浮动平板2之间张紧力的弹性块7,所述浮动平板2上设有用于夹持工件的工件限位装置8。所述的固定底板I上设有定位孔9,固定底板I通过第二定位销将固定底板I定位于珩磨设备上。如图2所示的,第一定位孔5用于安装第一定位销钉,第二定位孔10用于安装第二定位销,第二定位销用于定位固定顶板I在珩磨设备的位置。所述弹性块7为弹簧或弹性橡胶。所述浮动平板2固定连接的工件限位装置8限定工件9在浮动平板2的位置,珩磨头10在工件9的待加工孔中沿孔的轴线作圆周运动,工件9随着浮动平板2规则运动。本专利技术的珩磨浮动装夹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工件与浮动平板固定连接的工件限位装置,限定工件在浮动平板上的位置,珩磨头在工件孔中沿沿孔的轴线作圆周运动,工件随着浮动平板规则运动,固定珩磨头提高加工件的几何精度,工件放置在浮动装置上,可以避免珩磨的过渡加工,且工件安装方便灵活,浮动平板与固定板之间通过钢珠的点接触使得摩擦力很小,提高了工件加工的精度。当然,以上仅是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应用范例,对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制。除上述实施例外,本专利技术还可以有其它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专利技术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珩磨浮动装夹装置,包括固定连接在珩磨设备上的固定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底板上设有浮动平板,所述固定底板和浮动平板之间分别设有弧形凹槽,两个所述弧形凹槽相互配合形成的圆弧凹腔中设有刚性接触的钢珠,所述固定底板和浮动平板之间形成间隙,所述固定底板和浮动平板之间通过第一定位销定位,所述固定底板和浮动平板之间调节螺钉,所述调节螺钉上设有用于调节所述固定底板和浮动平板之间张紧力的弹性块,所述浮动平板上设有用于夹持工件的工件限位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珩磨浮动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底板上设有定位孔,固定底板通过第二定位销将固定底板定位于珩磨设备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珩磨浮动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块为弹簧或弹性橡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珩磨浮动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动平板固定连接的工件限位装置限定工件在浮动平板的位置,珩磨头在工件的待加工孔中沿孔的轴线作圆周运动,工件随着浮动平板规则运动。【文档编号】B24B33/10GK103551955SQ201310542258【公开日】2014年2月5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6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6日 【专利技术者】施云高, 李兆龙, 孔令成, 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珩磨浮动装夹装置,包括固定连接在珩磨设备上的固定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底板上设有浮动平板,所述固定底板和浮动平板之间分别设有弧形凹槽,两个所述弧形凹槽相互配合形成的圆弧凹腔中设有刚性接触的钢珠,所述固定底板和浮动平板之间形成间隙,所述固定底板和浮动平板之间通过第一定位销定位,所述固定底板和浮动平板之间调节螺钉,所述调节螺钉上设有用于调节所述固定底板和浮动平板之间张紧力的弹性块,所述浮动平板上设有用于夹持工件的工件限位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云高李兆龙孔令成陈红汤越能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