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式运输机的托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626415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30 16: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式运输机的托辊,包括:回转筒,它的两端外圈的直径大于它的中部外圈的直径,回转筒的最小截面的直径至少为225mm,且长度大于输送带的宽度;转动轴,转动轴固定于回转筒上,且转动轴与回转筒的轴线重合,转动轴的两端用于与轴承转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托辊中,回转筒的两端直径大于中部直径,长度大于输送带的宽度;因此,输送带在回转筒上移动时呈凹陷状,物料不会撒落出来,同时回转筒直径比现有槽型托辊的直径大得多,所以输送带传送相同的距离,回转筒转动的圈数比槽型托辊转动的圈数少得多,且托辊的转动轴和轴承比槽型托辊的数量少,从而大大减小了托辊发生疲劳损坏的几率,提高了使用寿命。(*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Support roller of belt convey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belt conveyor roller, including rotary cylinder, both ends of the outer diameter is bigger than that of the middle outer diameter, the diameter of the minimum cross section of rotary cylinder is at least 225mm, with a length greater than the width of the conveyor belt; the rotating shaft, the rotating shaft is fixed on the rotating drum, and the rotary shaft and the rotary axis coincides with the axis of rotation of the rotation, two ends for connection with bearing.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roller, both ends of the rotary cylinder diameter greater than the diameter of the middle part, the conveyor belt length greater than the width; therefore, the conveyor belt moving in the rotating cylinder is sunken, materials do not fall out, much larger than the existing rotary cylinder diameter and groove roller diameter, so the conveyor belt transmission the same distance, the number of the rotary supporting ring ring rotation number less than roll groove, and the number of roller shaft and bearing less than the groove roller, thereby greatly reducing the probability of occurrence of roller fatigue damage, improve the service lif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带式运输机的托辊,包括:回转筒,它的两端外圈的直径大于它的中部外圈的直径,回转筒的最小截面的直径至少为225mm,且长度大于输送带的宽度;转动轴,转动轴固定于回转筒上,且转动轴与回转筒的轴线重合,转动轴的两端用于与轴承转动连接。本技术提供的托辊中,回转筒的两端直径大于中部直径,长度大于输送带的宽度;因此,输送带在回转筒上移动时呈凹陷状,物料不会撒落出来,同时回转筒直径比现有槽型托辊的直径大得多,所以输送带传送相同的距离,回转筒转动的圈数比槽型托辊转动的圈数少得多,且托辊的转动轴和轴承比槽型托辊的数量少,从而大大减小了托辊发生疲劳损坏的几率,提高了使用寿命。【专利说明】一种带式运输机的托辊
本技术涉及带式运输
,特别涉及一种带式运输机的托辊。
技术介绍
带式运输机的常见结构形式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机头5、机尾1、机头漏斗4、机尾漏斗2、输送带7、滚筒3和托辊,滚筒3设置在输送带7的输送方向改变处,托辊设置在输送带7的其余部位,起到支撑和导向的作用,对于爬坡带式运输机,位于机头正面拐弯处6的托辊的受力最大。现有的一种托辊为槽型托辊,如图2所示,它由三个为一组的小型托辊01组成槽型结构,并由托辊支架04支撑,槽型结构是为了不让物料03撒出输送带02,每个小型托辊01分别由一个转轴支撑转动,且分别配置有轴承,因此,一个槽型托辊包括三套转动轴和轴承等零件。当槽型托辊设置于爬坡带式运输机的机头正面拐弯处6时,此处的压力同时由三个小型托辊01、转动轴和轴承承担,由于每个小型托辊01的直径较小,输送带02移动时,小型托辊01需要转动较多的圈数,无形中使小型托辊01、转动轴和轴承出现过度疲劳,并且容易发生疲劳损坏的轴承和转动轴的数量较多,因此,槽型托辊发生疲劳损坏的几率较大。综上所述,如何避免物料从输送带中撒落出来的同时,减小托辊发生疲劳损坏的几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式运输机的托辊,以保证物料不会从输送带中撒落出来,同时减小托辊发生疲劳损坏的几率。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带式运输机的托辊,其特征在于,包括:回转筒,所述回转筒的两端外圈的直径大于所述回转筒的中部外圈的直径,所述回转筒的最小截面的直径至少为225_,所述回转筒的长度大于输送带的宽度;转动轴,所述转动轴固定于所述回转筒上,且所述转动轴与所述回转筒的轴线重合,所述转动轴的两端用于与轴承转动连接。优选地,上述带式运输机的托辊,所述回转筒包括位于两端的两个锥面段和位于所述斜坡段之间的圆筒段;在所述圆筒段指向所述锥面段外端的方向上,所述锥面段的截面直径逐渐增大。优选地,上述带式运输机的托辊,所述圆筒段与所述锥面段通过焊接固定连接。优选地,上述带式运输机的托辊,所述回转筒的两端设置有辐板,所述转动轴固定在所述福板上。优选地,上述带式运输机的托辊,所述辐板为圆形板或沿所述锥面段轴线向四周呈辐射状分布的条形板。优选地,上述带式运输机的托辊,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辐板的中心处的轮毂,所述转动轴通过键与所述轮毂固定连接。优选地,上述带式运输机的托辊,所述圆筒段的直径为230mm?250mm。优选地,上述带式运输机的托辊,所述锥面段的最大截面的直径为590mm?610mmo优选地,上述带式运输机的托辊,所述锥面段的表面型线与所述回转筒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30°?35°。优选地,上述带式运输机的托辊,所述回转筒的长度比输送带的宽度宽180mm?220mmo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带式运输机的托辊中,托辊为一个最小截面直径为至少225mm的回转结构的回转筒,回转筒的两端直径大于中部的直径,回转筒的长度大于输送带的宽度,并且回转筒只需一个转动轴和一组轴承传动,因此,输送带在回转筒上移动时呈凹陷状,物料不会从输送带中撒落出来,同时回转筒直径较大,比现有的槽型托辊的直径大得多,所以输送带传送相同的距离,本技术的回转筒转动的圈数比槽型托辊转动的圈数少得多,且只有一个转动轴和一组轴承,比槽型托辊中的转动轴和轴承的数量少,从而,大大减小了托辊发生疲劳损坏的几率,提高了使用寿命。【专利附图】【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带式运输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提供的槽式托辊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带式运输机的托辊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左视图。上述图1-图4中:机尾1、机尾漏斗2、滚筒3、机头漏斗4、机头5、机头正面拐弯处6、输送带7 ;小型托辊01、输送带02、物料03、托辊支架04 ;回转筒11、锥面段111、圆筒段112、转动轴12、辐板13、轮毂14、轴承座15、轴承16、键17、带式运输机机架18。【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带式运输机的托辊,在保证物料不从输送带中撒落出来的同时,减小了托辊发生疲劳损坏的几率,增加了使用寿命。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考图3和图4,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带式运输机的托辊的结构不意图;图4为图3的左视图。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带式运输机的托辊,以下简称托辊,它包括回转筒11和转动轴12 ;其中,回转筒11是回转体结构,能够与输送带02滚动接触,回转筒11的两端外圈的直径大于回转筒11的中部外圈的直径,回转筒11的最小截面的直径至少为225mm,回转筒11的长度大于输送带02的宽度,保证输送带02完全凹陷在回转筒11中;转动轴12固定于回转筒11上,且转动轴12与回转筒11的轴线重合,以实现同轴转动,转动轴12的两端可以通过轴承16转动连接。上述托辊的工作原理是:托辊安装在带式运输机中,对于设置于爬坡带式运输机的机头正面拐弯处6的托辊,此处的托辊受力最大,由于输送带02凹陷于回转筒11的外表面中,使输送带02自然形成一个凹槽,物料03存放在凹槽中不容易向外撒落,同时由于托辊的回转筒11的最小截面的直径至少为225mm,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槽型托辊中的小型托辊01而言,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托辊的回转筒11的直径要大很多,因此,当输送带02输送相同的距离时,与输送带02滚动接触的回转筒11转过的圈数比小型托辊01转过的圈数少得多,显而易见地,转动次数越多,越快达到疲劳极限,使用寿命越短,而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托辊由于直径较大,所以不容易发生疲劳损坏;并且与回转筒11连接的转动轴12只需一个,与转动轴12配合连接的轴承16也只需一组,转动轴12和轴承16的数量少于现有技术中的三套转动轴和轴承,众所周知,轴承是易损坏的零件,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式运输机的托辊,其特征在于,包括:回转筒(11),所述回转筒(11)的两端外圈的直径大于所述回转筒(11)的中部外圈的直径,所述回转筒(11)的最小截面的直径至少为225mm,所述回转筒(11)的长度大于输送带(02)的宽度;转动轴(12),所述转动轴(12)固定于所述回转筒(11)上,且所述转动轴(12)与所述回转筒(11)的轴线重合,所述转动轴(12)的两端用于与轴承(16)转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进坤陈书峰张德千罗宗尧任建伟
申请(专利权)人: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