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载机动力系统减震支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604075 阅读: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23 07: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装载机动力系统减震支撑装置,变速箱和发动机的刚性连接体通过前、后支撑机构支撑在车架上;后支撑机构包括两个后弹性体、后支撑螺栓螺母组合、发动机连接座和车架后支撑座。前支撑机构包括两个前弹性体、弹性体支撑座、前支撑螺栓螺母组合、前减震支座和一对限位缓冲螺栓,弹性体支撑座固定在变速箱一侧上。前减震支座位于弹性体支撑座下侧,且固定在车架前端外侧,一对限位缓冲螺栓头部端面相对地固定在前减震支座纵向两端上,弹性体支撑座纵向两端下侧位于一对限位缓冲螺栓头部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有效地缓冲了动力系统受到水平方向的前后冲击力,提高了动力系统的辅助减震效果。(*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装载机动力系统减震支撑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工程机械动力系统的减震装置,尤其是一种装载机动力系统的减震垫装置,属于工程机械

技术介绍
装载机的发动机和变矩器变速箱连接成为动力系统的刚性连接体,由于装载机的工作条件较为恶劣,作业场地大多崎岖不平,其动力系统必须通过减震装置支撑在车架上,才能降低发动机自身震动和车辆颠簸对动力系统的不良影响,传动系统才能稳定可靠地工作,并对装载机的机械结构起到保护作用。图1所示的装载机的车架I上设置了动力系统的四个支撑点,装载机动力系统通过车架I前端的A1、A2和车架I后端的B1、B2共四个支撑点的减震装置支撑在车架I上。现有的装载机动力系统减震装置主要缓冲动力系统垂直方向的上下震动,无法对动力系统前后左右水平方向的震动位移提供足够的保护。装载机主要应用于铲运和装载作业,例如装载机在铲入坚硬物料时可能突然减速,或在坑洼颠簸的路面上行驶时,动力系统的刚性连接体经常受到水平方向的冲击,并且前后方向的冲击要多于左右方向的冲击。现有的减震装置无法缓冲动力系统受到的水平方向冲击力,尤其是现有减震装置每个支撑点仅通过单根连接螺栓连接,当水平方向产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装载机动力系统减震支撑装置,包括分别设置在车架前端变速箱纵向两侧下的前支撑机构,分别设置在车架后端发动机纵向两侧下的后支撑机构,变速箱和发动机的刚性连接体通过两个前支撑机构及两个后支撑机构支撑在车架上;所述后支撑机构包括两个后弹性体、后支撑螺栓螺母组合、发动机连接座和车架后支撑座,两个后弹性体上下叠合成整体后的上下侧分别设有金属垫板,两个后弹性体的上下叠合处嵌装在车架后支撑座上,后支撑螺栓螺母组合从上至下依次连接发动机连接座下侧板和两个后弹性体,发动机两侧分别通过两个后支撑机构支撑在车架前端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撑机构包括两个前弹性体、弹性体支撑座、前支撑螺栓螺母组合、前减震支座和一对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载机动力系统减震支撑装置,包括分别设置在车架前端变速箱纵向两侧下的前支撑机构,分别设置在车架后端发动机纵向两侧下的后支撑机构,变速箱和发动机的刚性连接体通过两个前支撑机构及两个后支撑机构支撑在车架上;所述后支撑机构包括两个后弹性体、后支撑螺栓螺母组合、发动机连接座和车架后支撑座,两个后弹性体上下叠合成整体后的上下侧分别设有金属垫板,两个后弹性体的上下叠合处嵌装在车架后支撑座上,后支撑螺栓螺母组合从上至下依次连接发动机连接座下侧板和两个后弹性体,发动机两侧分别通过两个后支撑机构支撑在车架前端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撑机构包括两个前弹性体、弹性体支撑座、前支撑螺栓螺母组合、前减震支座和一对头部端面相对的限位缓冲螺栓,两个前弹性体上下叠合成整体后的上下侧分别设有金属垫板,两个前弹性体的上下叠合处嵌装在弹性体支撑座上,弹性体支撑座一侧固定在变速箱一侧上;前支撑螺栓螺母组合从上至下依次连接上下叠合的两个后弹性体、弹性体支撑座和前减震支座,所述前减震支座位于弹性体支撑座下侧,且固定在车架前端外侧,一对限位缓冲螺栓头部端面相对地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殷晴飞
申请(专利权)人:中外合资沃得重工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