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正极片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598280 阅读: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23 03:26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片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按照固液比为(0.1g~2g):100mL,将碳材料在由浓硝酸和浓硫酸组成的混合酸中回流反应,得到羧基化的碳材料;按照固液比为(0.1g~2g):100mL,将羧基化的碳材料在二氯亚酚中回流反应,得到酰氯化的碳材料;按照固液比为(0.1g~1g):100mL:200mL,将酰氯化的碳材料与乙二胺在无水甲苯中回流反应,得到酰胺化的碳材料;将酰胺化的碳材料溶解于水中形成分散液;先将集流体在分散液中浸泡,然后将集流体于分散液和Li2C6O6溶液中交替浸泡,干燥,得到锂离子电池正极片。此外,还要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片及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片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按照固液比为(0.1g~2g):100mL,将碳材料在由浓硝酸和浓硫酸组成的混合酸中回流反应,得到羧基化的碳材料;按照固液比为(0.1g~2g):100mL,将羧基化的碳材料在二氯亚酚中回流反应,得到酰氯化的碳材料;按照固液比为(0.1g~1g):100mL:200mL,将酰氯化的碳材料与乙二胺在无水甲苯中回流反应,得到酰胺化的碳材料;将酰胺化的碳材料溶解于水中形成分散液;先将集流体在分散液中浸泡,然后将集流体于分散液和Li2C6O6溶液中交替浸泡,干燥,得到锂离子电池正极片。此外,还要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片及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材料科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片的制备方法及采用该方法制备的锂离子电池正极片、以及使用该方法制备的锂离子电池正极片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各种新能源的发展,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小型化发展及电动汽车对大容量高功率化学电源的广泛需求。目前商品化的锂离子电池大多采用无机正极片/石墨体系,其中这些正极片材料主要是磷酸铁锂、锰酸锂、钴酸锂、镍酸锂以及混合的体系。虽然这类体系的电化学性能优异,但是由于其本身容量较低(如磷酸铁锂的理论170mAh/g),制备工艺复杂,成本高等诸多的缺点 。所以开发新型的其它种类的正极片材料受到了人们的广泛的重视。West等人在1963年提出了一类叫做oxocarbon的化合物,其中几乎所有的碳原子都是以羰基或烯醇去质子化的形式存在。Armand等人制备了一系列oxocarbon锂盐,其中,玫棕酸二锂盐一二羟基苯四醌二锂盐Li2C6O6保持了很好的晶体形态,晶体大小为2 μ μm~3 μ m,理论比容量为957mAh/g,首放比容量达到580mAh/g,文章研究了不同电化学窗口下,电压随锂离子数量的变化,得出容量衰减的原因是活性物质溶解于电解液中,而二锂盐比三、四锂盐更容易溶解。该材料具有比容量、能量密度高,热稳定性好等优点,但是使用该材料的锂离子电池随着充放电的循环,容量衰减很快,寿命较商用锂离子电池短。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提高锂离子电池循环寿命的锂离子电池正极片的制备方法及锂离子电池正极、以及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片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按照固液比为(0.lg~2g):100mL,将碳材料在由浓硝酸和浓硫酸组成的混合酸中500C~80°C回流反应0.5小时~2小时,得到羧基化的碳材料;按照固液比为(0.lg^2g):1OOmL,将所述羧基化的碳材料在二氯亚酚中500C~80°C回流反应5小时~15小时,得到酰氯化的碳材料;按照固液比为(0.lg^lg):1OOmL:200mL,将所述酰氯化的碳材料与乙二胺在无水甲苯中50°C~80°C回流反应24小时~48小时,得到酰胺化的碳材料;将所述酰胺化的碳材料溶解于水中形成分散液;及先将集流体在所述分散液中浸泡30分钟飞O分钟,然后将所述集流体于所述分散液和Li2C6O6溶液中交替浸泡,干燥,得到锂离子电池正极片。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碳材料为石墨烯、碳纳米管或活性炭纤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将所述羧基化的碳材料在所述二氯亚酚中回流反应之前还包括对所述羧基化的碳材料进行水洗、过滤及干燥的步骤。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将所述酰胺化的碳材料溶解于水中之前还包括对所述酰胺化的碳材料进行冷却、乙醇清洗、水洗及真空干燥的步骤。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散液的浓度为0.2mg/mL^0.8mg/mL ;所述Li2C6O6溶液的浓度为5mg/mL~20mg/mL。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将所述集流体于所述分散液和所述溶液中交替浸泡时,每次浸泡I分钟~10分钟,且每次浸泡后进行干燥,浸泡次数为5次"10次。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集流体为铝箔、镍网、钛箔或钢箔。一种按照上述锂离子电池正极片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锂离子电池正极片。一种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按照上述锂离子电池正极片的制备方法得到锂离子电池正极片;制备锂离子电池负极片;及将所述锂离子电池正极片、隔膜及锂离子电池负极片按顺序叠片组装成电芯,然后将所述电芯置于电池壳体里,并往所述电池壳体里注入电解液,密封所述电池壳体,得到锂离子电池。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锂离子电池负极片为金属锂片。由于Li2C6O6在充放电过程中溶解在电解液中,导致活性材料逐渐减少,造成了该材料的循环寿命不高,而上述锂离子 电池正极片的制备方法通过对碳材料进行改性处理,在碳材料表面引入带正电荷的胺基官能团,而Li2C6O6上的羰基带有负电荷,通过静电吸引力使两种材料自组装结合在一起,通过层层自组装方法将Li2C6O6材料固定在碳材料层间,从而束缚Li2C6O6分子的移动,使得Li2C6O6材料在电解液中的溶解性大大降低,提高了Li2C6O6材料的循环寿命,因此,将上述制备方法制备的锂离子电池正极片应用于锂离子电池中能够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循环寿命。【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一实施方式的锂离子电池正极片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图2为一实施方式的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图3为实施例6制备的锂离子电池与传统的含有Li2C6O6的正极片的锂离子电池循环寿命测试对比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主要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所示,一实施方式的锂离子电池正极片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llO:按照固液比为(0.lg^2g):100mL,将碳材料在由浓硝酸和浓硫酸组成的混合酸中50°C~80°C回流反应0.5小时~I小时,得到羧基化的碳材料。其中,碳材料为本领域的电导率高的碳材料,优选为石墨烯、碳纳米管或活性炭纤维。其中,混合酸优选由质量比为1:3的质量百分含量为68%的浓硝酸与质量百分含量为98%的浓硫酸混合组成。浓硝酸与浓硫酸组成的混合酸具有很强的氧化物,能够在碳材料的表面产生大量的羧基。步骤S120:按照固液比为(0.lg^2g): lOOmL,将羧基化的碳材料在二氯亚酚中500C~80°C回流反应5小时~15小时,得到酰氯化的碳材料。步骤S120 的反应式为:-C00H+S0Cl2 — _C0C1+S02+HC1其中,羧基化的碳材料在二氯亚酚中回流反应之前还包括对羧基化的碳材料进行水洗、过滤及干燥的步骤。步骤S130:按照固液比为(0.1g~lg):1OOmL: 200mL,将酰氯化的碳材料与乙二胺在无水甲苯中50°C~80°C回流反应24小时~48小时,得到酰胺化的碳材料。步骤S130 的反应式为:-C0Cl+H2NCH2CH2NH2 — _C0NHCH2CH2NH2+HC1步骤S140:将酰胺化的碳材料溶解于水中形成分散液。其中,将酰胺化的碳材料溶解于水中之前还包括对酰胺化的碳材料进行冷却、乙醇清洗、水洗及真空干燥的步骤。真空干燥的条件为50°C真空干燥24小时。其中,分散液的浓度优选为0.2mg/mL"0.8mg/mL,该浓度适于酰胺化碳材料的均匀分散,有利于自组装反应的进行。步骤S150:先将集流体 在分散液中浸泡30分钟飞O分钟,然后将集流体于分散液和Li2C6O6溶液中交替浸泡,干燥,得到锂离子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按照固液比为(0.1g~2g):100mL,将碳材料在由浓硝酸和浓硫酸组成混合酸中50℃~80℃回流反应0.5小时~2小时,得到羧基化的碳材料;按照固液比为(0.1g~2g):100mL,将所述羧基化的碳材料在二氯亚酚中50℃~80℃回流反应5小时~15小时,得到酰氯化的碳材料;按照固液比为(0.1g~1g):100mL:200mL,将所述酰氯化的碳材料与乙二胺在无水甲苯中50℃~80℃回流反应24小时~48小时,得到酰胺化的碳材料;将所述酰胺化的碳材料溶解于水中形成分散液;及先将集流体在所述分散液中浸泡30分钟~60分钟,然后将所述集流体于所述分散液和Li2C6O6溶液中交替浸泡,干燥,得到锂离子电池正极片。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明杰钟玲珑王要兵
申请(专利权)人: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海洋王照明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