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线硬化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591796 阅读:2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22 22: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紫外线硬化膜,包括基材、单面或双面涂布粘着剂的粘着层、连接基材与粘着层的连接层;其中,所述基材为透明或半透明膜,其厚度、伸长率、拉伸强度可变化;粘着层主要包含粘性树脂、紫外线固化剂、光引发剂,其中各组分含量为(重量百分比):粘性树脂10-90%,紫外线固化剂1-10%,光引发剂1-10%,除此之外还含有附加剂,所述附加剂包括有机溶剂和固形粉,有机溶剂为粘着层树脂使用量的1-2倍,固形粉为粘着层的25-45%;连接层可通过在电晕放电处理形成,也可通过涂布亚克力系底漆形成;粘着剂的涂布方法可选择渐变涂布、COMMA涂布等方式。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经紫外线照射后固化,容易从被贴物表面剥离,应用范围广,加工方便且节约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紫外线硬化膜,包括基材、单面或双面涂布粘着剂的粘着层、连接基材与粘着层的连接层;其中,所述基材为透明或半透明膜,其厚度、伸长率、拉伸强度可变化;粘着层主要包含粘性树脂、紫外线固化剂、光引发剂,其中各组分含量为(重量百分比):粘性树脂10-90%,紫外线固化剂1-10%,光引发剂1-10%,除此之外还含有附加剂,所述附加剂包括有机溶剂和固形粉,有机溶剂为粘着层树脂使用量的1-2倍,固形粉为粘着层的25-45%;连接层可通过在电晕放电处理形成,也可通过涂布亚克力系底漆形成;粘着剂的涂布方法可选择渐变涂布、COMMA涂布等方式。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经紫外线照射后固化,容易从被贴物表面剥离,应用范围广,加工方便且节约成本。【专利说明】紫外线硬化膜
本专利技术属于保护膜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紫外线硬化膜。
技术介绍
在现有的技术中,一般保护膜的制作方法是将亚力克胶涂布于基膜上,通过调整涂布量来改变粘性。但是,这样的保护膜应用于CNC加工、IXD保护、LENS保护和金属保护等方式的产品表面划伤、定位用保护膜时,通常存在以下缺陷: 1.胶会粘着在产品上。即保护胶带粘性低时,不方便加工;而提高粘性,则胶易粘到产品上,使产品上留下残胶,或者保护膜不易从被贴物上剥离。这种胶对温度变化敏感,对黏胶的涂布均匀度和被贴物表面都有要求。2.工序繁杂。工序上制备多层各种粘力的保护膜,即制备一种保护膜要使用4-7种粘力层,致使成本增加。3.有静电。一般的保护胶带撕下来时摩擦产生静电(约30000v左右),会对信号造成干扰,对人体造成伤害。【专利技术内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易从产品表面剥离、工序简单、经济效果好、对环境要求不高的紫外线硬化膜。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紫外线硬化膜,包括基材、单面或双面涂布粘着剂的粘着层、连接基材与粘着层的连接层;其中, 所述基材为透明或半透明膜,其厚度、伸长率和拉伸强度可变化,即基材的厚度可在15-500 μ m之间选择,伸长率可在50%以上,拉伸强度在50kg/o/以上;当所述基材是单面带粘性时,不和被贴物接触的面涂布背面剂或离型膜,形成背面层,且背面层的背面力在2-15g/mm之间,背面层的厚度在0.1-10.0 μ m之间,所述背面剂从腊、娃、聚四氟乙烯中选择,所述离型膜可选用业内常用的离型膜,也可选用涂硅系的离型膜; 所述粘着层主要包含粘性树脂、紫外线固化剂、光引发剂,其中各组分含量为(重量百分比):粘性树脂10-90%,紫外线固化剂1-10 %,光引发剂1-10 %,除此之外还含有附加剂,所述附加剂包括有机溶剂和固形粉,所述有机溶剂为粘着层树脂使用量的1-2倍,固形粉为粘着层的25-45 % ; 所述连接层可通过在基材上进行电晕放电处理形成,也可在基材与粘着层的接触面涂布亚克力系底漆形成; 粘着剂的涂布方法可根据被贴物的表面特性,选择渐变涂布、COMMA涂布等方式。进一步,所述基材在波长为250_450nm的光照下,紫外线透过率在65%以上; 进一步,所述基材在聚烯烃膜、聚碳酸酯膜、聚酰胺纤维膜、聚氯乙烯膜、乙烯基氯化物共聚物膜、聚氨酯膜、聚对酞酸乙二酯膜、叶啉膜、丙烯酸共聚物膜、聚酯膜、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膜、聚苯乙烯膜、聚丁二烯膜、离聚物树脂膜中选择; 进一步,所述聚烯烃膜优选低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超高密度聚乙烯;进一步,所述粘性树脂从聚丙烯酸酯、醋酸乙烯酯、丙烯酸酯中选择;所述紫外线固化剂从异氰酸盐树月旨、三聚氰胺树脂、尿烷树脂、环氧基树脂、酸酐、聚胺树脂、羧基聚合物中选择;光引发剂是从氧化钛、苯偶姻烷基醚、芳香酮、芳香缩酮、二羟蒽二酮中选择;有机溶剂从醋酸乙酯、甲苯、甲乙酮、乙醇中选择,其使用量是对比粘性树脂使用量的1:0到1:2倍,使用量根据粘着层的固形粉含量调节; 进一步,所述粘性树脂主要使用聚丙烯酸酯树脂,特别是本专利技术要含有紫外线固化形低聚物,紫外线固化形低聚物从丙烯酸酯系低聚物、氰尿酸盐系低聚物、异氰脲酸酯低聚物等中选择; 所述紫外线固化剂从异氰酸盐树脂、三聚氰胺树脂、尿烷树脂、环氧基树脂、酸酐、聚胺树脂、羧基聚合物中选择; 光引发剂是从氧化钛、苯偶姻烷基醚、芳香酮、芳香缩酮、二羟蒽二酮中选择; 有机溶剂从醋酸乙酯、甲苯、甲乙酮、乙醇中选择,其使用量是对比粘性树脂使用量的I:0到1:2倍,使用量根据粘着层的固形粉含量调节。本专利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紫外线硬化膜生产过程中通过强粘力胶固定在需保护的表面,且粘性均一、方便做业,需要把保护膜撕下来时,用紫外线或太阳光照射即可,其中粘着层固化成固体状,粘力失效(照射后粘力:10-100 g/25mm),很容易剥离下来,不会在被贴物表面留下残胶。2.紫外线膜经照射后,粘着层的粘性分子结构固化成3维网状结构,不受温湿度环境的影响。并且,其经紫外线照射后长期放于室外也不会有变化。3.紫外线照射法的剥离方式对产品不会产生任何静电影响(静电范围0-500V左右),广品安全性提闻。4.紫外线膜对被贴物表面没有要求,任何表面都可以使用,使用者能方便的加工女口广叩ο5.紫外线硬化膜可根据需要加工成单面或双面,适用于多种加工领域。6.紫外线硬化膜在工序上只要一层粘着层,节约了成本。【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紫外线硬化膜的制作过程中: 当粘性树脂使用量不到10 %时,固形粉含量不足,粘力下降;超过90%则较难控制黏胶涂布量。当紫外线固化剂的使用量不足1%时,紫外线照射前粘着剂成分里会有未固化物质,导致凝聚力下降,耐热度下降,出现粘着层碎裂的现象;如使用量超过10%,固化剂发生固化现象,被贴物上出现雾状现象。当光引发剂在波长为250_450nm的紫外线照射下分解,形成含有自由基的物质,当使用量低于1%时,则不能充分分解成自由基固化;超过10%时,会形成未反应自由基,粘性物性的基本构造出现问题。根据技术方案形成的粘着层在紫外线照射前,粘力在250-1500g/25mm (—般更接近 300-950g/25mm);紫外线照射后粘力在 0.5-200g/25mm ( 一般更接近 10_100g/25mm)。粘着层的厚度是0.5-75 μ m,调到1.5-30 μ m更佳。本实施例中,以上粘层的特点是紫外线照射前粘力为25(Tl500g/25mm,紫外线照射后粘力为0.5~200g/25mm。本专利技术的应用:电子显示、CNC加工、IXD保护、LENS保护和金属保护等领域。其中电子显示领域的应用: 1.柔性有机发光二极管生产工艺用 柔性OLED的工艺: 紫外线硬化膜在300-500度的工艺温度里不会发生化学变化,OLED镀膜后去掉玻璃基板时,经紫外线照射,可将紫外线硬化膜轻易剥离;而在不使用紫外线硬化膜的情况下,PI膜贴在玻璃上经过工艺高温处理,很难将紫外线硬化膜剥离。2.触摸屏生产工艺 在大面积玻璃显示板上印刷或曝光形成ITO触摸线路,加工成型后,为更加轻松的剥离保护膜,需提高玻璃侧面的硬化强度,进行2次强化,强化完成后,用紫外线照射贴于玻璃两面的保护膜,能方便的将保护膜剥离。试验案例1:COMMA 方式 单面涂布,用于钟表等五金件。基材菲林膜选用材质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紫外线硬化膜,包括基材、单面或双面涂布粘着剂的粘着层、连接基材与粘着层的连接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为透明或半透明膜,其厚度、伸长率和拉伸强度可变化,即基材的厚度可在15?500μm之间选择,伸长率可在50%以上,拉伸强度在50kg/cm2以上;当所述基材是单面带粘性时,不和被贴物接触的面涂布背面剂或离型膜,形成背面层,且背面层的背面力在2?15/mm之间,?背面层的厚度在0.1?10.0μm之间,所述背面剂从?蜡、硅、聚四氟乙烯中选择,所述离型膜可选用业内常用的离型膜,也可选用涂硅系的离型膜;所述粘着层主要成分为粘性树脂、紫外线固化剂、光引发剂,其中各组分含量为(重量百分比):粘性树脂10?90%,紫外线固化剂1?10?%,光引发剂1?10?%,除此之外,粘着层还含有附加剂,所述附加剂包括有机溶剂和固形粉,所述有机溶剂为粘着层树脂使用量的1?2倍,固形粉为粘着层的25?45?%;所述连接层可通过在基材上进行电晕放电处理形成,也可在基材与粘着层的接触面涂布亚克力系底漆形成;粘着剂的涂布方法可根据被贴物的表面特性,选择渐变涂布、COMMA涂布等方式。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峰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恩特斯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