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塑料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瓶胚模具模外冷却装置,包括外套和吹芯,所述吹芯包括吹芯座、第一吹芯和第二吹芯,所述吹芯座、第一吹芯和第二吹芯的端部依次相连,在第一吹芯和第二吹芯内设置有多组气流孔,对较厚的瓶口进行二次冷却。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以上结构,根据不同部位冷却所需的气体量,对瓶坯不同的厚度的部分进行不同程度的冷却,达到了冷却气体利用率高、冷却效率高、瓶坯冷却均匀、瓶坯变形小、瓶坯合格率高等有益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塑料模具
,尤其涉及一种瓶胚模具模外冷却装置,包括外套和吹芯,所述吹芯包括吹芯座、第一吹芯和第二吹芯,所述吹芯座、第一吹芯和第二吹芯的端部依次相连,在第一吹芯和第二吹芯内设置有多组气流孔,对较厚的瓶口进行二次冷却。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上结构,根据不同部位冷却所需的气体量,对瓶坯不同的厚度的部分进行不同程度的冷却,达到了冷却气体利用率高、冷却效率高、瓶坯冷却均匀、瓶坯变形小、瓶坯合格率高等有益的效果。【专利说明】一种瓶胚模具模外冷却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塑料模具
,尤其涉及一种瓶胚模具模外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在瓶坯模具设计中,瓶坯冷却装置的设计关系到瓶坯的生产效率和瓶坯的质量。因此,冷却装置的设计尤为重要。目前瓶坯模具模外冷却装置的设计结构,不能根据瓶坯的结构特点合理分配冷却气体流量。因此,现有瓶坯模具的模外冷却装置,冷却效率低,瓶坯冷却不均匀、变形大、报废率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瓶胚模具模外冷却装置,能针对瓶坯的结构特点,对瓶坯不同厚度部位进行不同程度的冷却,使瓶坯整体均匀冷却,提高质量,减低报废率。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瓶胚模具模外冷却装置,包括外套和吹芯;所述外套为圆柱形壳体,其一端开口,另一端中心开孔;所述吹芯包括吹芯座、第一吹芯和第二吹芯,所述第一吹芯和第二吹芯为圆柱体,所述吹芯座、第一吹芯和第二吹芯的下端部依次相连,所述第一吹芯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吹芯的直径;所述吹芯座固定在所述外套的开孔处,并且伸出于所述外套的开口一端,所述吹芯座在远离所述第一吹芯的一端设有进气槽;所述第一吹芯在与所述第二吹芯连接一端的端部设有数个第一气流孔,所述第一气流孔呈环形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二吹芯的周围,所述第一气流孔与所述进气槽连通;所述第一吹芯的侧壁设有数个第二气流孔,所述第二气流孔呈圆形围绕着所述第一吹芯的侧壁均匀分布,其与所述第一气流孔连通;所述第二吹芯中心设置有回流孔,所述回流孔延伸至所述第一吹芯下端;所述吹芯座与第一吹芯连接位置的侧壁设有排气孔,所述排气孔的另一端与所述回流孔连通。进一步,所述吹芯座在所述进气槽一端还设有带螺纹的连接头,所述连接头伸出于所述外套的开孔。进一步,所述进气槽呈环形设于所述连接头周围。进一步,所述第一气流孔与所述第一吹芯的中心线平行。进一步,所述第二气流孔与所述第一吹芯的中心线垂直。进一步,所述回流孔与所述第二吹芯的中心线重合。进一步,所述第一吹芯与所述第二吹芯的中心线重合。进一步,所述排气孔与所述回流孔的中心线垂直。进一步,所述第一气流孔、第二气流孔和排气孔的数量都为四个。进一步,所述第一吹芯与第二吹芯的连接处设有圆角。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上结构,根据不同部位冷却所需的气体量,对瓶坯不同的厚度的部分进行不同程度的冷却,达到了冷却气体利用率高、冷却效率高、瓶坯冷却均匀、瓶坯变形小、瓶坯合格率高等有益的效果。【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实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实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1、外套;2、吹芯;21、吹芯座;22、第一吹芯;23、第二吹芯;24、连接头;201、进气槽;202、第一气流孔;203、第二气流孔;204、回流孔;205、排气孔;3、瓶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瓶胚模具模外冷却装置,包括外套I和吹芯2 ;所述外套I为圆柱形壳体,其一端开口,另一端中心开孔;所述吹芯2包括吹芯座21、第一吹芯22和第二吹芯23,所述第一吹芯22和第二吹芯23为圆柱体,所述吹芯座21、第一吹芯22和第二吹芯23的下端部依次相连,所述第一吹芯22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吹芯23的直径;所述吹芯座21固定在所述外套I的开孔处,并且伸出于所述外套I的开口一端,所述吹芯座21在远离所述第一吹芯22的一端设有进气槽201 ;所述第一吹芯22在与所述第二吹芯23连接一端的端部设有数个第一气流孔202,所述第一气流孔202呈环形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二吹芯23的周围,所述第一气流孔202与所述进气槽201连通;所述第一吹芯22的侧壁设有数个第二气流孔203,所述第二气流孔203呈圆形围绕着所述第一吹芯22的侧壁均匀分布,其与所述第一气流孔202连通;所述第二吹芯23中心设置有回流孔204,所述回流孔204延伸至所述第一吹芯22下端;所述吹芯座21与第一吹芯22连接位置的侧壁设有排气孔205,所述排气孔205的另一端与所述回流孔204连通。根据不同部位冷却所需的气体量,冷却气体在进入吹芯后,被吹芯分为相应的两部分。一部分冷却瓶坯身,一部分冷却瓶坯口。其中,冷却瓶坯身的气体排出后,经吹芯外套调整气流方向,会对瓶坯口进行第二次冷却。外套I将排出的冷却气体引导经过瓶胚口的外表面,提高冷却效率,对较厚瓶胚口部分进行更大程度的冷却。进一步,所述吹芯座21在所述进气槽201 —端还设有带螺纹的连接头24,所述连接头伸出于所述外套I的开孔。通过连接头24将整个冷却装置固定在其他装置上。进一步,所述进气槽201呈环形设于所述连接头24周围。进一步,所述第一气流孔202与所述第一吹芯22的中心线平行。进一步,所述第二气流孔203与所述第一吹芯22的中心线垂直。进一步,所述回流孔204与所述第二吹芯23的中心线重合。进一步,所述第一吹芯22与所述第二吹芯23的中心线重合。进一步,所述排气孔205与所述回流孔204的中心线垂直。进一步,所述第一气流孔202、第二气流孔203和排气孔204的数量都为四个。进一步,所述第一吹芯22与第二吹芯23的连接处设有圆角。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上结构,根据不同部位冷却所需的气体量,对瓶坯不同的厚度的部分进行不同程度的冷却,达到了冷却气体利用率高、冷却效率高、瓶坯冷却均匀、瓶坯变形小、瓶坯合格率高等有益的效果。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瓶胚模具模外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套和吹芯; 所述外套为圆柱形壳体,其一端开口,另一端中心开孔; 所述吹芯包括吹芯座、第一吹芯和第二吹芯,所述第一吹芯和第二吹芯为圆柱体,所述吹芯座、第一吹芯和第二吹芯的下端部依次相连,所述第一吹芯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吹芯的直径;所述吹芯座固定在所述外套的开孔处,并且伸出于所述外套的开口一端,所述吹芯座在远离所述第一吹芯的一端设有进气槽; 所述第一吹芯在与所述第二吹芯连接一端的端部设有数个第一气流孔,所述第一气流孔呈环形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二吹芯的周围,所述第一气流孔与所述进气槽连通; 所述第一吹芯的侧壁设有数个第二气流孔,所述第二气流孔呈圆形围绕着所述第一吹芯的侧壁均匀分布,其与所述第一气流孔连通; 所述第二吹芯中心设置有回流孔,所述回流孔延伸至所述第一吹芯下端; 所述吹芯座与第一吹芯连接位置的侧壁设有排气孔,所述排气孔的另一端与所述回流孔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瓶胚模具模外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瓶胚模具模外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套和吹芯;所述外套为圆柱形壳体,其一端开口,另一端中心开孔;所述吹芯包括吹芯座、第一吹芯和第二吹芯,所述第一吹芯和第二吹芯为圆柱体,所述吹芯座、第一吹芯和第二吹芯的下端部依次相连,所述第一吹芯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吹芯的直径;所述吹芯座固定在所述外套的开孔处,并且伸出于所述外套的开口一端,所述吹芯座在远离所述第一吹芯的一端设有进气槽;所述第一吹芯在与所述第二吹芯连接一端的端部设有数个第一气流孔,所述第一气流孔呈环形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二吹芯的周围,所述第一气流孔与所述进气槽连通;所述第一吹芯的侧壁设有数个第二气流孔,所述第二气流孔呈圆形围绕着所述第一吹芯的侧壁均匀分布,其与所述第一气流孔连通;所述第二吹芯中心设置有回流孔,所述回流孔延伸至所述第一吹芯下端;所述吹芯座与第一吹芯连接位置的侧壁设有排气孔,所述排气孔的另一端与所述回流孔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国基,姜晓平,董书生,胡青春,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星联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