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除氧型油气回收方法及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587496 阅读:1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22 19: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除氧型油气回收方法及其装置,该方法包括以下顺序进行的步骤:吸附步骤、真空脱附步骤以及脱附尾期吹扫步骤,在吸附步骤以及真空脱附步骤之间还包括氧气置换步骤,该氧气置换步骤具体为:采用氮气置换吸附罐中的氧气,直至去除吸附罐中的残存氧气,使得真空脱附步骤中,从吸附罐中抽吸出的油气为高浓度无氧油气。因此,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实现经真空脱附抽吸出的油气为高浓度无氧油气;另外,为保证真空抽吸出的高浓度无氧油气遭受现有技术中所用空气作为吹扫气造成的氧气的混入,本发明专利技术所采用的吹扫气为氮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除氧型油气回收方法及其装置,该方法包括以下顺序进行的步骤:吸附步骤、真空脱附步骤以及脱附尾期吹扫步骤,在吸附步骤以及真空脱附步骤之间还包括氧气置换步骤,该氧气置换步骤具体为:采用氮气置换吸附罐中的氧气,直至去除吸附罐中的残存氧气,使得真空脱附步骤中,从吸附罐中抽吸出的油气为高浓度无氧油气。因此,本专利技术可以实现经真空脱附抽吸出的油气为高浓度无氧油气;另外,为保证真空抽吸出的高浓度无氧油气遭受现有技术中所用空气作为吹扫气造成的氧气的混入,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吹扫气为氮气。【专利说明】一种除氧型油气回收方法及其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除氧型油气回收方法及其装置,应用在炼油厂、石油化工厂的气体回收领域,将油气储运装卸过程中产生的油气以及储罐大小呼吸废气,回收成燃气,送往炼油厂、石油化工厂的燃气管网作为燃料。
技术介绍
目前,主要采用吸附法来对对油气进行吸附、分离。由于活性炭只吸附油气中的有机分子,不吸附空气,因而空气直接穿过活性炭床层而排出,有机分子则被吸附在活性炭的孔隙中。但活性炭的孔隙容量有限,当吸附饱和后,就不再具备继续吸附的能力了。通过采用对活性炭床抽真空的办法,可以将吸附在活性炭孔隙中的有机分子脱附处理,从而使活性炭恢复吸附能力。利用该原理,可以采用二组吸附罐交替工作、一个罐吸附而另一个罐脱附的办法,来达到连续工作的目的,从而使油气通过吸附系统后,分成二股气,一股为净化气直接放空,一股为浓缩气送往燃气管网作为燃料。常用油气回收装置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其工作过程为:低浓度的含氧油气,由风机抽取送至吸附系统。吸附系统由二个吸附罐组成,通过PLC逻辑控制系统对八个程控阀按一定顺序进行启闭控制,来达到切换的目的。二个吸附罐均填充了活性炭吸附剂,当活性炭吸附油气时,随着吸附量的增加,会逐步达到饱和而丧失吸附能力,必须进行脱附再生后才能再次具备吸附能力,因而采用了一个罐吸附,另一个罐则脱附的交替切换工作的方式。A罐吸附时,打开阀Ap Q。A罐转入脱附时,关闭阀V C1,再打开阀A2,开启真空泵对A罐抽真空,当抽至真空度达到很低时,再打开阀C2进行吹扫,然后关闭阀A2和真空泵,等A罐压力恢复至常压后再关闭阀C2。B罐的工作过程也是这样。 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在活性炭吸附罐中虽然装满了活性炭,但吸附罐的封头、连接管道、活性炭颗粒之间等,均充满了含空气的油气,在真空脱附过程中,这些含空气的油气会随着脱附气一起被真空泵抽出,因此分离出的浓缩气中会含有氧气,氧浓度达到5~10%。将其作为燃气来使用时,会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除氧型油气回收方法,可以将有氧低浓度油气通过吸附后,分离成净化气和无氧高浓度油气。净化气直接放空、达标排放,而无氧高浓度油气,则可以直接送往工厂的燃气管网作为燃气使用,由于氧浓度可以控制在0.1%以下,基本不含氧,因而完全没有爆炸的风险。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除氧型油气回收方法,包括以下顺序进行的步骤:吸附步骤、真空脱附步骤以及脱附尾期吹扫步骤,在吸附步骤以及真空脱附步骤之间还包括氧气置换步骤,该氧气置换步骤具体为:采用氮气置换吸附罐中的氧气,直至去除吸附罐中的残存氧气,使得真空脱附步骤中,从吸附罐中抽吸出的油气为高浓度无氧油气。所述脱附尾期吹扫步骤所采用的吹扫气为氮气。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上述的除氧型油气回收方法的除氧型油气回收装置,包括两个吸附罐,每一个吸附罐均配装有进气总管和出气总管,所述进气总管分别与低浓度有氧油气输送支路、真空抽吸支路连接,而出气总管则分别与净化气排放支路、吹扫气输送支路连接;所述进气总管还与氮气输入支路连接,且低浓度有氧油气输送支路、真空抽吸支路、氮气输入支路与进气总管择一连通或者均处于截断状态。所述吹扫气输送支路所输送的吹扫气为氮气。所述氮气输入支路包括氮气储罐、氮气置换进口阀,所述氮气储罐的氮气出口采用管道经氮气置换进口阀与吸附罐的进气总管连接。所述氮气储罐的氮气进口与氮气源连接。所述吹扫气输送支路包括吹扫气进口阀,吸附罐的出气总管经吹扫气进口阀与氮气储罐连接。低浓度有氧油气输送支路包括低浓度有氧油气源、引风机以及油气进口阀,该低浓度有氧油气源依次经过引风机、引风机以及油气进口阀后与吸附罐的进气总管连接。根据以上的技术方案,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的优点:本专利技术在吸附罐完成吸附步骤后、进行真空脱附之前,采用氮气置换吸附罐中的残存氧气,可以实现经真空脱附抽吸出的油气为高浓度无氧油气;另外,为保证真空抽吸出的高浓度无氧油气遭受现有技术中所用空气作为吹扫气造成的氧气的混入,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吹扫气为氮气。【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常用油气回收装置的流程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所述除氧型油气回收装置的流程图;图中:低浓度有氧油气I ;引风机2 ;干式真空泵3 ;高浓度有氧油气4’ ;高浓度无氧油气4 ;第一吸附罐5 ;第二吸附罐6 ;氮气储罐7 ;氮气8 ;第一油气进口阀A1、第一真空抽吸控制阀A2、第一氮气置换进口阀A3、第二油气进口阀B1、第二真空抽吸控制_B2、第二氮气置换进口 _B3、第一净化气排放控制阀C1、第一吹扫气进口阀C2、第二净化气排放控制阀D1、第二吹扫气进口阀D2。【具体实施方式】附图非限制性地公开了本专利技术所涉及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以下将结合附图详细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除氧型油气回收方法,其在吸附罐吸附接近饱和后,截断吸附罐进气总管内低浓度有氧油气的引入,而向吸附罐进气总管内输入氮气,以对前述吸附接近饱和的吸附罐内的氧气进行置换,以除去吸附罐中的残存氧气;接着,截断吸附罐进气总管内氮气的输入后,通过吸附罐进气总管对吸附罐进行真空抽吸,以实现吸附罐内活性炭芯的脱附,最后采用氮气吹扫,直至吸附罐内的压力恢复至常压。基于上述的回收方法,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如图2所示的除氧型油气回收装置,包括两个可以交替工作的吸附罐,分别为第一吸附罐、第二吸附罐,第一吸附罐、第二吸附罐均配装有进气总管和出气总管,所述的第一吸附罐的进气总管以及第二吸附罐的进气总管均分别与低浓度有氧油气输送支路、真空抽吸支路、氮气输入支路连接,而第一吸附罐的出气总管以及第二吸附罐的出气总管均分别与净化气排放支路、吹扫气输送支路连接;其中:对于第一吸附罐而言,所述氮气输入支路包括氮气储罐、第一氮气置换进口阀,所述氮气储罐的氮气出口采用管道经第一氮气置换进口阀与第一吸附罐的进气总管连接;所述吹扫气输送支路所输送的吹扫气为氮气,本申请中,所述吹扫气输送支路包括第一吹扫气进口阀,第一吸附罐的出气总管经第一吹扫气进口阀与氮气储罐连接,即氮气输入支路、吹扫气输送支路共用同一个氮源;低浓度有氧油气输送支路包括低浓度有氧油气源、引风机以及第一油气进口阀,该低浓度有氧油气源依次经过引风机以及第一油气进口阀后与第一吸附罐的进气总管连接;真空抽吸支路包括干式真空泵以及第一真空抽吸控制阀,干式真空泵的抽吸口通过第一真空抽吸控制阀与第一吸附罐的进气总管连接,则其出气口输出的即为高浓度无氧油气。对于第二吸附罐而言,所述氮气输入支路包括氮气储罐、第二氮气置换进口阀,所述氮气储罐的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除氧型油气回收方法,包括以下顺序进行的步骤:吸附步骤、真空脱附步骤以及脱附尾期吹扫步骤,其特征在于:在吸附步骤以及真空脱附步骤之间还包括氧气置换步骤,该氧气置换步骤具体为:采用氮气置换吸附罐中的氧气,直至去除吸附罐中的残存氧气,使得真空脱附步骤中,从吸附罐中抽吸出的油气为高浓度无氧油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建国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中远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