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卫星天线管束组合结构,包括一杆体,用以支撑卫星讯号接收装置;一管束,套设在该杆体,用以供接收装置装设;该管束包括二个左、右夹持体,其每一夹持体配合该杆体的直径,具备一接近半圆型的C型体,并于该C型体的上端缘向外翻折形成一水平固定面,再者该C型体成型各延伸一前、后方向的纵向结合面,且该纵向结合面的外端部向内垂直弯折形成一定位凸缘,又各该纵向结合面上设有数个排列的定位孔;一盖体,设在该二个左、右夹持体的顶面。借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机械强度佳且可稳固的结合在杆体上,能承受强风作用于接收盘体时所产生的惯性扭转作用力,而不会产生转动,以确保接收装置的方位准确度,增进卫星讯号接收质量卫星天线。(*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卫星天线管束组合结构,包括一杆体,用以支撑卫星讯号接收装置;一管束,套设在该杆体,用以供接收装置装设;该管束包括二个左、右夹持体,其每一夹持体配合该杆体的直径,具备一接近半圆型的C型体,并于该C型体的上端缘向外翻折形成一水平固定面,再者该C型体成型各延伸一前、后方向的纵向结合面,且该纵向结合面的外端部向内垂直弯折形成一定位凸缘,又各该纵向结合面上设有数个排列的定位孔;一盖体,设在该二个左、右夹持体的顶面。借此,本技术具有机械强度佳且可稳固的结合在杆体上,能承受强风作用于接收盘体时所产生的惯性扭转作用力,而不会产生转动,以确保接收装置的方位准确度,增进卫星讯号接收质量卫星天线。【专利说明】卫星天线管束组合结构
本技术是在提供一种卫星天线管束组合结构,尤指一种管束是由二个左、右夹持体及一盖体所组成的管束结构。
技术介绍
往昔地面上的无线电通讯,因常受地形地物、大气层、地球弧度及空间电磁场强度等影响,使正常的通信电波发生反射,折射及回折等,导致通讯效果及质量经常不佳。之后,通讯卫星问世,并借以改善现有无线电通讯的缺失。而,地面接收站(EarthStation)为接收卫星电视信号的总枢纽,其包括有:盘型天线(Dish antenna)、馈电器(Feedhorn)、低杂音放大器(Low Noise Amplifier, LNA)、降频器(Down Converter)及卫星接收机(Satellite receiver)等的电子装备,以便有效地接收在太空轨道中的卫星所发射的电波信号。其中,盘型天线是整个地面接收站的窗口,其外表似盘型,但构造上实际为抛物线状,以便易于聚焦那些散布在天线表面各处的微弱信号,使其在天线的正前方成为单一焦距点,此点通常即是放置馈电器(Feedhorn)的所在位置;因此,盘型天线必须精确对准接收方向,才能捕捉来自太空卫星的信号;是故,盘型天线必须被稳固定位,才不会偏转角度而收不到卫星讯号。图1A、图1B所示,是现有一种卫星天线的接收碟盘10的固定示意图,该接收碟盘10是借由背面11与一型连接件20前端的凸耳21枢接后,再利用二根U型螺栓22锁在一固定座(图未示)上的定位杆30。但查,其最大缺失是该U型螺栓22无法紧固在定位杆30上,当接收碟盘10受到风吹时,会形成一个很大的受力面,致使接收碟盘10产生转动而对连接件20产生巨大的惯性扭矩,亦即连接件20会在定位杆(30)的轴向(Y轴)形成ω角度的转动,如此一来,接收碟盘10将无法对准卫星讯号接收位置,导致信号接收不良的问题点。图2Α、图2Β是现有另一种现有接收碟盘的连接件示意图,该前端连接件40的内缘而呈弧面41,其借由一片对应面亦设成弧面42的后端夹件43,利用螺丝44相互锁紧在定位杆30上。但查,此种结构亦有易在Y轴上形成ω角度转动的缺失。图3Α、图3Β是又一种现有接收碟盘的连接件50示意图,其包括左、右两片对称的连接件51、52,利用螺件53予以结合同定在定位杆30,但其间的接触面31仍然存有无法紧固的缺失,亦即该连接件50易在定位杆30上产生ω角度的转动。虽然,前述连接件20、40、50仅是一个小小的组件而已,但因受限于其出厂时无法预先与定位杆30固定或焊死,其必需在安装现场等接收碟盘10对准接收位置后,才能将其固定在该定位杆30。然而此一小小连接件却影响整个接收质量甚巨,如果其易受到风力的影响而松弛转动角度,则再好的卫星接收设备,也会导致接收不良的问题点;是故,针对这些问题点,必需加以克服,以解决此一缺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卫星天线管束组合结构,其具有机械强度佳且可稳固的结合在杆体上,能承受强风作用于接收盘体时所产生的惯性扭转作用力,而不会产生转动,以确保接收盘体的方位准确度,增进卫星讯号接收质量卫星天线。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卫星天线管束组合结构,包含:一杆体,用以支撑卫星讯号接收装置;一管束,套设在该杆体,用以供该接收装置装设;其特征在于:该管束包括:二个左、右夹持体,呈左、右对称状设在该杆体的上端外周缘,其每一夹持体配合该杆体的直径,具备一接近半圆型的C型体,并于该C型体的上端缘向外翻折形成一水平固定面,该水平固定面设有数个第一装设孔,再者该C型体前、后两侧一体成型各延伸一前、后方向的纵向结合面,且该纵向结合面的外端部向内垂直弯折形成一定位凸缘,又各该纵向结合面上设有数个排列的定位孔,且该二个左、右夹持体相向组合时,该前、后四个定位凸缘,形成前、后二侧两两相互紧邻贴靠,使该前、后四个纵向结合面形成两两平行的对应状态;数个螺栓及螺帽,穿套并锁定在该两两平行对应的纵向结合面的定位孔,以将该二个左、右夹持体束紧在该杆体外周缘;一盖体,设在该二个左、右夹持体的顶面,其四周设有侧缘体,包覆在该水平固定面外侦牝而表面相对于该水平固定面的第一装设孔,设有与其对应的数个第二装设孔;以及数个螺丝,经由该第一及第二装设孔,以将该盖体呈罩状锁定在该水平固定面上。依据前揭特征,该水平固定面可包括设有数个第一矩形孔,该盖体相对于该第一矩型孔,设有数个第二矩型孔。再者,该盖体上方可包括设有一口字去掉上面一横型座,该口字去掉上面一横型座的底面相对于该第一及第二矩型孔,设有数个第三矩型孔,借由数个螺栓及螺帽穿套该第一、第二及第三矩型孔,以将该口字去掉上面一横型座固定在该盖体上。借助上揭技术手段,利用该二个左、右夹持体束紧在该杆体外周缘,及以该盖体包覆且锁定在该水平固定面,使三个组件互相连结组合而成的管束,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可稳固的结合在杆体上,确保装设在该管束上的接收装置的方位准确度,增进卫星讯号接收质量卫星天线。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其具有机械强度佳且可稳固的结合在杆体上,能承受强风作用于接收盘体时所产生的惯性扭转作用力,而不会产生转动,以确保接收盘体的方位准确度,增进卫星讯号接收质量卫星天线。【专利附图】【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A、图1B是现有一种卫星天线接收碟盘连接件的示意图。图2A、图2B是现有另一种卫星天线接收碟盘连接件的示意图。图3A、图3B是现有又一种卫星天线接收碟盘连接件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使用状态参考立体图。图5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图6是本技术束管与口字去掉上面一横型座的分解立体图。图6A是图6中6A-6A断面剖视图。图7是本技术使用状态侧视图。图8是图7中8-8断面的剖视图。图中标号说明:60 杆体61接收装置62 口字去掉上面一横型座63调整座70 管束70L左夹持体70R右夹持体71 C 型体72水平面721第一装设孔722第一矩型孔73纵向结合面74定位凸缘75定位孔76 凸肋77辅助孔80 螺栓81 螺帽82 螺丝90 盖体91第二装设孔92第二矩型孔93侧缘体【具体实施方式】首先,请参阅图4?图8所示,本技术的一可行实施例包含有:一杆体60,用以支撑卫星讯号接收装置61。一管束70,套设在该杆体60,用以供该接收装置61装设;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接收装置61,泛指讯号接收碟盘及其支承构件等设备,但其非本技术的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卫星天线管束组合结构,包括:一杆体,用以支撑卫星讯号接收装置;一管束,套设在该杆体,用以供该接收装置装设;其特征在于:该管束包括:二个左、右夹持体,呈左、右对称状设在该杆体的上端外周缘,其每一夹持体配合该杆体的直径,具备一接近半圆型的C型体,并于该C型体的上端缘向外翻折形成一水平固定面,该水平固定面设有数个第一装设孔,再者该C型体前、后两侧一体成型各延伸一前、后方向的纵向结合面,且该纵向结合面的外端部向内垂直弯折形成一定位凸缘,又各该纵向结合面上设有数个排列的定位孔,且该二个左、右夹持体相向组合时,该前、后四个定位凸缘,形成前、后二侧两两相互紧邻贴靠,使该前、后四个纵向结合面形成两两平行的对应状态;数个螺栓及螺帽,穿套并锁定在该两两平行对应的纵向结合面的定位孔,以将该二个左、右夹持体束紧在该杆体外周缘;一盖体,设在该二个左、右夹持体的顶面,其四周设有侧缘体,包覆在该水平固定面外侧,而表面相对于该水平固定面的第一装设孔,设有与其对应的数个第二装设孔;以及数个螺丝,经由该第一及第二装设孔,以将该盖体呈罩状锁定在该水平固定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文灶,
申请(专利权)人:也翔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