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塑成形装置与吹塑成形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58205 阅读:1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提供成形品对搬送用杆易于插拔,且在吹塑成形时确保成形品的气密性密封的吹塑成形装置与吹塑成形方法。将预塑型坯由搬送构件支承并送入吹塑成形部。吹塑成形部具有两分型模、分型模闭锁时包围颈部的包围构件、吹塑喷嘴。搬送构件有搬送用杆。在搬送用杆上形成密封开口端面的密封用凸缘部。包围构件具有在包围构件与密封用凸缘部接触前、抵接于颈部被限制构件上由此限制预塑型坯与搬送用杆的移动的限制构件。(*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特别是关于吹塑成形工序中确保预塑型坯气密封性密封的技术。在现有技术中,比如在成形合成树脂制的容器等的吹塑成形装置中,在预先被成形的预塑型坯内部导入高压吹塑空气,根据需要,一边用延伸杆进行纵轴延伸、一边将预塑型坯吹塑成形。当实施这种吹塑成形工序时,必须使预塑型坯的内部相对外部成气密性密封状态,如密封不严,就会产生漏气。在这里,将预先成形的预塑型坯以颈部向下的倒立状态送入吹塑成形部的吹塑成形装置是普遍的。为搬送这种倒立状态的预塑型坯,在搬送构件上设计了带凸缘部的中空筒状搬送用杆。通过预塑型坯的颈部插通搬送用杆,将预塑型坯倒立支承于凸缘部上,这种构造已尽人皆知。这种搬送用杆,在美专利第5,340,302上作为心轴(マンドレル/mandrel)有所展示。关于这种美国专利的构造用标注与该美国专利实施例中使用符号相同的符号的图5~7加以说明。图5与上述美国专利的第5图相同,是吹塑成形部的剖面图。图6与上述美国专利的第3图相同,是图5所示吹塑喷嘴90上升前状态下的图5的局部放大图。图7与上述美国专利的第6图相同,是图5所示吹塑喷嘴90上升后的状态下的图5局部放大图。虽然在图5~7中存在以下说明中未出现的符号但因本申请不需要,故省略其说明。在图5中,分型模41,42可开闭地分别固定于合模板43、44上。保持装置60具有主轴部分63和其上部的心轴64,分别对应于吹塑喷嘴90上升前与上升后,可移动于初期位置(图6所示位置)与上升位置(图7所示位置)。在形成在心轴64上的沟66上安装着O形环构件68。该O形环构件68,通过心轴64插在预塑型坯(型坯/パリンン)61上而被压缩,具有在搬送、定位及在合模之过程中将预塑型坯61保持在心轴64上的作用。在分型模41,42上设有形成保持用凸缘的定位机构76,76。在吹塑喷嘴90上升前的状态下,如图6所示,在定位机构76的下面81和与其相对置的心轴64的相对面80之间形成了间隙。在吹塑喷嘴90上升时,如图7所示,主轴构件63与心轴64上升,并上述两面80,81相接触。这时,预塑型坯61的凸缘75接近定位机构76的保持用凸缘72。在图7上,可以看出,两凸缘72,75接触;但在上述美国专利中,则说明其间有着0.008英寸的间隙(参照权利要求6的第28行~第37行)。另外,通过预塑型坯61的凸缘部75接近定位机构76的保持用凸缘72,预塑型坯61的颈部稍有变形,从而提高了0形环构件68的密封效果(参照权利要求6的第37行~第40行)。但如依上述美国专利之构造,产生了下述问题。首先,在吹塑成形工序中的气密性密封,是由O形环构件68与预塑型坯61的内壁的紧密接触来实现的。由于该不可缺少的O形环构件68的存在,显然,预塑型坯61相对着心轴64插进变困难,并且将成形后的容器从心轴64脱开也成了困难。特别是,要谋求加快吹塑成形周期、提高生产率时,成型品对心轴64的插拔所需的时间是不能忽视的。另外,O形环构件68因成形品对心轴的反复插拔而劣化,作为消耗品的更换频度增高,使得包括其更换时期的管理的维护工作极为困难。再者,若在O形环构件68变坏的状态下进行吹塑成形,不仅会引起吹塑空气漏流、产生成形不良,而且由于高压空气向外漏流,变得很危险。从O形环构件68漏出的高压空气,导入了图7所示的预塑型坯61的颈部与定位机构间。这时,如在图7所示的预塑型坯61的凸缘75与定位机构76的保持用凸缘72之间有上述之间隙的话,预塑型坯61就被漏流高压空气推上去。由此,预塑型坯61的颈部的开口端面(图7所示预塑型坯61下端面)与从心轴64水平突出出来的面80间的间隙扩大,高压空气的漏流进一步加大。专利技术要点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提供在吹塑成形时可以确保气密性密封成形品的。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通过在搬送用杆上不装O形环构件等密封构件而使得成形品对搬送用杆容易插拔、不需要用于气密性密封的消耗件从而维护容易的。本专利技术的再一个目的在于提供即使在吹塑成形前有对预塑型坯的身部的加热工序,也可以防止在该加热工序中受热影响区域的变形而引起的空气漏流的。本专利技术的吹塑成形装置具有搬送构件、吹塑型腔模、包围构件、与吹塑喷嘴,其中,搬送构件用来支承、搬送预塑型坯,而预塑型坯设有具有开口端面与被限制构件的颈部和与该颈部相连的身部;吹塑型腔模具有可开闭的分型模,并将在前述搬送构件上支承的前述预塑型坯吹塑成形为容器;包围构件是用来在前述分型模闭锁时包围前述预塑型坯的前述颈部;吹塑喷嘴在前述分型模闭锁后向前述搬送构件移动、并且通过前述搬送构件将吹塑流体导入前述预塑型坯内部;在这样的吹塑成形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前述搬送构件包括有搬送用杆、搬送构件本体。其中,搬送用杆用来将从前述吹塑喷嘴来的前述吹塑流体导入前述预塑型坯内;搬送构件本体是可沿前述预塑型坯轴向移动地支承着支承前述预塑型坯的前述搬送用杆。前述搬送用杆包括有中空轴部、密封用凸缘部。其中,中空轴部插入前述预塑型坯的颈部并导入前述吹塑流体;密封用凸缘与前述颈部的前述开口端面接触、并气密性密封该开口端面。前述包围构件具有限制构件,该限制构件是当前述搬送用杆随着前述吹塑喷嘴的移动而移动时,在前述包围构件与前述密封用凸缘部相接触前,通过抵接前述颈部的被限制构件来限制前述预塑型坯与前述搬送用杆的移动。另外,本专利技术的方法,乃是可适用于本专利技术的吹塑成形装置进行实施的吹塑成形方法。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装置及方法,借助吹塑型腔分型模的闭锁,预塑型坯的颈部周围被包围构件包围。而后随吹塑喷嘴移动,支承预塑型坯的搬送用杆与密封用凸缘部进行移动。然后,形成在预塑型坯颈部的被限制构件与形成在包围构件上的限制构件相抵接。由此,限制了其预塑型坯与支承它的搬送用杆以及密封用凸缘部的移动。这样,预塑型坯颈部的开口端面紧贴于密封用凸缘部,形成气密性密封。因此,在其后的吹塑成形时,可以确实防止导入预塑型坯内部的吹塑流体漏到外部。当形成了这种气密性密封时,搬送用杆上就不需装O形环等的密封构件。因此,预塑型坯对搬送用杆的插入动作、将吹塑成形的容器从搬送用杆上脱开的动作可极为圆滑地实施。再者,由于没有了密封构件的消耗品,维护工作也变得容易。在本专利技术的装置中还具有加热装置,用来加热支承在前述搬送构件上的前述预塑型坯的前述身部。前述预塑型坯的前述颈部具有在从该颈部与前述筒部交界位置离开的位置有前述被限制构件;前述包围构件的前述限制构件最好是抵接于由前述加热装置来的热的影响小的前述被限制构件上。这样,由于具有限制器功能的预塑型坯的被限制构件形成于难以受到加热装置来的热影响的位置上,即使与限制构件抵接时,在被限制构件上作用着压力,也可以减小该被限制构件不希望的变形,可确保其限制器功能。且由于确保了被限制构件的限制器功能,故可确保由颈部开口端面与密封用凸缘部形成的气密性密封。该被限制构件可做成通常设在颈部的凸缘。在本专利技术的装置中,在前述预塑型坯的前述颈部形成着配置于接近前述身部的位置的第1凸缘、位于比该第1凸缘更靠前述开口端面侧的第2凸缘。前述包围构件的前述限制构件,最好抵接前述第2凸缘。这样,就可使比第1凸缘受加热装置的热影响小的第2凸缘上具有限制器功能。在此,在被吹塑成形的容器的颈部上形成支承环与锁紧环的情况下,支承环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吹塑成形装置,它具有搬送构件、吹塑型腔模、包围构件、吹塑喷嘴,其中:搬送构件用来支承、搬送预塑型坯,该预塑型坯有着具有开口端面和被限制构件的颈部、与该颈部相连的身部;吹塑型腔模具有可开闭的分型模,并将支承于前述搬送构件上的前述预塑型坯吹塑成形为容器;包围构件是在前述分型模闭锁时,包围前述预塑型坯的前述颈部;吹塑喷嘴是在前述分型模闭锁后向前述搬送构件移动,且通过前述搬送构件向前述预塑型坯内部导入吹塑流体;在上述这样的吹塑成形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前述搬送构件包括有搬送用杆和搬送构件本体,其中,搬送用杆用来将来自前述吹塑喷嘴的前述吹塑流体导入前述预塑型坯内部;搬送构件本体可沿前述预塑型坯轴向移动地支承着支承前述预塑型坯的前述搬送用杆; 前述搬送用杆包含有中空轴部、密封用凸缘部,其中,中空轴部插入前述预塑型坯的前述颈部、并导入前述吹塑流体;密封用凸缘部通过与前述颈部的前述开口端面接触、而气密性地密封该开口端面; 前述包围构件具有限制构件,该限制构件在前述搬送用杆随着前述吹塑喷嘴移动而移动时、并在前述包围构件与前述密封用凸缘部接触之前,通过与前述颈部的前述被限制构件相抵接来限制前述预塑型坯与前述搬送用杆的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北村和也
申请(专利权)人:日精ASB机械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